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四国之跳岛游

草儿

<p class="ql-block">濑户内海,位于日本本州、四国和九州之间,因在诸海峡之内,故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濑户内海中分布着许多岛屿,以其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该地区于 1934 年被指定为濑户内海国立公园,是日本的第一座国立公园,</span>海中有淡路、小豆等525个大小岛。</p> <p class="ql-block">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岛屿的常住人口大量外流,这一带的老龄化程度远远高于日本其它地区,降低了整个濑户内海地区的活力。为了给这片曾经美好的岛屿重新注入活力,来自日本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决定从2010年起每三年在这里举办一次濑户内国际艺术祭。以濑户内海各主要岛屿为中心,融合了各种文化与艺术创新,创作并展示艺术家及建筑大师们的作品。活动会场分散在小豆岛、直岛、丰岛等12座岛屿及2个港口:高松港、宇野港周边。<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5月是第六届,</span>我选择5月到四国,顺便蹭了“濑户内艺术祭”的热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松港是日本四国地区的重要商港和交通枢纽,也是</span>来往于濑户内岛各岛的主要“门户”,是旅行者的必到之处。从高松港乘船前往濑户内海的诸岛游览,被称作“跳岛游”。此行我三次从高松港出发,分别去了三个岛:直岛、丰岛、小豆岛。</p> <p class="ql-block">高松港艺术螺旋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高松港最出名的地标之一,</span>由红、白、蓝、黄等颜色的圆环交织而成,矗立在蓝天之下。两根高达8米的彩色图腾柱伫立在海岸边,很远就能看见。</p><p class="ql-block">港口以这个雕塑作品为中心,左边是大型渡轮码头(慢船),右边则是船高速船搭乘处(快船)。</p> <p class="ql-block">螺旋塔旁边,今年添了一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艺术装置作品——“天空编织”</span>,它是由艺术家与当地人一起编织的彩色网,网的五种颜色代表了濑户内海的不同色调。</p><p class="ql-block">在濑户内海,渔网不仅是捕鱼的工具,也是一种地理记忆。艺术家五十岚靖晃邀请岛民一起,把旧渔网拆解、染色,再重新编织成巨大的空中装置,类似这样的彩色网不仅在高松码头,它们还高悬于多个村落与海岸之间,在风中轻轻摇晃。网眼之间的空隙,成为观看世界的新角度。作品隐喻:记忆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交织成网,而艺术,恰好帮我们看到那些连结。</p> 直 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直岛是濑户内海国际艺术祭主场地之一,地处濑户内海东端,</span>距高松港约30分钟高速船程。岛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出名的展品有</span>草间弥生设计的海岸南瓜雕塑以及安藤忠雄设计的地中美术馆等艺术地标。</p> <p class="ql-block">网上看到的这张俯拍的照片是直岛地标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中美术馆,‌这</span>是安藤忠雄用混凝土与光影打造的。整座美术馆80%藏于地下,像被大地温柔环抱,2004年开放时让艺术界感叹是“会呼吸的建筑”‌。</p><p class="ql-block">切口不仅是外观有,建筑内部也比比皆是,头顶、侧墙,到处可以看到镂空状的矩形、线形、三角形、多边形。</p> <p class="ql-block">入口极不起眼,混凝土的一道门框,里外绿植半掩,雨滴随意飘淋,毫无遮挡。</p> <p class="ql-block">面朝大海的一角安置了咖啡厅,室内室外都可以静静地观赏濑户内海。</p> <p class="ql-block">地中美术馆设计理念是让这里成为一个“思考自然和人类关系的地方”,虽然美术馆建在地下,但自然光会照射进来。</p><p class="ql-block">馆内不像印象中美术馆的样子,墙上鲜有绘画、书法,也不见雕塑品等。作品和美术馆建筑本身凭借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四季、阴晴雨雪、时时刻刻光线产生的变化,</span>呈现出不同的表情,美感、意义也随之而改变,这是以往逛美术馆没有过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草间弥生的南瓜雕塑也是直岛的主要地标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瓜一直是草间弥生创作的重要主题,草间弥生的南瓜代表作品有很多,直岛上有两个:黄南瓜和红南瓜。