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香巴拉”甘南之行之一天水

Fuxiaohong

<p class="ql-block">甘南,遥远而神秘的一方土地。所有去过之人都不吝赞美之词。它被联合国评选为“中国最美旅游胜地”,也是国家地理杂志中“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人们都说甘南是离人间最近的仙境,草原、雪山、寺庙、峡谷……让人一见倾心;拉卜楞寺的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转经筒旁的喃喃颂经声似乎能穿透千年时光,在那里,每一处美景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隐藏着远古的密码。那徐徐从指间穿过的风,能抚慰每个人的心田。</p><p class="ql-block">我们出发去甘南, 想亲身体验这份美好,希望千万不要让我们失望。</p> <p class="ql-block">这次出行是去圆我们几年来的憧憬与期盼。疫情期间,三次的准备,都被疫情耽搁,如今才终于得以成行!</p><p class="ql-block">一早从南京出发,中午12点落地兰州。</p> <p class="ql-block">这辆大巴将载着我们纵横甘南大地。</p><p class="ql-block">兰州,甘肃省省会,简称“兰”,或者“皋”。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p><p class="ql-block">兰州离南京很远,我仅到过一次。二千年初去敦煌时路过。早晨到,晚上飞离,大半天时间匆匆一瞥,倒也品尝了著名的兰州拉面,欣赏了穿城而过的黄河美景,还与两位鲁院同学相聚,与《飞天》杂志社同仁们聚餐。城市美丽,朋友热情,心中温暖,留下美好印象。</p><p class="ql-block">这次甘南行,兰州仍是飞机的起落点。南京飞兰州,出机场吃午饭,然后大巴直接去天水。</p> <p class="ql-block">中午吃著名的兰州牛肉面。导游小李专门纠正说:“在兰州只有牛肉面,没有兰州拉面。全国的兰州拉面都是撒拉族人开的。”果真,我在兰州没有看见拉面馆。</p> <p class="ql-block">味道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从兰州到天水坐车5个半小时,到了天水,天已经黑了。</p><p class="ql-block">天水是甘肃的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国家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我是第一次与它相遇。过去孤陋寡闻,竟不知它被誉为:義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天水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p><p class="ql-block">天水最早见于史籍的地名叫秦亭,那时是公元前九世纪。天水也是中国县制初始地,天水市甘谷县亨有华夏第一县的美称。</p><p class="ql-block">如今天水有国家和省、市重点保护文物296处。我们明天会挑选最重要的名胜古迹景点参观。</p> <p class="ql-block">到甘肃的第一顿请我们吃大餐,天水非遗传统大餐。</p> <p class="ql-block">餐馆挺别致。</p> <p class="ql-block">菜一道道上,口味能接受,喜爱吃牛羊肉的朋友很是喜欢。</p> <p class="ql-block">我们全团15人,坐一桌,所以菜特别丰盛。</p> <p class="ql-block">没见过的点心,荞麦面加蔬菜汁窝窝头。</p> <p class="ql-block">黄河鲤鱼很嫩。</p> <p class="ql-block">羊排好多人赞不绝口,菜多得吃不完。</p> <p class="ql-block">饭后离开天水城直奔麦积山而去,一小时后下榻麦积山明珠酒店,大堂大得惊人。</p> <p class="ql-block">大厅正中有大幅麦积山石窟装饰画。</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们离开酒店,很快就到了麦积山石窑。</p><p class="ql-block">中国有四大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这三处都早已去过,只剩下这老四:麦积山石窑,心心念念,却因种种因素未能前往。疫情期间,我们早已敲定下了行程,一次一次收拾了行装,都在最后关头被迫取消了。俗话说:好事多磨。如今终于成行,心情颇为激动。</p><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在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下了景区接驳车,还要攀爬好一段上坡路。此地的海拔超过二千米,所以颇为艰难,走走停停,只能慢慢前行。</p> <p class="ql-block">今早雨雾蒙蒙,一团团一丝丝的云雾缭绕在群山山峦间、葱绿的密林中。麦积山石窟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李导说这是难得一见的麦积山一景:烟雨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东南45公里的秦岭山脉西段北麓,四周群山环抱,翠影摇曳,一个浅咖啡色的小山头突兀地矗立在此,山形酷似农家麦垛,故起此名。窟龛凿于高20一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石窟始建于后秦(384年一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约1600年的不断开凿扩建与修缮,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大地震,中部洞窟塌毁,使得现存洞窟成东、西两崖分布,现有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𤩹画1000余平方米。各洞窟间以栈道相通。</p><p class="ql-block">远远看去,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如果是大晴天,麦积山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全团成员在这里合了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西崖开始排队爬楼,东西崖大佛都在维修,搭起的脚手架影响了拍摄。</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西崖大佛”,由摩崖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造像组成,据介绍,西崖大佛曾在1978年在山体加固工程期间,沿造像边缘线用钢筋混凝土进行了喷锚加固,大佛立面整体呈竖长方形,通高14米,宽10米,进深1米。造像正中立佛高12.2米,原作于北魏,北周、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均做过维缮,原貌已基本无存。可惜。</p> <p class="ql-block">从网上找来一张西崖大佛正面照:一佛两菩萨。</p> <p class="ql-block">俗称“东崖大佛”是这三位,位于东崖中部。