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维京轮游莱茵河(8)法国斯特拉斯堡 20250629

潘祥康

<p class="ql-block">“维京日报”介绍了6月29日当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8:00到港</p><p class="ql-block">9:00-12:30</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亮点之旅」:感受德法文化的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14:00接驳巴士:船-市区</p><p class="ql-block">17:10在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集合返回</p><p class="ql-block">22:00离港</p> <p class="ql-block">游轮进入了船闸的厢体</p> <p class="ql-block">我问了下礼宾台的小红人,我们这次从阿姆斯特丹到巴塞尔的航行要经过几个船闸?</p><p class="ql-block">他打开电脑给我看</p> <p></p> <p class="ql-block">本次航行将会经过的船闸</p><p class="ql-block">莱肯布斯(kmr179)</p><p class="ql-block">奥特马尔斯海姆(kmr.194)</p><p class="ql-block">费森海姆(kmr.211)</p><p class="ql-block">绿鸟(kmr.225)</p><p class="ql-block">马克西姆海姆(kmr.240)</p><p class="ql-block">莱茵瑙(kmr.256)</p><p class="ql-block">格尔斯海姆(kmr.272)</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kmr.288)</p><p class="ql-block">刚布斯海姆(kmr.309)</p><p class="ql-block">伊夫兹海姆(kmr.33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几分钟后,注水结束,放行</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位于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地区。但是在历史上,德国和法国曾多次交替拥有对斯特拉斯堡的主权。</p><p class="ql-block">• 中世纪至17世纪:斯特拉斯堡是神圣罗马帝国(以德语文化为主)下的一个自由城市。</p><p class="ql-block">• 1681年: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军队占领,正式并入法国版图。</p><p class="ql-block">• 1871-1918年: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割让给德意志帝国。</p><p class="ql-block">• 1918-194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回归法国。</p><p class="ql-block">• 1940-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次被纳粹德国吞并。</p><p class="ql-block">• 1945年至今:回归法国,并成为欧洲一体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而该市在语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国和德国的特点,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国国歌《马赛曲》1792年4月25日就诞生在斯特拉斯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73年首次发表于《月曜故事》上的</p><p class="ql-block">都德《最后一课》的背景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给德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大岛,斯特拉斯堡的老城区,充分体现中世纪历史文化的城市”的结论,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整个城市的中心区能获此荣誉,似为世界首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运河环绕着的老城,是欧洲唯一一个完全被水环绕着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有三座桥梁和四座古塔构成的廊桥就是斯特拉斯堡的盖顶桥。</p><p class="ql-block">它的建造初衷是连接伊尔河两岸,方便人员和货物往来,同时起到防御作用。</p><p class="ql-block">廊桥横跨伊尔河的三条分支河道,形成“人”字形布局,守护着被誉为“小法兰西”的历史核心区。</p><p class="ql-block">廊桥的建筑风格兼具哥特式的尖顶与德意志的砖石工艺,体现了“边境城市”的独特身份。</p><p class="ql-block">1928年被列为法国历史古迹。</p> <p class="ql-block">沃邦拦河坝,顶部的露天平台是全城最佳日落观景点之一,可以将莱茵河与红屋顶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我没有去。</p> <p class="ql-block">到了“小法兰西”</p> <p class="ql-block">小法兰西是法国斯特拉斯堡市中心的一座岛,也是斯特拉斯堡大岛的一部分,198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法兰西,这里是斯特拉斯堡的灵魂所在,木筋屋、蜿蜒的小巷与莱茵河水相互环绕,充满了浪漫的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法兰西”名字由来 :十七世纪时,梅毒曾在此流行,染病者聚集于此疗养,德国人指称这种病是法国人惹来的,因此把这个地区取名为“小法兰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法兰西曾在二战时被摧毁,后于1970年被重建,恢复到中世纪时期的风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法兰西的木筋屋便是法德文化交融的产物。它既有德国建筑的结构实用性,又兼具法国的浪漫色彩,是两种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木筋屋的墙面用砖石砌筑后涂成白色,其间穿插着黑褐色木材,这些木材或横平竖直,或斜向排列,构成了花样繁复、造型独特的外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木筋屋多沿河道而建,与周围的运河、桥梁相互映衬,形成了如诗如画的美景。