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澄江化石博物馆大门,一块巨大的鶚头贝化石群组率先映入眼帘。它如展开的羽翼般镶嵌在岩层中,贝壳纹路纤毫毕现,仿佛仍在吞吐五亿年一前的潮汐。我屏住呼吸,指尖轻抚鶚头贝化石,那一刻,时光的洪流轰然倒转。 在澄江化石博物馆的展厅里,我的双手微微颤抖。八十四年的人生里,看过无数化石,却从未像今天这样心潮澎湃。透过玻璃展柜,五亿年前的海洋在我眼前徐徐展开,那些精美的化石仿佛在向我诉说着生命最初的秘密。 展厅灯光柔和,三叶虫化石安静地躺在展台上。它们蜷曲的身躯和分节的甲壳,让我想起十多年前在贵州凯里山中初次拾得这类化石的狂喜——那时我捧着它,像捧着一封来自远古的密信。而眼前澄江的标本更为完整,连触须末梢的细节都清晰如生,仿佛下一秒便会抖落尘埃,游向深海。 我弯下腰,仔细端详着一块奇虾化石。它的身体结构清晰可见,每一节躯干、每一根附肢都保存得如此完好,仿佛昨天还在这片海域中游弋。 漫步在展厅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生命大爆发的寒武纪。纳罗虫、抚仙湖虫、怪诞虫......这些奇妙的生物在远古的海洋中繁衍生息,演绎着生命最初的辉煌。我的手指轻轻抚过展柜,仿佛能触摸到那个遥远的时代。每一块化石一都是一本厚重的史书,记录着生命演化的壮丽诗篇。 最震撼的当属昆明鱼。这块拇指大小的化石,被专家称为“人类最早的祖先”。显微镜下,它的一条脊索贯穿全身,原始脊椎的雏形清晰可辨。五亿年前,这尾小鱼在浅海中摆动的瞬间,竟为脊椎动物的演化埋下伏笔。我几乎将脸贴在玻璃上,看它纤细的肌理随岩层波纹起伏,恍惚间听见生命树抽芽的声响。 最后的展柜陈列着海百合化石,这些远古的“海中百合”以永恒绽放的姿态凝固在岩板中。它们的冠部纤毛如蕾丝般精致,茎节环纹仍保持着缠绕礁石的弧度。<div> <br> 站在澄江生物群的复原图前,我久久不能平静。五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温暖的浅海,无数奇特的生物在这里繁衍生息。而今天,我站在这片土地上,透过这些精美的化石,看到了生命最初的模样。八十四年的人生,在这一刻仿佛与五亿年的时光重合,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div> 走出博物馆,正午阳光穿透穹顶洒在我的脸上。我知道,这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次朝圣。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生命最初的模样,更找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些精美的化石,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