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甘南

细雨润物

<p class="ql-block">  去年九月我看到九色甘南行程,就立马心动,一是因为四大石窟,我只有麦积山石窟没到过想补个缺,二是甘南的这块甘川陕三角藏地不管是景色还是人文太有特色了。</p><p class="ql-block"> 每当有人提起藏地,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西藏,长期以来甘南算得上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中国的小西藏”,没想到的是如今网络发达,养在深闺也大有人识,暑假里几乎是一席难求,不过我也不想在暑假里凑热闹,就安排在九月初,秋未至草还绿的时节出发,运气不错,天气特给力,8天的行程,只是出发去花湖的途中下了一会儿雨,其他时间都是晴天,风也不大,在温暖详和的氛围中完成了这次旅行。</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最美时节是在烟雨中,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今天是阴天,没有雨雾加持,但在香烟袅袅中,也透着一种神秘而肃穆感。</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384年—417年)时期,与莫高窟开凿时间不相上下。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麦积山石窟的造像以泥塑为主,历代连续不断,全面展示了古代泥塑发展演变的过程。如北魏前期的魁伟雄健、北魏后期的秀骨清像、西魏的俊秀清朗、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饱满圆润、两宋的写实求变等。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官鹅沟景区分为:1.官珠沟 2.鹅嫚沟 3.雷古山 三个核心景区组成,范围很大,核心景区总面积有66平方公里。涵盖高山峡谷、原始森林、冰川遗迹、湖泊瀑布等多样地貌,森林覆盖率高达75.1%,被誉为"陇南绿肺"。</p> <p class="ql-block">盘龙峡是由湍急的官鹅河历经亿万年时光冲刷切割岩石形成的峡谷地貌,全长一百多米,峡谷最窄处仅有二十余米,两侧岩壁以近乎垂直角度直插云霄,同时又幽深曲折,形似巨龙游走,因故得名盘龙峡。</p> <p class="ql-block">虎啸瀑 瀑布自绝壁高处轰然喷出高达十余米,宽近两米,飞流直下,吼声如雷,气势磅礴、恢宏壮观</p> <p class="ql-block">官鹅天瀑,只见一条清澈巨流自悬崖绝壁之巅喷涌而出,飞流直下。瀑布水流猛烈拍击岩壁,发出振聋发聩巨响,珠玑四溅。随风飘荡的大团雨雾,刚好一道阳光射来,幻化出七色彩虹横卧在瀑布下段。</p> <p class="ql-block">  九叠瀑,数挂瀑布自崖顶经过折叠九次随山风起舞,顿时化为缕缕烟云,轻如纱,薄似雾,迎风千变万化,宛如层层重叠嵌套的银练,故称“九叠瀑”。</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三叠纪薄板状灰岩褶皱前,与2亿年前的岩石对视,看着经过2亿多年的力量博弈的岩石,那折皱,那线条,那碎裂,历经沧桑的包容平衡,时空在此地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任由风霜雨雪长年洗礼,留下一幅幅巧夺天工的美图。三叠纪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时期,属于中生代,开始2.52亿年前,结束于约2亿年前。</p> <p class="ql-block">  鹅嫚沟金樽瀑如绸似絲的流水,蓝天白云,流水潺潺。</p><p class="ql-block"> 山顶有一狭缝,高约50米分两级,上部呈“U”型, 形似一巨大酒杯,承接山顶一股细流,再从其底部直泻而下形成瀑布。因瀑布仿佛是从两山断裂处形成的巨形金樽中流出,因此得名“金樽瀑”。</p> <p class="ql-block">天外来石, 一条区域性断层切穿三叠纪薄板状灰岩变形地层。经长期岩溶水蚀,沿断裂带生成崎岖曲折的嶂谷。该嶂谷高逾十丈,底宽顶窄,谷底深幽,怪石嶙峋,似刀劈斧砍。谷顶狭窄,只见一线天空。两边谷壁悬空卡住三、五崩塌巨石,摇摇欲坠之势,令人毛骨悚然。</p> <p class="ql-block">神象沐浴瀑布, 瀑布咆哮而下、气势磅礴的瀑布下有一大象沐浴嬉戏。神象沐浴瀑布是一处间歇瀑,时而直泻,时而流出细流,今天瀑布水量挺大,大象也玩得很开。</p> <p class="ql-block">鹅嫚湖是鹅嫚沟景区的第一个湖泊,顾名思义这个湖泊是以鹅嫚公主的名字命名的。