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倒牛奶的女人》

雨田笠翁

选自《图解世界名画》<br>诵读 雨田笠翁<br> 17世纪的荷兰,出现了一批以描绘静物、风景和风俗为主的画家。他们不再专注宏大和高贵的题材,而是把眼光投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或平凡的普通人身上。他们通过精巧的画笔,把生活中一些琐屑的场景定格在画布上,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平凡的美丽。弗美尔的《倒牛奶的女人》就是这样一幅画。<br><br>画面上描绘了简陋厨房的一角,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来。穿着黄色上衣,系着蓝色围裙的淳朴妇人正在把陶罐里的牛奶缓缓倒下。她神态平静、安详,流露出一种庄重肃穆的神态。铺着桌布的桌子静静地放在那里,上面还摆放着粗糙的面包和一把水壶。墙壁上挂着一个竹筐和一个老式的油灯。这里的一切摆设都是那么平淡无奇,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平凡、朴实中的崇高和美丽。而画面的逼真感,仿佛恍惚中带我们穿过时空,回到了荷兰代尔夫特的那个清晨,看到了这倒牛奶的一幕。整个画面统一在清馨静谧的氛围中,妇人倒着的牛奶似乎永远都在流着,时间仿佛都停止了,在这透明的和谐中,人被一种淡泊平静的东西感动,人的灵魂不自觉中得到了净化。<br><br> 画家有着敏锐和精细的观察力,运笔细腻:妇人围裙的一角绾wǎn在了上面,围裙显出褶皱的线条,红罐子上的小亮点,甚至桌布磨平的一角都被画家刻画得具体、形象。画面上的光线处理得很柔和,窗外的晨光清清淡淡地照在室内的物体上,自然、平静。色彩的处理也很到位,妇人衣服的白色、黄色、蓝色构成了主色调,三种颜色互相映衬、对比而又调和适中,让人感到柔和、明快。桌子上黄色的面包、蓝色的台布、白色的牛奶与妇人衣服的颜色一一对应。整个画面的色彩和谐而温暖,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曾经有人对画中面包上的颗粒光泽进行过研究,想搞明白画家是怎么描绘得如此逼真的。最后得出结论是这样:弗美尔先把面包的黄色颜料涂得很厚,然后又在颜料上涂上一层调色油,让它们的光泽渗透到凹凸不平的缝隙里,最后又利用他拿手的高光手法,在面包上点出一些白色和黄色的小圆点。于是就把那种逼真的迷人光泽描绘出来了,也让我们看到的面包就像刚刚烘烤出来的一样。“于细微处见精神”,从这个小细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画家极为认真、细致的创作精神。<br><br>弗美尔的绘画给人一种真实感,人物和静物的质感描绘得非常细腻,画中的光线很清淡,却给人明亮的感觉。他的静物画和风俗画都相当成功,深受当时人们喜爱的。可是,却被后人长期忘记,直到19世纪,法国的一位评论家列出了他的作品目录,并发表了专门研究他的文章后,沉默了两百多年的弗美尔才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不用很多,通过《倒牛奶的女人》这一幅画,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精湛的画技。<br><br> 画家简介<br>弗美尔(1632--1675),17世纪荷兰市民阶层所产生的代表性画家。出生于荷兰代尔夫特一个小业主家庭。早年曾跟随伦勃朗的学生法卜利丘斯学画,一直活动在他的故乡。他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擅长在限定的空间描绘特定的人物,笔法细腻,光影效果处理得精妙。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不是很多,主要有《倒牛奶的女人》《画室里的画家》《代尔夫特风景》《持秤女人》等。<br><br> 名画档案<br>名称:《倒牛奶的女人》<br>画家:弗美尔<br>创作时间:1656-1661年<br>尺寸:45.5cmx41cm<br>类别:布面油画<br>收藏: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