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5年9月20日,由漳州市诗歌协会主办,福建省写作学会,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在漳州市图书馆举办了“漳州诗歌发展暨廖丽雪与潘建春诗歌分享会”。与会的著名学者、诗人及新闻媒体工作者60余人 ,参会的有福建省作协副主席、漳州市作协主席陈子铭先生,中国杰出诗人、中国诗歌学会新煤体部主任安琪女土(视频连线)、《诗刊》社编辑、福州文学院院长、柔刚诗歌奖获得者年微漾先生(视频连线),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闽南师范学院博导梁洁玲教授,青年诗学批评家、南开大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导 周军教授,诗学理论家、郑州大学博士后、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强教授,中国台湾诗歌批评家、《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编委、《台客》诗刊总编、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正伟博士,福建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闽南师范大学教授、漳州诗歌协会会长任毅先生,中国70后杰出诗人、漳州诗歌协会名誉会长康城先生,中国作协会员、福建东山海源公司董事长,漳州市诗歌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海钦先生,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漳州市诗歌协会副会长阿里先生,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东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歌先生,漳州市地震局二级调研员黄文斌先生等13位嘉宾及媒体记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小雪诗歌研讨会专家析评摘录(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国杰出诗人、中国诗歌学会新煤体部主任安琪点评摘要如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4年初,我在老家漳州陪护住院的母亲时任毅教授安排了一次漳州诗人聚餐,由此认识了诗人十月的小雪,据其所言,她的诗歌起步很晚,是认识了漳州市诗歌协会康城诸位才开始写作的。从十月的小雪我们知道,每个人身上其实都住着诗性,只是欠缺一个机遇,一个被触动被点燃的机遇,机遇一到,身上的诗性细胞苏醒过来,诗便成了。漳州市诗歌协会2011年成立以来,首任会长康城兢兢业业于协会工作,以他的狂热,吸引或点拨了许多有诗性潜质的人成为诗人,这是一件功德,必须在此记上一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对十月的小雪,可以从她的这首诗入手分析,《写诗时》,这是诗人的自我陈述,也是一首广义范围的论诗诗,充满了隐喻和张力。“仿佛推开了一道暗门——/看见另一个我”,我们看见了一个人诗性觉悟后的惊喜,之前的人生仿佛在暗无天日中,诗,帮助他/她走出黑暗,让他/她重新生出了自己。人的第一次生命由父母给予,成为诗人是第二次生命,这第二次生命由诗给予。确实的,一个人一旦开窍入了诗门,那真是新天新地,非人间所能比拟。这世界只有三种人,男人、女人、诗人,诗人是独立一个族类,有自己的密电码,诗人与诗人之间无需磨合即可一见倾心,诗的魅力只有诗人才知道。第二节第三节叙述了创作时的状态,充满了挣脱与抗争的努力,创作即是对束缚身心的一切陈规陋习的打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拼死一搏,这两节有一种决绝的果敢和奋不顾身的勇气,是女诗人常见的极端气质。有一种说法,女人和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就是因为这两者都是感性极其发达的动物,对规训有着天然的不适和反叛。十月的小雪的许多诗作就具备了这样的底质,这种底质很珍贵,天然诗意,要好好抓住形成诗句,因为这种底质随着诗写的不断使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心态老化、平和后,极端所催生出的敏锐语言就会消退、麻木、钝化,想要再有这么感性的语言就很难了,这也是我多年写作的体会。本诗的最后一节,诗写完毕,诗人回归常态,回到人间。从这首诗我们知道,诗是另一个世界的事,那个世界未知,而神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十月的小雪提供的这二十首诗,没有明确的一个主题,更多心境的自然流露。只要有感,即生发成诗。她的诗写触觉十分丰富,仿佛时时处于寻找诗的状态中,或者说,诗,时时处于寻找她的状态中,此时的她,正处于一个诗人最美好最幸福的时段,所见即诗,所遇即诗,所感即诗。我们来看看,一个老寓言故事《农夫和蛇》,就能触发她的写作灵感,当然,在这首诗里,诗人并不是要复述或评判古老的寓言,而是借农夫和蛇的躯壳,装进去了你和我两具当代的躯体,赋予的是新的情感维度。我从中读到的是刻骨的致命的爱、必然要同归于尽的爱。我不禁心生寒意和敬意。这也是非常女性化情绪的一首诗,为了爱,可以玉石俱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十月的小雪深知语言的力量,总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施加于语言,再让这种语言施加于她所要描写的对象,她的诗因此呈现出了刚硬的质地。我们来读她的《钉子》一诗,在这首诗里,钉子无疑是强悍的,可以钉木头、钉混凝土,甚至钉钢板,钉子的使命仿佛就是来和这个世界较劲并且无往而不胜,但是,最终,在水面前,钉子输了,它钉不了水,你以为诗人要赞美水的柔软吗?不,诗人要赞美的还是水的力量,诗人说,“软是另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的对比、力量出其不意的转化在另一首题为《铁》的诗里再次展示,铁匠一生打铁、用铁,死时,被铁钉进棺材。十月的小雪的诗就是这么不温情、不唯美,就是这么泼辣,这么狠,这么一针见血。这是我喜欢她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安琪《北板和钉子——读潘建春和十月的小雪》</b><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vBqMTBIRCn42RQxxQ4P1Q"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5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b>网页链接</b></a></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