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老年人大学章丘分校文学写作班文选,(总第五十八期)

百芳雅梦

<p class="ql-block"> 金榜题名终难忘</p><p class="ql-block"> 董宽</p><p class="ql-block">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近日,我参加了一位朋友孩子的升学宴。宴席间,亲人的祝福声、朋友的贺喜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温馨而欢快的乐章。孩子的爷爷颤巍巍地端起酒杯,眼里闪着泪光,说:“孩子,你爸妈供你读书不容易,以后要好好争气!”孩子的母亲红着眼眶,笑着向每一位宾客致谢。孩子的父亲则低调地坐在一旁,偶尔被亲戚敬酒时,才露出憨厚的笑容,连声说:“孩子自己努力,我们没做什么。”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家长的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那是对孩子多年努力的肯定与自豪。这一幕幕场景,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升学经历,那份喜悦与激动,仿佛就在昨日。</p><p class="ql-block"> 1982年,我成了当年村里唯一考上中专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住在章丘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土地大部分是旱田,基本上靠天吃饭。农业生产条件的落后,农村生活的艰苦,我是记忆犹新,终生难忘。那是在1982年7月的一天,我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初中毕业直接考上了中专师范。在那个闭塞的农村联合中学里,我是当年唯一一个考上中专的学生。当录取通知书送到我手中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村支书亲自跑到我家报信。 我正在田里帮家人给玉米追肥,远远看见村支书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个信封,一路小跑过来。他老远就喊:“小宽子!你考上中专了!县教育局刚送来的通知!” 我手里的化肥袋“啪嗒”掉到地上,心脏猛地一跳,差点摔倒,赶紧用袖子擦了擦汗,从村书记手里接过信封,用手微微发抖地拆开。</p><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全村都为我高兴。 母亲破天荒地煮了一锅鸡蛋,这在当时是难得的奢侈。邻居们听说我考上了中专,纷纷来我家道贺。王婶塞给我两个煮熟的鸡蛋,说:“孩子啊,以后就是吃公家饭的人了!” 张叔拍着我父亲的肩膀说:“大哥,你这儿子争气啊,咱们村又多了个吃国家粮的了!” 父亲平时话不多,但那天晚上,他破例喝了半杯白酒,脸红红的,只说了一句:“这孩子,没白读书。”</p><p class="ql-block"> 那一夜,我兴奋得几乎没合眼。 躺在床上,听着窗外蟋蟀的叫声,脑海里全是未来的画面——我穿着崭新的中山装,走进师范学校的大门;我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课;我拿着工资,寄回家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索性爬起来,借着煤油灯的微光,又翻了几页书。</p><p class="ql-block">农村孩子的求学路:煤油灯下的苦读</p><p class="ql-block"> 考上中专,并不容易。那时候,自己上学晩,基础底子差。初中毕业时,我们又正赶上县里中考第一年考英语,村里的联合中学教学条件十分薄弱,英语老师不是科班出身,全靠自己摸索,一边自学一边教学。我的英语基础很差,发音不准,单词记不住。怎么办?我买不起录音机,但家里正好有一台收音机,是父亲买来的。巧的是,每天晚上7点整,北京外国语学院的陈琳老师都准时在收音机里讲授英语。因外边蚊子多,于是,每天傍晚,我就蹲在床上的蚊帐里,借着收音机里模糊的英语教学节目,一遍遍跟读。此时正是家人们吃晚饭的时候,饭菜的香味直钻鼻孔,又饿又香的滋味确实让我不好受,但当真的一门心思的学进去了,自然这一切都感受不到了。依稀记得,有一次,在外当兵的大舅回家探亲来到我家,看到蹲在蚊帐里学英语的我,他鼓励说,“孩子,你这样努力,一定能行”,大舅的一番话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更有了信心。至今犹在耳畔回响!</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练习本都是反正面写满的。 那时候,纸张稀缺,家里穷,买不起本子。就把用过的作业本翻过来,用铅笔轻轻擦掉字迹,再重新写。有时候,擦得太用力,纸都破了,就用胶水粘一粘,继续用。</p><p class="ql-block"> 最难忘怀的是冬天的夜晚。 为了学习安静和方便,我自己住在家里新建宅基地的一间房子里。农村的冬天特别冷,煤油灯的光昏黄摇曳,映得墙上我的影子忽大忽小。我的手冻得通红,握笔都发僵,但仍然坚持读书。