</span>高辨识度的重复性圆点是草间弥生作品的鲜明特征之一,也体现在波点南瓜上。</p><p class="ql-block">南瓜在草间弥生的创作中代表“生物宇宙”的观念,她通过重复圆点与几何形态,探讨万物有灵的信仰体系。听上去有点玄。</p> <p class="ql-block">直岛新美术馆是安藤忠雄设计的第十座濑户内艺术祭相关建筑,依然是满眼的清水混凝土,于2025年5月31日正式开馆。该馆位于本村附近海边的山坡上,采用地下两层、地上一层的结构,屋顶线条顺应丘陵走势,整体融入周边森林环境和小渔村。</p> <p class="ql-block">开馆展汇集蔡国强、村上隆等12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现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联。说实话,我理解不了现代艺术,就看个新鲜。</p> <p class="ql-block">馆内的咖啡厅可以将濑户内美景尽收眼底,为了让参观者可以在开放的空间感受自然,咖啡厅还设置了室外座。</p> <p class="ql-block">除了美术馆,岛上还散放了其他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户外艺术装置,感觉都有点怪异。</p> 丰 岛 <p class="ql-block">丰岛也是濑户内国际艺术祭活动的重要岛屿之一。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比直岛大一些,却更少开发,像个大农村。岛上为丘陵地貌,打鱼之外还养牛、种水稻。</span></p> <p class="ql-block">岛上最著名的丰岛美术馆建在海边的坡上,面朝大海,被森林和梯田环抱。从空中看,这是一个水滴形状的纯白色建筑,混凝土无梁柱结构,像一个巨大的有孔的蛋壳。</p><p class="ql-block">设计者说,这个美术馆只展出一件作品,而且永远不会更改,那就是与内藤礼的艺术装置——美术馆本身。通过地面小孔涌水形成动态水循环,强调永恒与自然的共生关系。</p> <p class="ql-block">到了展区,要脱掉鞋子,赤脚进入。里面空空如也,地面没有刻意找平,游客或站或席地而坐,或仰脸看大圆孔外的天空和树木,或低头看那些不断变换方向移动的水珠,无声无息。</p><p class="ql-block">馆内不允许拍照,包括手机,所有的室内图片只好借助网络。</p> <p class="ql-block">建筑顶部有两个圆形的孔,一个对着天空,一个对着森林。阳光从这两个孔投射进来,在地面上形成两片圆形投影。美术馆巧妙地运用了岛上不断涌出地面的丰富地下水,它们像是荷叶上的露水,不断凝结,顺着地面,一颗颗汇聚在一起,缓缓地向地势最低的地方滑去。</p> <p class="ql-block">地势最低处,就是日光划出的那两片圆影。水滴到达那里以后,在灼热的阳光下蒸发,消失到空气里,如此这般循环往复,丰岛美术馆只有这一件作品,却也足够。这个半开放的空间里有阳光,有水,有风,有树影,还有鸟虫鸣叫声,所有这些元素在建筑里汇集、共振,产生一种神圣的氛围,令所有人都不敢出大气,诺大的空间里安静极了。</p> <p class="ql-block">从码头去美术馆挺远的,多弯多坡,步行会很累,公交车要等很久,大多数人在码头租一辆电动自行车骑过去。</p><p class="ql-block">进美术馆必须通过预约,严格按时间进入,等待的人们就在坡顶空地上喝喝咖啡、吃点东西、看看风景。临近的弯道是网红打卡地,好多女孩子在那里摆pose。</p> <p class="ql-block">户外的艺术品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山上,有的在树林里,有的在路旁,相隔很远,有的在露天搁置十几年,已经斑驳生锈。</p> <p class="ql-block">这几处我觉得还有点意思:心脏音资料馆,适合家人、情侣以及对声音艺术感兴趣的人群;无赢家·多重篮球,提供互动式篮球体验,适合与朋友一起玩;海边那张长长的金属椅名为“梦想大海的地方”,我坐在上面挺合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丰岛总面积14.5平方公里,</span>常住居民只有约760人。如果没有艺术祭,几乎看不到什么人,非常冷清。想着逃避尘世喧嚣躲清静的来这里住几天是个不错的选择,岛上有几家很干净的民宿;花草丰茂的庭院;只有猫咪出没的小寺院;怕你等车太久,车站旁还有个公共书屋……。</p> <p class="ql-block">丰岛码头见到两个细节:一是候船室手工编织的坐垫,图案是日本喜见的雏菊,一直在使用的样子,看来挺受人欢迎;二是码头小店里的折纸,以前多见的是千纸鹤,这么漂亮的纸花球还是第一次见。</p><p class="ql-block">折纸艺术源自中国,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乃至成为日本的国粹,现在依旧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各个年龄段都十分喜欢,幼儿园到小学的折纸课,初中以后的折纸社团,成人世界的折纸比赛都是日本折纸文化的重要体现,目前世界上多数的折纸大师都是来自日本。