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觅踪 <p class="ql-block"><b> 《一战华工与青岛》</b></p><p class="ql-block"> 历史故事连载</p><p class="ql-block"><b><i> 南方人的睿智</i></b></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山东人以吃苦耐劳著称,南方人则以睿智见长。华工营第八连有个上海人会英语和法语,深受大家喜欢,每当遇到问题,发生误会,都会请他帮助解决。</p> <p class="ql-block"> 工号为27746的江苏籍华工朱桂生,法语进步很快,有人问他有什么诀窍时,他笑而不答。原来他结识了一个法国姑娘,不到半年,他的法语水平就超过了华工营里的翻译。</p> <p class="ql-block"> 1922年,华工朱桂生、刘得胜等人先后与法国姑娘结婚,并取得了法国国籍。据调查,仅在拉帕里斯地区,就住着12个中法通婚家庭,以致于人们将那一带称为“唐人街”。</p> <p class="ql-block"> 一战期间,法国兵员损失惨重,约350万人死伤。导致法国妇女丧偶人群激增,一些人把择偶目标转向华工。</p> <p class="ql-block"> 法国中部涅夫勒省有个“机器城”小镇,有十几名华工,租住法国妇女的房子,日久生情就变成同居关系,其中有四人与法国妇女结婚。</p> <p class="ql-block"> 江苏籍华工张长松,与法国女孩路易斯结婚,生育了十三个孩子,家庭幸福美满。</p> <p class="ql-block"> 张长松与路易斯</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墨有个老华工,临终前从枕头底下那出一副银手镯,上面用法文写着“珍爱一生”,他的子女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但手镯的背后肯定有一段异国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