有时候,写着写着,眼皮打架,就用冷水洗把脸,继续学。经常半夜惊醒,想到某个知识点没弄懂,赶紧爬起来,点上煤油灯,再读一会儿。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晚上半夜里起来上厕所,脚一穿到鞋里,有个软软的东西突然窜出来,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原来鞋里进去了一只大老鼠。</p><p class="ql-block"> 英语的进步,全靠死磕。 没有辅导书,就借同学的,借不到,就跑去相公公社驻地的新华书店,站在柜台前翻看英语教材,把重要的句子抄在碎纸片上,揣在兜里,走路时背,吃饭时背。别说,如果没有当时英语多考上十几分,自己还真不一定能考上中专呢!</p><p class="ql-block">如今退休,更懂珍惜</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专师范,毕业后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再后来,组织培养我成为干部。这一路,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家人的支持。如今,我已退休,每月有退休金,生活安稳。闲暇时,去老年大学听听文学写作课,练练洪派太极拳,孩子也事业有成,家庭幸福。</p><p class="ql-block"> 回看当年,我深深感激那个在煤油灯下苦读的自己。 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但前提是——你必须足够努力。</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着朋友的孩子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我想告诉他: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机会不会从天而降。 你可以仰望星空,但更要脚踏实地。今天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在未来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 金榜题名终难忘,不仅是因为喜悦,更是因为它让我明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7日随笔</p> <p class="ql-block">《在汗水与微笑之间》一一</p><p class="ql-block"> 记一次乡村公益服务</p><p class="ql-block"> 宋英</p><p class="ql-block"> 今年暑假的8月16日,我们德善公益的志愿者们前往普集西山村,为村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并为他们准备了一顿可口的午餐。</p><p class="ql-block"> 清晨,太阳早早跃上山头,尽职地释放着灼灼热力。时值夏末秋初,气温依旧居高不下,加上接连几场雨,空气湿度很大,闷得人有些喘不过气。</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早赶到村里,已有几位老人在等候。大家立刻投入工作。西山村不愧是有名的“长寿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七十多位。志愿者们顾不上休息,理完一位又一位。我一边登记名单、填写车辆信息,一边拍照记录、打扫场地。为了让理发师能轮流休息、喝口水,我也拿起剪刀帮忙做一些基础修剪。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气温越来越高,汗水像小溪流般沿脊背往下淌,真正尝到了“汗流浃背”的滋味,仿佛置身蒸笼。树上聒噪的蝉鸣声不绝,让人心烦焦躁</p><p class="ql-block">然而,接受服务的老人们却始终面带笑容,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他们和我们身处同一环境,身上还围着密不透风的理发披衣,领口沾着些许的发茬,混着汗水,滋味可想而知。相比之下,我心里不禁涌起一阵愧疚——在这些淳朴善良的老人面前,我哪有资格烦躁!我们所做的事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呀!。</p><p class="ql-block">心想明白了,似乎觉得也不那么热了。仿佛还能时不时感觉有微风悄悄拂来,蝉鸣声声,更似在为我们鼓劲。</p><p class="ql-block"> 曾经有老师对我说过:“看似是我们在行善,实则是善行成就了我们自己,安顿了我们一颗无所适从的心。”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行善之人犹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p><p class="ql-block"> 村里还有一位老人,听到有人抱怨菜分得少不够一家三口人吃时,立即出声反驳:“人家自己花钱来给我们做饭,是专门为我们老人准备的,不是为你一家人服务的。咱们该感恩才对!”