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挂职学习期间,我每周一下午2:50会准时参加瑞华实小的中层干部会议,会议大概持续一个小时左右,整个过程节奏紧凑、内容务实、导向鲜明,也从中感受到了高效的执行力。以下是第三周中层会中的点滴感受。</p><p class="ql-block">一、 战略前瞻与“播种”理念:教育的远见卓识</p><p class="ql-block">会议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校对课程建设和学生培养所秉持的长期主义和战略眼光。在讨论社团及课后延时服务时,徐校长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因材施教、分层培养”的蓝图。 一方面,对于普惠性的“班级自由选课”,它尊重了学生的广泛兴趣和自主选择权,体现了教育的广度与包容性。另一方面,对于“无土栽培”这类高精尖社团,强调要“选择有潜力的学生”、“有针对性”,这绝非简单的精英主义,而是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深度,旨在为学有余力、具备特殊潜质的学生提供精准的成长平台,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创新种子。 徐校长在会议上说“我们是种种子的工程,不看短期收益”,这句话掷地有声。它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一个静待花开的长期过程,而非追求立竿见影的功利行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 精准发力与全员协同:高效的执行体系</p><p class="ql-block">从体质检测工作的部署上,晨读、体育课、大课间、课后服务……所有时间段被高效整合,形成了一张环环相扣的“训练网”。更关键的是要求抓好“班主任”这一核心力量,要求班主任作为“主力”抓达标,甚至精准到“抓好回家的时间”。高效的管理必须找准关键人、抓住关键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家校联动,将工作落到实处,不留死角。这种对细节的把握和对执行路径的清晰规划,确保了上级抽测目标能有效分解并达成。</p><p class="ql-block">三、 干部下沉与评价复盘:科学的治理之道</p><p class="ql-block">徐校长对干部提出的要求——“扎根课堂”,直指学校管理的核心。干部只有深入教学一线,才能真切了解学情、师情,其管理决策才不是空中楼阁,才能真正让老师们感到“心有了方向”。这是一种无声却最有力的引领,它建立起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桥梁。 “管理不能靠吼,要规范评价”,依靠制度的规范、过程的评价和激励,而非个人的权威与命令,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的管理。而要求各部门具备“工作复盘意识”,让我深受启发,不断梳理“得与失”,就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迭代,这是部门保持活力和前进动力的关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 责任担当与人文关怀:拼搏精神的底色</p><p class="ql-block">“眼睛要盯在每一个老师、每一个班级”、“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班加点是常态”,这些要求既体现了对中层干部极高的责任标准,也背后折射出瑞华今日辉煌成绩的来之不易——是全体中层干部乃至全校教师用无数心血和汗水“拼出来”的。这其中有严格的要求,更有对干部们辛勤付出的认可与肯定,这种充满责任与担当的文化,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总结感受:</p><p class="ql-block">此次听会,我深切感受到瑞华实小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源于一位有远见、懂业务、善管理的领导者,一套精细高效、闭环运行的工作机制,以及一支极具责任感、执行力和奉献精神的中层队伍。它将崇高的教育理想化为了一个个可落地、可检测的具体行动,在“播种”与“收获”、“理想”与“实干”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借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