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的建设

朱老师闲聊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班本课程的建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想聊的话题是班本课程的建设。我始终认为新教育提出的十大行动是指引我们老师不断行动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学校也一直在做这样的行动,虽然效果还有一些差强人意。去年,学校以“聆听窗外声音”为抓手,落实了一些行动,取得了一些效果。特别是聆听家长的声音,收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本学期我想增加一个项目,仍然以“聆听窗外声音”为抓手,那就是班本课程的建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上周四我私下与何老师、王老师两位年青的老师做过一次沟通。为什么以前班本课程老师们很难坚持下去。我想可能有这样的几点原因:一是学生参与性不强,即使参与,也是被动参与;二是老师们所花时间太长,影响了他们的教学时长;三是与自身学科联系不强,重新找来一门课程,做的是课程加法;四是老师们把课程想太高大尚,认为课程好像是一本书;五是教师个人的理念有些滞后。我把我自己的想法与两位年青老师沟通,给她们布置了一项作业,第二天再来进行沟通与交流。两位老师如期来到我的办公室交流了她们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老师说,五年级孩子正在学习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能不能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来主动了解大丰各个乡镇的面积,然后学习画出大丰的地图,接着后面可扩展到盐城市、江苏省、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等等,在画地图的基础上,再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我说,能不能让画得好同学进行展示,不要一周一次,可以在每一次的基础上,再调整一下,让画得好的同学进行展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老师说,二年级的孩子现阶段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和阅读。她说让孩子们来做偏旁识字钟面。我个人意见是这像一次作业,项目比较单调。既然是识字,能不能拓展一下,变成场景识字。如厨房识字、客厅识字、名胜识字等,孩子们每周可以画一画,要求他们在绘画的基础上,读一读画面中物体的字。每周双休作业让学生自主绘画,学会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学会查字典。反馈时可以相互认一认。其实还可以有更多的主题,这样的设计融入了美术学科的跨学科学习以及生活实践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老师的班本课程可以叫“跟着数学去旅行”,王老师的课程可以叫“场景识字”(我用豆包想了一下,可以叫“和汉字 ‘逛’ 场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与两位老师的交流。我想这样的课程可以解决这样几点困难:一是不会增加老师们过多的负担,但需要老师们进行设计,一周中只要十几二十分钟进行展示;二是与自己的学科教学联系紧密,对学科学习有帮助;三是孩子们每周可以有一定的作品,全班每一次作业收集就可以是一本作品集;四是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增加了,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提升了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让两位年青老师形成详细的班本课程方案,可以请豆包来帮助,规范我们的方案结构。等他们两位方案成熟的时候再来与其他班主任进行沟通和交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说不增加负担,那不可能的,但我们要找到一个点切入班本课程,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喜欢的。同时通过班本课程的学习,对于老师的学科教学一定有极大的帮助。有可能的话会达到“1+1&gt;2”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仅是我个人观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