湖中岛叫做同心岛,连接小岛的桥叫做连心桥,因为官珠与鹅嫚凄美的爱情故事,鹅嫚湖成为了众多青年男女浪漫约会、情定终身的热门景点。</p> <p class="ql-block">  结束鹅嫚沟景区行程时,导游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说腊子口隧道通了,我们可以少绕200公里路,结果车到腊子口隧道50米处还是被堵在了隧道前,不过还好等了约40分钟通了,顺利到达腊子口。</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是川西北进入甘肃的唯一通道,是甘川古道之咽喉。整个隘口长约30米,宽仅8米,两边是百丈悬崖陡壁,周围是崇山峻岭,抬头只见一线青天。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河上只有一座小木桥,与东侧崖壁下的栈道相通,地势十分险要,自古就有“天险门户”之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腊子口战役我在中国革命史中读过,当年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后打的最艰难的一仗。在久攻不下,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一个叫</span>云贵川的小战士抱着炸药包跳下了悬崖,摧毁了国民党没顶的碉堡,敌军溃不成军。总算攻下腊子口,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了通路。也可以说是红军由弱转强的起点。这个国民党为省几个钱修的无顶碉堡,被天降的几个炸药包炸得浠巴烂。不知道当年老蒋作何感想,一个小疏漏被对手抓住,最终失去了全局。</p> <p class="ql-block">昨天晚上导游告诉我们早上6点20分出发到扎尕那观景台看日出,但部分团友不愿意,退迟到6点40分,结果车到观景台时,太阳已在东山顶上了,不过运气还不错,有团云,让太阳若隐若现,几束光打在不同区域,加上炊烟袅袅,使整个扎尕那山谷显得更神秘和灵动。</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交界地带,扎尕那四周群山环绕,像是一座天然的石头城。这里有巨石嶙峋的山峰、有幽深狭长的峡谷、原始的森林,还有第四纪冰川地貌的遗迹,这片土地宁静而美好。扎尕那曾被美国权威旅游杂志评为“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岳第四名”,探险家、地理学家洛克说她是“上帝的伊甸园”。扎尕那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南至东哇、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山势奇峻、景色优美。</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静谧村寨、 木质藏屋、袅袅炊烟、田园山间无不融进缥缈云雾、路边一排排架子上晒着青棵。宛若仙境的世外桃源之中。《爸爸去哪儿五》曾在此处取景。扎尕那民风质朴,百姓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这里有巍峨的雪山、碧绿嫩翠的草原、清澈如镜的湖泊,还有充满神秘色彩的藏传佛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大草原是我国第二大草原,有多大5.3万平方公里,也就是半个浙江省陆地面积那么大。当年红军长征7天7夜过草地就是这个草地。由于海拔高,早晚温差大,人烟稀少,沼泽地多,总共死亡人数达3万多,是红军长征以来减员最多的地方,没想到在这片辽阔美丽的草原下有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在此沉睡。</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要去的花湖是若尔盖热尔大草原腹地的一个天然湖。先乘景区车约10分钟,再走了1千多米的栈道,虽是9月,草原上的花依然开得很旺,不愧为花湖,碧绿的草原连接天际,硕大的湖泊静静地躺在妩媚的蓝天下之下,湖水纯净透彻,水天一色,水草丛里游弋着赤麻鸭、灰雁、白骨顶、黑颈鹤,一簇簇一群群,娴静悠惬、姿态容雅。<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水清澈见底,四周芦苇丛生,与蓝天、白云、绿草、飞鸟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水天一色”的绝美画卷,被誉为“中国最美湖泊”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朗木寺不是一个寺庙,而是地处甘肃、四川两省边界的一个小镇,在小镇中央一条宽不足2米的小溪从镇中流过,小镇有二个历史悠久的寺庙。