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封勇画室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也为后来各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经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也到达井冈山,两军会师后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进一步壮大了革命力量。面对国民党围剿和党内质疑(如“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毛泽东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系统阐述红色政权的发展逻辑。尽管期间经历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但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井冈山“茨坪”毛泽东旧居</b></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茨坪毛泽东旧居,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旧居坐落在茨坪中心的东山脚下,面临风姿秀丽的挹翠湖,原是一栋农民的住房。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茨坪就居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井冈山“黄洋界”</b></p> <p class="ql-block">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市茨坪西北面,海拔1343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地势闻名。其名称源于时常弥漫的茫茫云雾,远望如汪洋大海,故又名“汪洋界”。1928年黄洋界保卫战在此发生,红军以少胜多击退敌军,成为井冈山斗争的重要战役。毛泽东曾赋“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使其成为红色革命的象征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井冈山.红军造币厂</b></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红军造币厂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家金属铸币厂,成立于1928年5月,位于井冈山上井村。它的建立旨在打破国民党对井冈山的经济封锁,解决根据地军民现金短缺问题。银元是采用墨西哥鹰洋版本模具,并在银元上加凿“工”字标记,象征“工农兵”,成为根据地流通的硬通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井冈山.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b></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红军第四军医院(后称“小井红军医院”)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医院,建于1928年冬,位于井冈山小井村。其诞生于革命斗争最艰苦的时期,以简陋的医疗条件救治了大量红军伤病员,成为井冈山精神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b></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又称"白屋")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遗址,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南7公里处的大井村中央。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时,首次入驻此地。在这座旧居中,毛泽东完成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重要文献的起草工作,系统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旧居还见证了多项革命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读书石:白屋前天然花岗岩石,毛泽东常在此阅读书籍、批阅文件。</p> <p class="ql-block">  残墙遗迹:原建筑被国民党焚毁后残留的土墙,嵌于复建墙体中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常青树:屋后两株槲树(一棵南方红豆杉,一棵槠木石楠),经历战火后神奇重生,象征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井冈山.南山火炬广场</b></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南山公园火炬广场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的南端,是井冈山红色旅游的核心景点之一。广场以“红色传承”为主题,集革命纪念、红色教育、自然观光于一体,是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井冈山革命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中国首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1959年建成开放,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馆藏文物3万余件,通过19个沉浸式场景全面展示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井冈山.茅坪“八角楼”</b></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历史遗址,因屋顶“八角形天窗"得名。1927-1929年,毛泽东在此居住并完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首次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小学课文《八角楼的灯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b></p> <p class="ql-block">  茅坪枫石,是一棵从石缝中顽强生长的枫树,树根将巨石撑裂,形成“树破石开”的奇景。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常在此读书、调研,并以枫树为喻激励军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井冈山会师圣地“龙市”</b></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市龙市镇是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与朱德率领的革命部队胜利会师的历史见证地,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诞生,境内有红军教导队旧址,红四军建军广场、军部旧址,龙江书院,会师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旧居,井冈山会师纪念碑等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现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井冈山.龙江书院</b></p> <p class="ql-block">  龙江书院是井冈山革命遗址的核心组成部分,既是清代湘赣边界的文化圣地,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起源地。作为朱毛会师的历史发生地和红军第一所军校的创办地,其兼具建筑艺术价值与革命教育意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封勇:山东省广饶县人,职业画家,尤喜画山水和奔马;现为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著名山水画家陈培伦先生入室弟子;著名画马名家张乐毅先生入室弟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