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V&A博物馆的巴洛克珍珠吊坠。既然不够圆滑,那就以棱角大放异彩。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柏林铁(Berlin Iron)是一种19世纪早期普鲁士特有的珠宝艺术杰作。它以黑铁制成,替代贵金属,造型轻盈繁复,多为金银丝细工镂空设计,呈花卉、几何或哥特纹样。拿破仑战争时期(1813-1815),德国妇女捐献金饰支援军费,获得刻有"我用黄金换铁"(Gold gab ich für Eisen)的铁制珠宝作为爱国象征。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500年前的珠宝】来自伊拉克乌尔遗址,是苏美尔王室——舒巴德女王的随葬饰品,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黄金、青金石、红玉髓交织出早期文明对尊贵与神性的表达。自然物质,升华为社会秩序与精神信仰的象征。这或许正是“文明”的原初意义。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女祭司发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黄金发网,以极细金丝编织而成,网状结构轻盈柔韧,间或点缀金珠与小饰片,是地位与工艺的象征,多由贵族女性在仪式或庆典时佩戴,亦常作为圣物供奉于神庙。不少是“卡尔派尼西宝藏”出土文物,工艺极为精巧。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7—18世纪的西葡首饰,融合伊比利亚与巴洛克,用金丝、珐琅与宝石编织出航海时代的奢华。🌙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装饰性极强的古董表,这些古董表大多出自19世纪,那时人们更多的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或装饰品。图1是一件非常罕见的1820年由黄金和珐琅制作的鼻烟盒手表,最后的成交价是134500 美元。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Carlo Giuliano |19世纪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意大利珠宝匠,以文艺复兴复兴风格和微型珐琅闻名。他摒弃当时流行的钻石堆砌,转而强调金工与色彩美学:精细金丝、浮雕感的黑白珐琅,常与古典宝石镶嵌结合。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艺术风格珠宝中的孔雀元素。 这一时期受东方文化影响,艺术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充满异域风情的孔雀元素。时装设计师将它用在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中,展现女性的美丽与高贵;“孔雀蓝”成为室内流行的装饰色彩,而珠宝大师们则用各式各样的宝石,以及绝妙的空窗珐琅技术,将孔雀那绚烂多彩的羽毛永远地保留下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孔克珠(Conch Pearls)也叫海螺珍珠,是在海螺的体内慢慢形成的珍宝,外观从浅玫瑰色、鲜亮的粉红色等,拥有丝绸般的瓷质光泽,及独特的火焰纹路,剔透娇嫩。孔克珠是公认的最稀有的宝石之一,10,000-15,000 个海螺中,才能发现一颗孔克珠,因此孔克珠珠宝极为珍贵,这一枚来自西班牙女王维多利亚·尤金妮亚 (Queen Victoria Eugenia)的1920年代卡地亚的钻石珐琅手链(图4)在苏富比以3,274,500 瑞士法郎的高价拍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艺术巨匠莱俪设计的戒指。钻石、欧泊、玻璃、蓝宝石等多种材质宝石运用,孔雀、花叶等自然元素及空窗珐琅的加入令戒指充满了灵动之感,也反映了大师卓越的想象力,图三的蓝宝石钻石珐琅戒指以225,000瑞士法郎的高价拍出。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苔藓玛瑙(Moss Agate)常见于维多利亚时期珠宝中,以其内含苔藓状矿物纹理为特色,常用于戒指、胸针及吊坠,体现当时自然主义和象征意义的审美偏好。 </b></p> <p class="ql-block">(图文转载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