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你还好吗</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8888503</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开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沿着山路进入阿尔巴尼亚克鲁亚市已是中午时分。这座位于阿尔巴尼亚北部山区,古老的城市背靠克鲁亚山脉,渐入仲夏的山区,气候温和宜人,天空湛蓝而高远,沿途山峦起伏草木葳蕤,一路风景如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又被誉为“山鹰之国”。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部,北部和东部分别与黑山、塞尔维亚、北马其顿接壤,南部与希腊为邻,西临亚得里亚海,海岸线长472公里。国土面积为2.87万平方公里,人口276万,阿尔巴尼亚族占人口总数的98%,2%的民族为希腊、罗马尼亚、马其顿、罗姆人等民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阿尔巴尼亚虽为小国,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屡受强国觊觎。历史上,这片土地上先后有哥特人、匈奴人、保加利亚人、斯拉夫人和诺尔曼人来过,更经历了奥斯曼帝国长达五个世纪的统治。直至1901年,阿尔巴尼亚获得独立;然而在二战期间又遭到意大利,德国的侵略,直到1944年才获得解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距阿尔巴尼首都地那拉30公里处,克鲁亚城堡巍然矗立于克鲁亚山脉之中,这座依山而建的城堡历史可追溯至5至6世纪,曾是阿尔巴尼亚古都所在地。克鲁亚不仅是重要的历史遗迹,更是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出生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沿坡而上,踩着黝黑磨得光滑石头铺就而成的路面,穿过泛着黄色石头砌成坚固的门洞,跃入眼帘的是一座浅米色高大雄伟的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城堡左侧入口处,阳光下伫立着一座神情庄严肃穆的青铜雕像,雕像便是阿尔巴尼亚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乔治.卡斯特里奥.斯坎德培。这位出身贵族家庭的斯坎德培,自幼被送入奥斯曼帝国宫廷为人质,被迫接受伊斯兰教及军事训练。以其聪明的才智,出色的表现,获封“阿纳夫特鲁.伊斯坎德.贝伊”与奥斯曼帝国亚历山大帝比肩的称号(意为“阿尔巴尼亚的亚历山大老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443年,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将这座易守难攻,曾经的阿尔巴尼亚公国首府,作为抵抗奥斯曼帝国核心据点,以其睿智的头脑,骁勇善战,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克鲁亚保卫战”,并成功的抵御了奥斯曼帝国的三次围攻。使用黑色双头鹰作为自己的标志,也就是如今看到阿尔巴尼亚国旗上的双头鹰标志,源于其印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的城堡内设有斯坎德培博物馆,据说馆中珍藏着其生平事迹,抗奥战争中留下的文物,包括武器与历史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站在城堡上,凭栏远眺,克鲁亚市区的景色尽收眼底。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克鲁亚山脉,环抱着曾经的阿尔巴尼亚故都。午后的天空蓝得通透,鳞次栉比的建筑散布于山坡之上。红顶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在日光中静静舒展,散发出这座古老城市的独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城堡内至今仍可见保存完好的堡垒,城墙以及斯坎德培指挥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开城堡,沿途返回时,路边画家正执笔作画,画布之上,是雄伟壮观的克鲁亚城堡,以及周围旖旎山水风光。途经小镇,道路两侧的商铺挂满了各式旅游商品,其中最引人注目,无处不在的,便是那“双头鹰”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低调的总统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抵达阿尔巴尼亚首都地那拉,已是下午4点左右。这座昔日的小集市,由于地势平缓优势,地处该国中部,于1920年定为首都,将原首都从克鲁亚迁至于此,随着定居此地的人逐渐增多,使得城市迅速发展,至今人口已超过93万,成为一座传统与现代交融,充满活力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游览这座城市,核心地一定是斯坎德培广场,夏日柔和的阳光倾泻在风格各异,底蕴深厚的建筑之上,政府机构、国家歌剧院、文化宫与图书馆环立四周。蓝天之下,广场中央矗立着斯坎德培骑马青铜雕像,与对面一座尚未完工、造形灵感同样来自斯坎德培现代建筑遥相呼应,仿佛历史与未来在此悄然对话。</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洲际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场一侧,国家图书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广场不远处,是哈奇.艾特海姆.培清真寺,一座被视为阿尔巴尼亚国家级文化象征的清真寺,白色的石灰石外立面,蓝色的拱顶,精致高耸的宣礼塔清新淡雅,在夕阳中更显其高贵典雅,彰显出奥斯曼古典风格的独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徜徉在古老与现代建筑混达城市中,古老的建筑充满着奥斯曼帝国风格,现代建筑不再受传统的影响,它们不仅颜色鲜艳,且标新立异,融合在一起,并无违和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饭后,漫步在金色的夕阳下,路过地拉那那座著名的金字塔建筑,石阶上坐着一群年过半百的法国老人,正在兴致勃勃拍照。他们穿着十分的随性,露出布满雀斑,松弛的胳膊,欢快的笑声格外引人注目。我向他们走去,他们笑着向我挥手,我喊了一声“together!”--于是,便有了这张中法老人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巴车缓缓行驶在地那拉的街道上。透过车窗,只见一对情侣慵懒的靠在咖啡厅的座椅上,微闭双眼,斜阳穿过树叶,洒在玻璃窗;一片阳光刚好不偏不倚落在帅气小伙的脸上,整幅画面惬意舒适,悠然自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晨即将离开这座城市,心中涌起一丝留恋,忍不住在酒店附近再转一转,咖啡馆坐满了人,有的喝着咖啡,有的享用早餐,一边悠闲地聊着天。眼前的生活节奏格外从容,让我不由心生羡慕--我的旅程,似乎总是如此匆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