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平遥:第25届国际摄影大展观展札记》

倒流水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每年都有一次属于摄影人的狂欢。</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9日下午,主题为“突破界限·智见未来”的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古城原柴油机厂盛大启幕,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5000余名摄影师的2万余幅作品参展。</p> <p class="ql-block">平遥,早有耳闻,亦缘于摄展。怀着对摄影艺术的狂热,如今终将“百闻”变为“一见”。沿着斑驳的古城墙,在历史的回响中,我悉数走进了此次摄展风格迥异的四个展区:以工业遗存为背景,结合现代光影技术,打造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柴油机厂展区;依托老式纺织厂房改造,通过灯光设计与展品陈列,营造出复古而富有艺术感的棉织厂展区;以明清县衙建筑为载体,结合传统窗棂、砖雕等元素,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影像艺术相结合的县衙展区;‌依托古刹建筑群,通过光影对比与空间布局,呈现宗教文化与现代视觉语言碰撞的吉祥寺展区。</p> <p class="ql-block">展区间穿梭,仿佛听到传统与先锋在碰撞;作品前停留,似乎看到现实与虚拟在交融。首次观展,我发现当下摄影师愈发倾向于“长期主义”——围绕单一主题深入记录。例如有摄影师为呈现《三娘教子》的台前幕后,跟随草台戏班走乡串村,耗时2年完成拍摄,让作品更具故事厚度与情感深度。</p> <p class="ql-block">影展不仅是视觉盛宴,更传递着对生命的关怀。比如那只满是稻田泥水的插秧脚,藏着坚韧与希望;那些老年人的背影,写满岁月沉淀与孤独;那面在明暗与色彩对比下的斑驳墙壁,引发对时光的深思。这些作品打破常规视觉习惯,为观者打开理解世界的多扇窗口。</p> <p class="ql-block">摄影展如同一面历史镜子,既呈现非遗传承、能源环境等社会议题,串联起过去与未来,也让我们审视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但展览中既有震撼心灵的佳作,也有流于表面的作品,这也引发行业思考:在商业化浪潮下,如何坚守摄影的纯粹性?艺术不应沦为金钱筹码,而需回归心灵表达与情感共鸣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于我而言,此次平遥摄影展不仅是一堂收获满满的摄影课,也是一场心灵洗礼,在光影流转中寻找生命答案,在艺术作品里感受世界温度——这或许便是平遥国际摄影展最动人的力量吧。</p> <p class="ql-block"> 摄影/编辑</p><p class="ql-block"> 李翔(倒流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p><p class="ql-block">《人民摄影》报签约摄影师</p><p class="ql-block">内蒙古旅游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乌兰察布市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