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始建千年古寺 | 厦门同安梵天禅寺

山里人(谢绝送花与打赏)

<p class="ql-block">  梵天禅寺,位于厦门同安大轮山南麓,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创建,至今1444年历史,初名兴教寺,是福建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 与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同为福建沿海一线的名寺。</p><p class="ql-block"> 梵天禅寺创建,比厦门南普陀寺还要早300多年。厦门的妙释寺、鼓浪屿的日光寺均是它的分禅。</p><p class="ql-block"> 元代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毁于兵火。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由住山僧无为重建,形成完整的佛寺,规模宏伟。</p><p class="ql-block"> 民国七年(1918年)被北方军阀张树成纵火烧毁,仅存山门、钟楼和一些题刻。文革期间又在原址上修建同安县看守所。</p><p class="ql-block"> 随着落实宗教政策,在人民和海外侨胞的重视和支持下,终于在1993年11月底搬迁看守所进行大规模修复,梵天禅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p><p class="ql-block"> 寺后有纪念朱熹的明代建筑文公书院、仰止亭、石瞻亭、千佛阁、魁星阁等建筑群,茂林修竹,环境幽雅。</p> <p class="ql-block">  梵天禅寺山门,作为寺庙入口建筑,具有重要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山门题字,出自宋代理学家朱熹,现存石刻保留了其手书痕迹。</p><p class="ql-block"> 山门区域,现存朱子之路连接同安一中,沿途保留多处摩崖石刻,包括“寒竹风松”“瞻亭”等题刻。 ‌</p><p class="ql-block"> 山门至梵天禅寺路段设有登山步道,可直达山顶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  梵天禅寺钟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建筑遗存之一,历经民国火灾仍保存完好,现为寺庙重要景观。</p><p class="ql-block"> 钟楼始建于唐代,作为梵天禅寺的附属建筑,见证了寺庙千年兴衰。民国七年(1918年)军阀张树成纵火烧毁寺院主体建筑,仅山门、钟楼及部分石刻幸存‌。</p><p class="ql-block">‌ 现屋顶琉璃装饰保存完好,内部悬挂铜钟,可近距离观赏‌。</p><p class="ql-block"> 位置偏离中轴线,位于寺庙右侧,与婆罗门佛塔、干涸放生池相邻,形成独立景观区‌。</p> <p class="ql-block">  梵天禅寺婆罗门佛塔,是宋代石构实心佛塔,高4.68米,呈三层方形结构,塔身及塔座浮雕佛教故事图像,形象生动逼真。</p><p class="ql-block"> 是研究宋代婆罗门教和石雕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历史与艺术价值‌,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原为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年)西安桥的附属建筑,1957年迁至梵天禅寺现址保护‌。</p> <p class="ql-block">  文公书院又称轮山书院。位于大轮山南麓、梵天寺藏经阁后,旧称大同书院,又名紫阳书院、轮山书院,坐西北朝东南,依山而建。</p><p class="ql-block"> 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始建,元至正十年(1350年)重修并祀奉理学家朱熹。</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理学名宦林希元提议自同安县东门内的畏垒庵迁建于梵天寺后,改称文公书院。</p><p class="ql-block"> 清至民国年间屡有废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仅存朱熹石刻画像和部分残垣,1987年依旧重建,2000年重修。</p><p class="ql-block"> 闽南传统砖石木结构单进廊院式建筑,前、后两落古厝式建筑,中为天井,两侧过水廊及阶梯,东侧一列二层民居护龙式书舍。东廊立有明隆庆二年(1568年)《文公书院增修书舍建亭记》石碑,方首抹角,由洪朝选撰文。</p><p class="ql-block"> 此建筑是梵天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关南宋大儒朱熹的文物古迹。</p> <p class="ql-block">  魁星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6世纪),<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名称“魁星”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运的神祇,相传为一位才华横溢但相貌奇丑的状元化身。‌‌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原为供奉魁星的独立建筑,后经多次修缮。 2018年完成扩建后,现为五层塔式结构。</p><p class="ql-block"> 一层主供魁星像及二十八星宿塑像,象征文运昌隆。‌‌</p><p class="ql-block"> 二层为千佛阁,陈列三千尊琉璃铸造的释迦牟尼佛像。‌‌</p><p class="ql-block"> 三层为书画创作室,珍藏文人墨客作品。‌‌</p><p class="ql-block"> 四层供奉华严三圣(毗卢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p><p class="ql-block"> 五层为药师佛殿,寓意消灾解难。‌‌</p><p class="ql-block">‌ 整座阁融合闽南传统建筑特色,花岗石基座、雕梁画栋,兼具宗教庄严与地域文化美感。‌‌</p><p class="ql-block"> 魁星阁自古是学子祈求科举及第的圣地,至今仍有考生前来参拜,延续“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传统。‌‌</p><p class="ql-block"> 登顶可俯瞰同安全景,为“轮山八景”之一,兼具宗教与游览价值。</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