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汾之野 晋终

梦白浪

晋国博物馆大门处的雕塑<br> 前面说“曲村——天马”,现在介绍“侯马——曲沃”,听起来像绕口令。<div><br></div><div>晋国后期的故都中心区位于侯马,列出相关之地——<br>侯马:临汾市下辖侯马(县级)市,晋国故都所在地,明代得名,看来与驿站有关。侯马城区的“侯马晋国遗址”为国一。<br><br></div><div>新田:侯马市下辖新田乡,新田为侯马的古称,三晋源头,侯马盟书出土地。这一带建有新田广场、庙寝公园,晋博园(晋国古都博物馆)位于新田路。<br><br></div><div>曲沃:临汾市下辖曲沃县,在侯马市的东侧,“三晋发端”。</div><div><br></div><div>曲沃为晋国古地名,原位于今日闻喜一带(又有说即是今日翼城一带),现县府所在地乐昌镇有绛园、晋都公园、曲沃县博物馆。<br><br>古晋时期,曲沃、翼、绛这些名字出现频繁。<br>晋国历史先后存在七座都城。简而言之,晋国早期都城在翼,晋献公迁绛,晋景公迁新绛(即新田,今日侯马),在此历经13位国君直至灭亡,凡209年。<br></div> 新田的文公雕像 曲沃的绛园 曲沃街头的鸟尊雕塑 地处新田中心的晋博园。这里的晋国古都博物馆于2003年10月建成,国家三级博物馆。 晋国为后人留下了基本清晰的历史。这里的场景多采用曲沃的晋国博物馆。<br><br>周成王“桐叶封弟”,命叔虞(肯定不是故事里说的小屁孩,而是有实战经验的中青年将领)建唐国,方百里。<br>封国次年,地生“异母同颖”粟禾,叔虞献成王,称嘉禾,以为祥瑞。<br>此前唐地有唐叔虞,唐被周灭,此公或称“晋唐叔虞”更确切。<br> 燮父改国号为晋,多认为是奉王命所迁,至于国名来源专家还有争议。<br><br>唐晋之地何在,自古之谜。从东汉起,晋国都城就被误认为在太原。1992年曲沃发现早期晋候墓地,终于水落石出。<br><br>前五世无纪年也无记录,推测主要是对抗狄戎。<br>九世晋穆候死后,其弟自立,仇(什么破名字,当时臣子就认为不详)上演了一场“哈姆雷特”,成为晋文候。<div><br></div><div>晋文候参与护送周平王东迁,十年后又平定东周二王并立局面。其子晋昭候将年过六旬的叔叔封在比都城翼还大的曲沃,引发曲翼争位长达67年,昭候、孝候、哀候等至少四位国君被杀,曲沃小宗历经三代人努力,最后攻克翼,晋武公成为国君,由“候”升“公”。<br>因为内斗,晋国在春秋早期无暇对外,其时齐、楚、秦都是千里大国。武公之子献公先将晋国公族屠戮一空,然后忙不迭对外扩张,“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br><br>献公及其之后的历史,以晋楚争霸为主题,以秦晋之好(斗)为辅佐。<br></div> 晋文公重耳称霸,于城濮之战后举行践土会盟、逼迫“天王狩于河阳”。几代后晋悼公复霸,直至黄池让霸,霸业延续150余年。<br> 晋国后期陷入公室与卿大夫之争。由于献公当初杀绝公族,外姓大夫逐渐控制国家权力。晋悼公对外中兴之后,公室再也无力与卿大夫抗衡。<br>后期的晋国即使国都也是盗贼公行,国宾馆都要高筑墙自保平安,姬姓大族往往沦为奴隶。<br>前458年,四卿公开讨伐领导晋出公,迫其出走,另立新君。<br>韩赵魏三家分智,不给公室上交寸土,晋君反而被逼离开新田宫城,领地仅剩新田和曲沃宗庙。<br>三家初封晋君于端氏,再迁屯留,直至晋静公(靖公)被废为庶人,晋绝不祀,时间为前376年(资治通鉴的说法),一说前369年。<br><br>那时欧洲有什么热闹?<br>作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余波,前376年雅典海军彻底击败了斯巴达舰队,取得了制海权。<br><div><br></div><div>看看作为晋国都城的新田。<br>晋景公十四年(前586年),黄河边梁山(视为晋望之山)崩,雍河三日不流,其意不祥。景公为此斋戒,以“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也”,由绛迁都新田。<br>其实也是为了摆脱赵氏对朝政的羁绊,随后就向赵卿发起反攻,司马迁根据正史加野史,演绎出“赵氏孤儿”。