<p class="ql-block"> 在“二〇二五杭州市书画篆刻作品展——最美是杭州”的7楼印泉厅,美术作品以多元技法与深刻立意,构建起一幅杭州美学的立体画卷。这里的作品既是对杭州自然肌理的细腻描摹,也是对城市人文精神的艺术升华,更承载着对时代发展命题的视觉回应,让观者在笔墨色彩的交织中,沉浸式感受杭州的多维之美。</p><p class="ql-block"> 自然之美的诗意定格是印泉厅美术作品的鲜明底色。艺术家们以杭州的山水生态为灵感源泉,将西湖的烟雨朦胧、钱塘江的潮起潮落、西溪湿地的草木丰茂一一纳入画境。有的作品以传统水墨的晕染技法,捕捉西湖十景“柳浪闻莺”的春日柔婉,柳枝的线条灵动飘逸,莺鸟的形态栩栩如生,在墨色浓淡间营造出“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江南意趣;有的则以油画的厚重质感,刻画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奔涌的浪涛以浓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呈现,让观者仿佛能听到潮声震耳、感受到水浪的冲击力量。这些作品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在对自然景观的艺术化呈现中,传递出杭州对生态保护的坚守与绿色发展的成果,每一幅画都是对自然之美的深情礼赞。</p><p class="ql-block"> 人文之美的深度解构在印泉厅的美术作品中同样精彩。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画家们从古城的街巷、古刹的禅意、民俗的风情中提炼素材,以画笔为匙,开启人文记忆的宝库。工笔画作品《灵隐禅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灵隐寺的飞檐斗拱、佛像梵音,线条的精谨与设色的古雅,尽显千年古刹的庄严与禅意;还有作品聚焦运河沿岸的市井生活,以写实的风格展现船工的号子、商贩的吆喝、居民的往来,将运河文化的烟火气与历史感浓缩于画面,让观者透过这些场景,触摸到杭州人文传承的温度与厚度。这些作品是对杭州人文脉络的艺术梳理,让城市的文化记忆在丹青中永续流传。</p><p class="ql-block"> 发展之美的创新表达为印泉厅的美术作品注入了时代活力。创作者们将杭州的城市发展变迁作为创作命题,在画面中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传统与创新的融合。有的作品以拼贴与写实结合的手法,将南宋御街的古建筑与湖滨商圈的现代楼宇置于同一画面,展现杭州“古今同框”的城市风貌;还有作品聚焦杭州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抽象的线条和科技感的色彩,勾勒出互联网企业的办公场景、数字产品的研发过程,体现杭州作为“创新之都”的发展脉搏。这些作品以艺术的视角记录下杭州在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奋进足迹,让发展之美在美术创作中具象化、生动化。</p><p class="ql-block"> 精神之美的艺术诠释是印泉厅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核。画家们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将杭州儿女的奋斗姿态、奉献精神融入创作。有的作品刻画了援疆教师在课堂上的耐心讲授,以温暖的色调和细腻的神态描写,展现教育工作者的担当;有的则描绘了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中的忙碌身影,通过动态的构图和鲜活的场景,传递出奉献与互助的精神力量。这些作品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精神的载体,在笔墨间凝聚起杭州人“勇立潮头、砥砺前行”的精神品格,让观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汲取到奋进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印泉厅的美术作品,是杭州美术界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现。参展艺术家们以精湛的技艺、多元的风格,从自然、人文、发展、精神多个维度,对“最美是杭州”的主题进行了富有深度的诠释。这些作品在西泠印社美术馆的专业展陈空间中,形成了一场艺术的盛宴,既为本地观众提供了一次家门口的美学熏陶,也为外地游客打开了一扇了解杭州的艺术之窗。它们以丹青为媒,让杭州的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艺术的维度里永恒绽放,也为杭州建设世界一流历史文化名城的征程,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艺术色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