开凿于隋代,南宋绍兴年间重修。系摩崖浅龛,立面近方形,高17米、宽约18米。摩崖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弟子像。这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一组石胎泥塑造像。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高15.7米。</p> <p class="ql-block">沿栈道向上攀爬,可参观的窑洞大都是北周时期的。</p> <p class="ql-block">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赞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麦积山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七千余尊塑像,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p><p class="ql-block">专家介绍这些塑像还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強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因麦积山石窟因其位居丝绸之路要冲的地理位置 ,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一开始受西域的影响,后逐步摆脱,体现了汉民族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这些佛像的色彩还颇为鲜明,可以想象当初是何等的明艳照人。</p> <p class="ql-block">可惜所有佛像的手都损坏了。</p> <p class="ql-block">唯有这对交叠在身前的一双手完好如初。</p> <p class="ql-block">这些天兵天将的脸都非常生动。</p> <p class="ql-block">这些佛像的色彩就更艳丽了,估计时代靠近些。</p><p class="ql-block">专家们介绍,麦积山石窟中佛像的特点:北魏前期魁伟雄健,北魏后期的秀骨清像,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饱满圆润,两宋的写实求变等,是研究中国雕塑史、美术史的重要资料。这其中的许多造像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没人时的走道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拥挤时这样的。以为前方没路了,结果哼哈二将的左侧有个小洞,参观者从此穿过,又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许多小窟却都用铁丝网拦着,我从铁丝网小方格中拍下了几张清秀、文静、微笑着的菩萨脸。</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尊佛像,有“东方的微笑”之称。菩萨低眉,不声不响,笑对众生。有研究认为,它依照了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氏的形象,是武都王为纪念母亲而塑造的,因此气质格外慈祥,极具女性化特征。</p><p class="ql-block">并不是所有的石窟都开放,许多都上着锁。</p> <p class="ql-block">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据说游览完麦积山大景区需要2-3天时间,我们只有一个上午,参观完石窟就坐大巴返回了天水。</p><p class="ql-block">下午参观伏羲庙。</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伏羲庙外围占地面积无比庞大。</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1963年被甘肃省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伏羲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等共10座,另有新建筑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是国内唯一一座有伏羲塑像的伏義庙。</p> <p class="ql-block">进入伏羲庙最令人难忘的是几十棵树。</p><p class="ql-block">这是棵生长了1300年的古槐树。主杆粗壮,估计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过来。主杆上虽有空洞,但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主道两旁种有生长了6百多年的古柏树。有些已枯死。</p> <p class="ql-block">树杆都保护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难忘的是两株古柏,各自倒向一边,不知是何时何因会呈现如今的长势。</p> <p class="ql-block">这一株古柏,长得高高的,因倒伏变为长长的,没有了任何枝干,可枝头仍顽强地长有绿叶,说明它还活着。</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现存古柏还有36株。</p> <p class="ql-block">主殿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清代屡次复建,最近是在光绪年间。</p><p class="ql-block">殿内伏羲圣像高3米有余,手托八卦,目光如炬,正襟危坐神龛中。像右原有龙马雕像、左原置河图洛书石盘,民国三十年(1941年)被十三临时教养院生产合作社拆除,现已依原样恢复。</p><p class="ql-block">伏羲长成这样吗?大如灯泡似的眼似笑非笑地盯着芸芸众生,有点吓人。</p> <p class="ql-block">门口有古木雕。</p> <p class="ql-block">大殿顶部的榫卯结构还颇有看头。</p> <p class="ql-block">后院有株有眼晴的古柏。这只眼睛被无数人撫摸,有了厚厚的包浆,呈现出琥珀状。</p> <p class="ql-block">据说摸一摸沾沾福气噢。</p> <p class="ql-block">告别伏羲庙我们赶往宕昌。又坐了5个半小时的车。</p><p class="ql-block">“宕昌”的正确读音是‌tàn chāng‌,是甘肃省陇南市下辖的一个县。又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古城。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是羌人的居住地,公元307年(西晋永嘉元年)羌族首领梁勤建立宕昌国至北周,历时259年。</p><p class="ql-block">宕昌在海拔1138米主要2500米之间,有点高度。</p><p class="ql-block">在官鹅沟度假村吃了晚饭,下榻官鹅豪生温泉酒店,一个准五星酒店。</p> <p class="ql-block">品尝陇南农家风味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