</p><p class="ql-block"> 在另一个村服务时,由于队伍里不断有新志愿者加入,理发技术尚不熟练。有一次,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理发效果并不理想,有位大姐当场抱怨:“这理的是什么?拿我们练手呢?”理发志愿者十分内疚,但那位理发的老人却宽和地安慰道:“没事,短点儿凉快,俺挺高兴,别听她的。”</p><p class="ql-block"> 从这些善良的老人身上,我领悟到:人这一生,心态决定快乐,决定幸福。同样一件事,不同的看法,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而一颗豁达温和的心,也会表现在他们的身体和面容上。所谓“相由心生”,是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 下午当我们收拾工具准备离开时,几位老人一直站在村口,不断朝我们挥手。阳光斜照在他们布满皱纹却写满笑意的脸上,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给予比接受更有福”的真正含义。我们带去的是微不足道的服务,他们回馈的却是整个村庄的淳朴与善意。</p><p class="ql-block"> 车缓缓驶离西山,微风从车窗涌入,带着初秋的清凉。蝉鸣渐远,而心中的回响却越发清晰。公益不只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善良不只是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在这些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历经岁月洗礼后的从容与感恩,那是一种扎根于土地、生长于风雨的生命力量。</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都能在奔走与付出中,安顿自己,温暖他人。让善行如微风,不见其形,却能让世界泛起涟漪。</p> <p class="ql-block">  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学期感触:</p><p class="ql-block">一—笔墨伴时光,暖意满心房</p><p class="ql-block"> 孙继芬</p><p class="ql-block"> 从春末的槐花初绽到初秋的桂香浮动,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的学期时光,像一本被细心批注的散文集,每一页都写满感动、成长与不舍。如今暑假落幕,周三的课堂已重启两周,熟悉的墨香与笑声再次萦绕,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细碎温暖与显著进步,也愈发清晰地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最难忘每周三清晨那声准时的牵挂,在上课前,李班长的消息总会先一步发来:“准时来上课带着水杯,路上注意安全,我会提前提好水恭候大家!” 每次走进教室,总能看到她热情的笑脸及忙碌的身影 —— 摆桌椅,倒热水,分发资料,连窗台都被她擦得干干净净。更让人暖心的是,她特意为全班同学准备了有“老年大学写作班” 字样的笔记本,翻开笔记本,里面有填写姓名、手机和电子邮件的地方 ,这不仅方便了同学们之间的联系,更像是开启一段专属的美好记录之旅,大家可以在这里记录下每一天在写作班的美好时光,扉页上细心写着 “记录生活,书写热爱”,那一本本厚实的本子,不仅是学习工具,更藏着她对大家的真心与鼓励。有这样的班长在,每个周三的课堂都像回家一样踏实。</p><p class="ql-block"> 孙老师在教学上独具匠心,以“神机妙算,仁义礼智信”为讲授内容开展授课,使我们对文学写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更是让我们重新爱上了文字。他从不用枯燥的理论 “填鸭”,反而总用 “别出心裁” 的方式点燃大家的热情:他结合章丘本地的家风故事,让抽象的道理变得鲜活;教写作技巧时,他让大家写“感悟”,鼓励我们读自己的文章。我还记得第一次读稿时,手心里全是汗,声音发颤,可孙老师没有打断,只是笑着点头,同学们也报以掌声。慢慢地,从紧张到放松,从不敢开口到主动分享,我们不仅锻炼了口才,性格也变得愈发开朗 —— 原来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写下来,是这么畅快的事。孙老师还总说:“写作不是炫耀技术,是把真情实感写进字里行间。” 他会引导我们写志愿服务的感动、家庭生活的温暖,把枯燥的课程变成传递正能量的窗口,让我们明白:哪怕是平凡的日子,也能写出动人的篇章。每次下课时,大家都意犹未尽,围着老师问问题、讨经验,总觉得还没学够。</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孙老师李班长及编辑侯老师不但在学校辛勤工作,而且还在幕后默默耕耘。暑假里也没停下为班级奔忙的脚步。为了帮我们编辑出版习作,他们逐篇修改文稿,从标题打磨到字句斟酌,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反复和大家沟通修改意见。