</p> 小 豆 岛 <p class="ql-block">小豆岛可不小,面积为有153平方公里‌,人口约‌2.6万‌,是濑户内海的第二大岛,它是日本重要的农产基地 —— 有“橄榄岛”和“酱之乡”的别名。</p> <p class="ql-block">小豆岛有几处可游览的景点,我们就没有专程去看那些四处分散的艺术祭展品。</p><p class="ql-block">天使之路是小豆岛的一处自然奇观,‌一条长约500米的沙洲小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接小豆岛与周边小岛,</span>一天只有两次在退潮时出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都说情侣牵手走过可获永恒幸福,因而</span>被誉为“恋人圣地”‌。‌‌</p><p class="ql-block">路口登阶而上有个展望台,从高处拍摄天使之路角度更好。</p> <p class="ql-block">展望台后面紧挨着富丘八幡神社,神社内还保留着传统注连绳(区分神界与外界的标志物),正殿面对大海。</p> <p class="ql-block">小豆岛历史上酱油作坊数量最多时达到‌400多家‌,其中最古老的一家可追溯至江户时代(约17世纪),当地传统酱油产业至今仍是该岛的重要经济支柱,有作坊、仓库、遗址、纪念馆供游客参观。</p> <p class="ql-block">酱油冰淇淋差不多每个上岛的人手一支吧。</p> <p class="ql-block">一家废弃的酱油老作坊现在被用来存放艺术祭相关的材料、配件等,边上正好立着一件展品叫作“橄榄枝下的摄政王”,是由设计师清水永和于2013年创作的艺术雕塑,位于橄榄树园中。介绍说:雕塑以独特的蓬巴杜发型造型,结合橄榄元素,充满艺术趣味,旨在促进艺术交流与创作氛围。我从作坊里取来各色头套,和“摄政王”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来小豆岛的游客一般都会去二十四瞳映画村,映画村以昭和时代的一部电影为主题,包含了教室、操场、神社、住宅、商铺和电影院,在里面转一圈,怀旧之情满满啊。</p> <p class="ql-block">电影院里连续播放着老电影,墙上的黑白老照片展现着当年明星们的风采。</p><p class="ql-block">二十四瞳映画村是日本作家壶井荣的小说《二十四只眼睛》改编电影的拍摄地,电影背景设定在1928年至1946年间,讲述了一位老师和12名学生的故事。如今,这个村子已成为一个热门外景地,吸引了众多广告、电视剧和电影前来取景。</p> <p class="ql-block">小豆岛橄榄园是日本最早大规模成功栽培橄榄的地区,以橄榄文化和地中海风情景观著称。园内种植着约2000株橄榄树及130种香草,在这样的氛围中,仅漫步行走就能倍感轻松。</p> <p class="ql-block">用小豆岛特产橄榄油制作的橄榄冰淇淋也是必须尝一尝的。</p> <p class="ql-block">橄榄公园内的希腊风车是濑户内海地区著名的地标之一,并且常被用作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尤其在动画电影《魔女宅急便》中作为重要场景出现。于是来小豆岛的女生们几乎都会手持道具—魔法扫把🧹,仿照电影里的场景,“飞”起来与风车合影。</p> <p class="ql-block">走过不错过,我也来一张!72岁的魔老太,看头发的走势,妥妥的飞起来的样子哈。</p> <p class="ql-block">在四国,尤其是在香川,天天能见到“呆呆兽”。呆呆兽的设计原型源自日本传说中的‌川獭妖怪‌,这种生物以尾巴钓鱼且性格迟钝为特征。</p><p class="ql-block">‌呆呆兽圆润的外形、迟钝的表情,非常契合日本二次元文化中的“萌系”审美。同时,这种形象能激发保护欲,带来轻松愉悦感,符合现代人减压需求。 ‌所以他们便将“呆呆兽”与动漫、游戏文化深度绑定,使之成为流行符号,在商品及装饰上大量使用。</p> <p class="ql-block">呆呆兽可算是香川的形象大使,<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为香川县特产“乌冬面”的发音和“呆呆兽”很像,</span>因此香川县有许多与呆呆兽相关的元素,如呆呆兽主题的日用品、伴手礼、井盖、轮渡等。比如日本人会说:去小豆岛一定要坐呆呆兽游轮哦!</p><p class="ql-block">巧了!从小豆岛回高松我们就遇到了这艘多少人心心念念的“呆呆兽”号渡轮,里面全是这厮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2025年初夏的跳岛游或许不只是为了“看什么”,而是去理解,在这些看似偏僻的岛屿、看似高深的艺术祭背后,正在展开新的关系、新的问题、新的探索。</p><p class="ql-block">旅行也是一门功课,需要认真去读去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