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瑶族源于中国,原始社会后期,瑶族先民就生息繁衍于黄河流域一带。隋唐时期,瑶族活动于湘、粤、桂交界区域,粤北是瑶族较早时期的聚居地。元宋明清时期,南方瑶族跨越广西、云南边境,不断向东南亚迁徙,走向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的山地。第二次印支战争(越南战争)爆发以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很多瑶族人作为难民移居美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瑶族因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民族。瑶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p> <p class="ql-block">金秀瑶族博物馆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城东面的小山上。该馆了1992年10月建成,占地面积9亩多,总建筑面积804平方米,为瑶族民居式建筑。是中国建成的第一个瑶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瑶族石碑习俗</p> <p class="ql-block">瑶族舞香龙</p> <p class="ql-block">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的馆名——瑶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200余件,分两个展厅展示。第一展厅主要展出瑶族史、民族革命斗争史、石牌制、瑶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宗教艺术、出土文物等;第二展厅主要展出中国瑶族服饰,共收藏有全国各地及海外瑶族服饰58类75套,是目前中国收藏瑶族服饰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瑶族在我国56个民族人口中居第十三位,至2021年,全国瑶族人口达330万多,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自治区)的山岳地带。</p><p class="ql-block"> 在广西,瑶族有197.6万人,其中金秀瑶族自治县15.6万人中,瑶族人口有6.2万,占全县人口的39%。分别有茶山瑶、盘瑶、花蓝瑶、坳瑶、山子瑶五个支系,各个支系的族源、语言、习俗各不相同,是全国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p> <p class="ql-block">瑶族宗教信仰形成、发展基于“万物有灵”的观念,主要有始祖崇拜、自然崇拜等。宋元时期,道教、佛教相继传入瑶区,并与瑶族社会原有的原始宗教融合,尤其是道教对瑶族影响基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瑶族道教体系,并在瑶族地区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依山而居的瑶族村寨。瑶族的村落大多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密林中,部分居住在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地区,少部分聚居在丘陵河谷地带。</p> <p class="ql-block">白裤瑶谷仓。谷仓是瑶族用于存储粮食的建筑,一般远离住宅区,便于隔离防火。有方形和圆形,四柱高架,底部腾空,利于防潮。南丹县白裤瑶的高脚谷仓还在四根木柱顶端各倒置一个大肚小口的陶罐,可以防鼠。瑶族民风淳朴,谷仓虽远离宅屋,稻谷却无人偷窃。</p> <p class="ql-block">原木榨油机</p> <p class="ql-block">人生礼仪</p> <p class="ql-block">“爬楼”,是茶山瑶男女青年的一种恋爱方式。茶山瑶房屋为上下两层结构,大门外左侧或右侧的上方设有类似阳台的木吊楼,紧靠吊楼内侧的小门里是房间,未婚女子大都住于此,这是父母的特殊安排。这里既是姑娘绣花织锦的处所,也是姑娘与情人幽会的地方。当小伙子来我姑娘谈情说爱时,不是从大门进去,而是从门外爬上吊楼,如果姑娘同意便会打开房门让爬楼者进入房间,这就叫“爬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桂瑶族服饰。广西是瑶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省份,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各地瑶族同胞在与当地各民族群众的频繁交往过程中,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亦受到当地民族的同化,瑶族服饰也不同程度地吸纳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元素,使瑶族服饰保留了民族特色,又融入当地民族文化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国际瑶族服饰。国外各支系瑶族均源于中国,他们在长期频繁迁徙过程中不断融入当地民族文化元素,使本民族的服饰不断发展变化。但其款式、色彩及绣花图案依然保留本民族的特征,与国内同族系的瑶族服饰大致相同。</p> <p class="ql-block">走进金秀县金秀镇六拉村奋战屯塘角垌的尤绵度假村,体验感受瑶族群众日常生活习俗和文化风情。</p> <p class="ql-block">瑶族舞</p> <p class="ql-block">农耕记忆</p> <p class="ql-block"> 瑶族古老婚俗“嫁郎”。在金秀盘瑶家庭中,“嫁郎”和“嫁女”两种婚俗形式并存,“嫁郎”即为男方到女方家落户,婚后共同承担双方家庭责任,夫妻地位平等,婚生子女有一半可以随父姓排辈。“嫁郎”被视为尊敬老人和顾及民族兴衰的美德。</p> <p class="ql-block">唢呐声声、锣鼓喧天,瑶族古老婚俗“嫁郎”仪式。</p> <p class="ql-block">认妻</p> <p class="ql-block">小伙换上了女方家准备的瑶族婚礼服。</p> <p class="ql-block">换上婚礼服,长条形盖头遮脸,在众亲的拥簇下浩浩荡荡前往“婆家”。</p> <p class="ql-block">热闹的婚礼现场。</p> <p class="ql-block">拜堂、向家族长辈敬酒</p> <p class="ql-block"> 瑶族先民最初为古代“尤”人,“尤”为九黎、三苗之后。在氏族部落时期,瑶族就有“尤”和“绵”的称谓出现。历史上,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被统称为“蛮”,瑶族先民被列为“蛮”族的组成部分。之后,又称“徭”、“莫徭”、“山徭”, 进入元代,被用歧视和侮辱性的“猺”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瑶”字成为瑶族的统一称呼。</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56个民族里,瑶族群众世代居住在大山里,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得以逐步改善。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如今,瑶族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通公路,与城市的距离缩短了,年轻一代走出大山,进入城市工作生活,经济独立后,又返回家乡,建设家乡,改变过往农村农业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山区的面貌有了深刻的变化,也吸引了更多人返乡发展。</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