他们从不多说自己的辛苦,只是在写作班美篇、爱章丘平台等媒体发表出文章来时,才笑着说 “大家的文字值得被看见”。正是这份凝结着他们心血和智慧的“低调的付出”,让我们的文字有了更坚实的 “归宿”,也让我们懂得:每一份成果的背后,都有人在默默托举。</p><p class="ql-block"> 班里的伙伴们,更让我看到了 “老有所学” 的力量。年过古稀的姜老师,每次早早坐公交车来学校,步履从容地走进二楼教室上课,笔记记得比谁都认真;宋英老师不仅文章写得好,朗诵时声情并茂,拿起相机还能捕捉生活的美好;还有在视频美篇报道宣传上成绩突出的同学、擅长舞蹈乐器及家庭技能的伙伴,而我们几个医务工作者,也能在养生保健的交流中略尽绵薄之力。看着大家各展所长,我既敬佩又着急,也暗暗给自己打气:一定要跟上大家的步伐。这学期,我的进步自己都能清晰感受到:从一开始 “提笔忘字”,连一句话都要斟酌半天,到现在能完整写出一篇短文,甚至敢主动在课堂上分享;从害怕写作到期待写作,从觉得 “文字遥远” 到发现 “生活处处是素材”—— 晨练时的桃花山、菜市场的吆喝声、孙辈的童言无忌,都能变成笔下的内容。这份进步,离不开老师的教导、班长的帮助,更离不开这个温暖的集体。</p><p class="ql-block"> 新学期,课堂里又迎来了许多有文字功底的新同学。欣喜之余,我也多了几分 “想更努力” 的动力:既要跟着孙老师学更多渊博知识,向侯老师请教文章发表的技巧,也要跟着伙伴们学朗诵、学摄影,像羡慕的那样,拥有更丰富的 “技能”;更要好好锻炼身体,像九三阅兵仪式里那份昂扬的姿态一样,保持对生活的热忱。这半年的笔墨时光,早已不止是 “学会写作” 那么简单。它让我在文字里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在温暖的集体里感受到了陪伴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新学期,愿继续与笔墨为友、与良师益友同行,把每一段时光都写成值得珍藏的篇章,把每一份热爱都融入字里行间。笔墨伴时光,暖意满心房。在这个充满爱的写作班里,相信这份温暖与热爱会持续蔓延,激励着我们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沁园春.七一抒怀【苏轼体】 </p><p class="ql-block"> 许红霞</p><p class="ql-block">华夏龙腾,志士争雄,势震九霄。</p><p class="ql-block">看神州揽胜,人才济济,诗词歌赋,宏论滔滔。</p><p class="ql-block">旖梦开篇,友朋相聚,着墨香千万里飘。</p><p class="ql-block">开怀饮,令诗心荡漾,畅享今朝。</p><p class="ql-block">锦书架起梯桥。抑不住倾情逐浪高。</p><p class="ql-block">睹繁华盛世,文坛巨匠,精英荟萃,音律推敲。</p><p class="ql-block">古韵传承,重温经典,皆可成为我辈骄。</p> <p class="ql-block">  池畔陪孙乐,闲暇读书香</p><p class="ql-block"> 李光民</p><p class="ql-block"> 这个暑假,我的生活并无复杂的行程安排,仅有一个简单却温馨的核心——陪伴小孙女游泳。</p><p class="ql-block"> 儿子自中山大学毕业后,便在广州落地生根,成家立业,日子过得顺遂如意。两个孙女乖巧懂事,不让人操心。大孙女已然就读高二,小孙女也上了初二,两人成绩都很优异。小孙女在课余时间尤为喜爱游泳,在省市级游泳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还已经取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儿媳妇对她寄予深切厚望,期望她能够冲击国家健将级运动员资格,日后以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踏入理想的大学。也正是出于这份殷切期许,这个暑假,小孙女被送回山东,跟随正在备战全运会的省游泳队进行训练,而我和老伴的任务,便是前往省体育训练中心,做孙女身旁最坚实的 “后盾”。</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小孙女的饮食、住宿及日常训练皆由游泳队统一安排,我们的“陪伴”工作并不繁杂:每天随意地到游泳馆二楼看台欣赏孙女与队友们游泳训练,晚饭后将她从餐厅接回,陪她写完当天的训练日记,做一会儿暑假作业,到了晚上九点,再送她返回宿舍。说是照顾,实则更多是给孩子壮壮胆 —— 让她觉得爷爷奶奶就在身边,心里能更踏实些。当然,也是为了以防万一,倘若孩子身体不适,或是出现其他特殊状况,我们能够第一时间赶到她身边。即便身处省体育训练中心陪伴孙女,我也并未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依旧坚持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前往体育学院的校园散步,行程大约十公里。待散步结束,恰好赶上小孙女下楼,简单询问她夜里睡得可好、状态如何,看着她走向餐厅后,我再返回住处吃早饭。</p><p class="ql-block"> 白天的时间大多较为充裕,除去买菜、购物等日常琐事,剩余的时光我都用于弥补年轻时的遗憾 —— 读书、写点文字。我常自嘲是“出生就挨饿,上学就停课。