<br>晋国绝祀后,新田划入魏国。<br><br>1952年开始,陆续在侯马发现晋国遗址,如新田古城区域和城南的上马墓地,1960年发现铸铜遗迹并出土大量陶范。<br>于是这里列入国一。<br></div> 新田(新绛)没有发现外城遗址,似乎是以河流为廓而未筑城。宫城由三座小型城堡组成,宫城东千米又发现卿城三座。<br> 宫城区域已发现宫殿台基,因位置不详我没有前往,只去了庙寝公园。该园为新田时期的宗庙建筑遗址区,2001年建为公园,占地42亩。<br>石栏围起的平台即为夯土台基原址,可惜这里未立国保碑。看手机地图,西街那边有一处标明晋国遗址,可能碑在那里,且借用博物馆里的照片过把眼瘾。 上马墓地时间为西周晚期到春秋末期,发掘千余墓穴,出土文物7000余件,晋博园展出一部分。 据说侯马/曲沃一些流失的青铜器保存在吉美博物馆,我倒是在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见到了来自侯马的青铜器。<br>侯马铸铜坊“极乐之愿”,是该馆陈列的中国古代艺术六大主题之一。<br> 这说明让我一头雾水:“‘带龙纹的蹄畜’是1923年从侯马以北200英里处出土的,作为某器物的垫脚,原有四只,利欲熏心的文物贩子将另三件分别卖给了伦敦、旧金山、京都。”<br><br>这不是牺尊吗?而且是两只?? 旁边是(按卢芹斋说法)太原出土的子乍弄鸟尊,可能是晋国正卿赵简子自用酒器,现为弗利尔美术馆镇馆之宝。<br>不仅观众奇怪,就连当初的捐献者都不懂,为何这件器物形同墨染且光鲜似假,我国专家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熟坑”,可能是皇宫藏品,清末外寇入侵时被盗,1915年即已流入北美。上世纪六十年代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确实为春秋末期制作。<br><br>虽然弗利尔馆对这些青铜器评价很高,国人看了总是心情沉重。 1965年12月侯马盟誓遗迹成为惊天发现,找到了400多个竖坑,出土盟书1500余件,识别出参盟者人名251个,打击对象人名26个,已经临摹发布可以认读的656件。<br>一般誓词都是表示效忠,不然晋公大冢(在天之灵)就会让发誓者“家族S光光”。<br>虽然这些物件不如牺尊、鸟尊精美,信息价值则远在其上,1995年被评为建国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br>今年是侯马誓盟发现60年,晋博园为此开办专题展览。<br>多数学者认为,盟誓的主盟人是执掌朝政的赵鞅,这些约信文书是他和政治盟友为打击对手而作,是我国最早发现毛笔书写的完整篇章。<br> <div>一度占据华夏文化与军事高地的晋国终由内因裂变为三家,分晋而未绝晋的前403年,被司马光定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强大晋国的消失,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给了西面秦国放马中原的机遇。</div><div><br>山西人看来把赵奉为三晋正宗后裔。赵国在表里山河,继续与本是同宗的秦演出了数百年波澜壮阔的对手戏。<br></div> 晋,约前1040年封国,延续660多年。<div><br></div><div>历史上以晋国旧地发迹加冕者,国号往往用晋,却多为后人诟病。<br><br>周天子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的668年后,晋朝建立。东西两晋延续155年,与晋国称霸时间略同。<br>晋朝开国671年后,后晋建立。<br>再过680年,后金建立——这个扯得太远了。<br><br>西晋夺国不正,东晋立国无威,后晋认辽作父。但我最初对“晋”印象不佳,却是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儿时受“儒法斗争”连环画影响,奉秦为伟光正,闻淝水之战东晋败前秦,因而愤愤然。<br>也是欲加之罪。<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