窗户上常挂着绣球花等花卉,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充满了浪漫的田园气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木筋屋的建筑形式源自中世纪的德国,其核心是用木材构成房屋的骨架,然后在框架中填充砖石或夯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房屋的屋顶则采用了典型的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风格——陡峭的“人字形”屋顶。这种设计能快速排掉雨雪,适应本地气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在历史上多次在法德两国间易主,这种频繁的政权更迭,使得两地的建筑师、工匠和建筑风格得以自由流动和相互借鉴,最终融合成了今天的独特面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国的实用:木架结构本身是功能性的,强调稳固和秩序。</p><p class="ql-block">法国的浪漫:房屋外墙常被刷成柔和的粉彩色,并点缀着鲜花,充满了法式的生活情趣和浪漫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德国提供了坚固的“骨架”,法国赋予了它优雅的“外衣”,共同造就了小法兰西木筋屋独一无二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有学生在写生,我请他让我们看看</p> <p></p> <p class="ql-block">他是阿尔贝特•施韦泽,</p><p class="ql-block">一位在哲学、神学、医学、音乐领域都有卓越成就的人道主义者,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出生于德法边境的阿尔萨斯,精通德法双语,5岁学钢琴,9岁就能演奏管风琴,是巴赫作品的权威诠释者,还著有《音乐家诗人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等音乐著作。同时,他获得了哲学和神学博士学位,在神学领域也颇有建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0岁时,他读到非洲急需医疗援助的文章,毅然放弃蒸蒸日上的学术和音乐事业,花费9年时间学习医学,38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3年,他与妻子前往法属非洲加蓬的兰巴雷内,建立丛林诊所,为当地居民免费治病近50年。他还通过举办管风琴演奏会募集资金,甚至将诺贝尔和平奖的全部奖金都用于扩建医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学理念,认为所有生命都应被尊重,这一思想对生命伦理学和环保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施韦泽的一生,是将知识与行动、博爱与奉献完美结合的一生,被称为“非洲之子”,是20世纪人类良知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约翰内斯•古腾堡,</p><p class="ql-block">他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被称为“现代印刷之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腾堡出生于德国美因茨,后移居斯特拉斯堡。他结合金匠技艺,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还改进了印刷机和油性油墨,使书籍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主持印刷的《42行圣经》(即《古腾堡圣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圣经,工艺精美。已知的现存版本中,11部为羊皮纸本,48部为纸质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发明引发了西方的“印刷革命”,让知识突破了修道院的垄断,加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的进程,为现代文明的知识传播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曾在斯特拉斯堡生活并进行发明探索,当地于1840年在大教堂附近广场为他竖立雕像,以纪念他的伟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前面是斯特拉斯堡大教堂</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始建于1176年,历时300余年建成,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其尖塔高达142米,在1647年至1874年间曾是世界最高建筑。</p><p class="ql-block">原计划建造双塔,但因资金不足仅完成一座,形成独特的单塔外观,反而成为其辨识度极高的标志。</p><p class="ql-block">使用孚日山脉的粉红色砂岩建造,在不同光线下呈现玫瑰色或金色,被誉为“石制蕾丝”。</p><p class="ql-block">西立面装饰有4000余尊圣经人物雕塑,中央玫瑰窗直径达13米,细节精湛;南门的“天使柱”雕刻着末日审判场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没能进去参观,只能在外面看看</p> <p></p> <p class="ql-block">很奇怪,在道路的上方,有衣服拉绳挂着。</p><p class="ql-block">是凉衣服?不对。</p><p class="ql-block">是商品—服装展示。</p> <p class="ql-block">回到游轮上吃了午饭后,老张跟着旅友又一次去斯特拉斯堡。</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现存约10座主要教堂,涵盖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新罗曼式等多种风格。</p> <p class="ql-block">欧洲理事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雨果笔下“集巨大与纤细于一身令人惊异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次,旅友们进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非凡的天文钟至今仍能精准运行,每隔15分钟有儿童、青年、壮年及老年代表人生4个阶段的机械人出现,每个整点还会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中午12时30分,都将有一个天使敲响铃铛,另一个天使翻过沙漏。一位老人走过死神,用一根骨头来更换铃铛。12门徒走过耶稣,一只公鸡拍打翅膀,最后,耶稣做出一个代表和平的手势。</p> <p></p> <p class="ql-block">下午,高叔在船上给我照像。</p><p class="ql-block">我喜欢拍照,特别是旅游时,到处拍、拍、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被拍时,就尴尬了。</p><p class="ql-block">谢谢高叔为我留下了难得的表情自然的“倩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