虽有高中文凭,却只有初中学历、小学水平”,最大的缺憾便是读书太少。小时候,家庭生活贫困,既无时间也无条件读书;中小学时期又恰逢文革,即便想读书,也无书可读。1974 年高中毕业,学习并从事赤脚医生工作,一有空闲便钻研医学知识。1978 年考上中专警校,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后,便一心扑在教学上,努力钻研专业课程,应对教学工作。还得挤出业余时间自学,参加自学考试以获取专科、本科文凭,以至于连触碰文学书籍的时间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如今,看着文学写作班的同学们创作出辞藻华丽、情感真挚饱满的作品,我心中既满是羡慕,又藏着一丝 “嫉妒”,更忍不住恨自己当年未能多读书、多积累。也正是这份遗憾,让我格外珍惜当下的时光。参加写作班后,我更是怀着十足的诚意,向老师和同学们悉心学习,只盼能逐渐弥补 “腹无诗书” 的不足,将来也能写出一篇令自己满意、拿得出手的作品。这个暑假,虽无波澜壮阔的景致,却有陪伴孙女的温暖与自我弥补的充实。看着小孙女在泳池中奋力划水的模样,再回想自己在灯下读书写作的时光,忽然发觉,这般简单的日子,不正是我们老年人所追求的最好幸福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难忘当年抗疫情</p><p class="ql-block"> 侯启辉</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眨眼之间,五年已过。回想起那年全国迎战新冠疫情,全民动员开展疫情防控的岁月,内心充满了惊心动魄、紧张万分的气息,回想起那些面对险境,勇于挑战,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高光时刻,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那是2020年春节,人们沉浸在欢度春节的喜庆之中。大年初三,突然接到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公室紧急通知,全体机关干部停止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岗位,按照上级部署,迅速到达所包村,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返回单位,同包村干部一块迅速到达郭家庄村,组织村干部群众设卡立点,拉开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序幕。 </p><p class="ql-block"> 郭家庄村地处文祖街道东南方向30余里的山区,道路蜿蜒崎岖。突如其来的疫情消息,村民们脸上写满了担忧与不安,心里充满恐慌之感。面对异常严峻的形势,我们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顾不上长途奔波的疲惫,立刻与村党员干部汇合,共同商讨疫情防控方案。</p><p class="ql-block"> 郭家庄村位于章丘南部三赵线地段,是连接曹范街道赵庄至官庄街道三角湾村的关键地带,人流客流较多,疫情防控至关重要。我们在设立检查站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寒风凛冽,吹得人睁不开眼,手也被冻得通红麻木。但大家没有一个人退缩,齐心协力搭建起防疫关卡。村党支部书记郭前亮冲锋在前,他熟悉村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户人家。他一边安排,一边还不忘叮嘱大家注意保暖,小心别冻着。在他的带领下,设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看着他忙碌而坚定的身影,我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更有了战胜疫情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外地打工回家的人员增多,甚至有从武汉回来的,形势异常严峻。我和村干部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走家串户,耐心地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挨家挨户排查外来人员,详细记录每一个信息,巡查宣传隔离知识,按照相关规定对相关人员严格落实隔离和检查监督措施。为了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我们在寒风中奔波一整天,嗓子喊哑了,腿也走得酸痛,但依然坚持工作。</p><p class="ql-block">得知要设卡防控疫情,许多村民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帮忙搬运物资、搭建帐篷。在外经商的一位李姓村民,购置帐篷,自愿捐献给了村检查站,他说:“你们在外面守卡,可不能冻着,这些帐篷你们拿去用。”东张村王洞峪承包大户周克亮自愿捐献饼干、火腿肠、方便面等物品,让我们在忙碌中能吃上一口热乎饭。这些平凡而又温暖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爱心人士的善良与热情。</p><p class="ql-block"> 在迎战疫情的日子里,我们与村民同甘苦、共患难。每天坚守在防疫关卡,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检查、登记、测温。即使是在深夜,寒风呼啸,困意阵阵袭来,我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不敢有丝毫懈怠。看到我们这么辛苦,有的村民送来热水、茶叶,那温暖从舌尖一直蔓延到心底,驱散了所有的疲惫与寒冷。</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村民们,自愿加入村里的诗画文祖先锋队,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村会计郭广忠不惧年龄偏大,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检查站,检查过往车辆,登记、测体温、对来往车辆消毒,对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劝其返回。儿子郭鹏是区公交公司的一名司机,公交车停运后,回家自愿参加疫情防控活动,始终坚守在第一线,他爷俩的事迹以《三赵线上战“役”的父子兵》的文章被推荐到《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栏目进行了广泛宣传,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在与村民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彼此关心,相互鼓励。我们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一起憧憬疫情过后的美好生活。我们见证了党员干部群众在困难面前的团结与坚韧,见证了危急关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一段岁月,我认识了许多乡里乡亲,结下了人缘,在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战役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情。 </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与郭家庄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形势逐渐好转。春天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山间的花儿悄然绽放,树木抽出嫩绿的新芽。看着这春暖花开的景象,我们心中满是欣慰与感动。那些曾经的艰辛与付出,在这一刻都变得非常值得。</p><p class="ql-block"> 经过那段岁月磨练和洗礼,我与郭家庄村民同呼吸、共患难的时光,感到无比珍贵。那一个个寒风中坚守的身影,那一声声温暖的问候,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都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懂得了团结的力量,感受到了人间的大爱,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危急关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过不去的难关。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不惧艰难险阻,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天。在云雾消散,春暖花开之际,我心中心潮澎湃,感慨万分,抒发内心之感。</p><p class="ql-block"> 山菊花·早春郭家庄</p><p class="ql-block">庚子年,早春迎寒潮,新冠突发,集结待命,战疫情,迎战肆虐病毒。寒风难挡暖流,彩旗高高飘扬。乡亲情,乐融融,一杯暖茶,徜徉于2020古村时空。</p><p class="ql-block"> 刹那间,岁月匆匆过,两月坚守,历历在目。春风起,山花烂漫相迎。蓝天白云再现,绿色染满山岗。病魔去,清明至,靓丽身影,定格在2020早春时光。</p><p class="ql-block"> 郭家庄是山东省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植被繁茂,名胜古迹、景点繁多,是人们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的好地方。有着济南第一牌坊之称清道光年间的张氏牌坊,风景秀丽的郭家庄水库瀑布,深秋红叶、满山流水潺潺的上水峪,西南山间活灵活现的象山,战国时期南北古山寨,摩崖石刻,蝎子石,笔架山,美人卧石,神仙门等,济南中禾恒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落户该村,郭家庄未来可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