一个是位于甘肃一侧的塞赤寺,另一个处于四川一侧的格尔底寺。还有一个峡谷和红石崖。</p> <p class="ql-block">  格尔底寺始建于明永乐11年(1413年),位于四川一侧,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目前有僧侣千余名。至今已600多年,是安多地区享有盛誉的藏传佛教寺庙,现仍存有第一世活佛的肉身灵塔,及历世其他活佛的灵塔等重要历史建筑。我们到达时,已到傍晚,看过肉身灵塔,酥油花,唐卡等就出了寺庙。</p> <p class="ql-block">寺外看到三三两两转寺庙的信徒,念念有词,神情专注。</p> <p class="ql-block">  朗木寺有了许多荣誉称号,比如:东方小瑞士、魅力小镇、世外桃源等,“甘南香巴拉”的美誉。是白龙江的发源地, 峡谷中流出的白龙江是长江支流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处在海拔3480米。圣水从那摩峡谷里流出。经过一座座转经筒小屋,经筒随水而转飞向天穹,保佑万物苍生。</p> <p class="ql-block">  清晨走出宾馆,放眼望去甘肃侧的寺院一一赛赤寺就在不远处。站在赛赤寺山门口,就可以见大名鼎鼎的祥和白塔,和寺边的吉祥八宝塔,一早就有信徒在转佛塔,在藏区转山转水转佛塔是最最平常之事。</p> <p class="ql-block">当初升的阳光照在白塔的金顶上熠熠生辉,刚好山中的雾气升腾,对面的红石岩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白衣仙女从纳摩大峡谷翩然而来,小镇恍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早上从朗木寺出来,雾气越来越浓,到达郭莽湿地时,一片雾蒙蒙,在栈道上走到一半时,看到了难得一见草原彩虹,着实让我们兴奋,然后,雾也逐渐散去,观景台三只硕大的黑颈鹤露出真容,但此时离集合时间只有15分钟了,只能往回转,当快回到起点时,雾散尽,后悔当时没给导游说,多给我们留15分钟,这样可以看到洮河的发源地,弥补没看到黄河第一湾的缺憾。</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始建于公元1709年,其建筑规模,仅次于西藏的布达拉宫,寺院背依龙山,南面大夏河,向南遥望曼达拉山,海拔约3000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的藏学府”。也是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走进寺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转经长廊,1700多个转经筒环绕整个寺院,绵延3.5公里长。</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大白塔,塔内供奉着历世贡唐仓灵塔、大量佛经以及诸多佛像,是信徒朝拜祈福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不仅仅是一个寺院,还是一所佛教大学,有六大学院,闻思学院:主要研习佛教显宗经典,是寺院的核心学院,采用辩经等方式学习《五部大论》。时轮学院:专注于天文、历法、数学以及佛教密宗的时轮金刚法等学问。医学院:以研究藏医药学为主,依据《四部医典》等经典,培养藏医人才,同时进行医药实践。喜金刚学院:研习密宗喜金刚法,涉及密宗仪轨、咒语、观想等深奥的密宗教义与修持方法。续部上院:深入学习密宗续部经典,尤其是无上密部的理论与实践,注重密宗高阶修持。续部下院:同样以密宗续部为主要研习内容,在密宗传承和修持体系中。</p> <p class="ql-block">拉卜椤寺一年一度六个学院酥油花比赛,把最好的供俸在佛堂,每年一换。藏族民间艺术与宗教文化交融得以传承和提高。</p> <p class="ql-block">  从拉卜楞寺到临夏回族自治州,从海拨3千多到2千,身体一下子轻松了不少。临夏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的要道,商贸繁华,从唐朝至今,围绕着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少数民族居住的教坊、十三条历史文化街巷,故称为"八坊十三巷"。景区建筑融合了回族砖雕、铜雕,木刻、藏族彩绘等建筑的特色,上面雕刻着老河州人的生活故事、审美和价值观。这些精美的砖雕和铜雕把一条条巷道变成了一座座露天艺术馆,堪称西北民族文化建筑的博览园。让我最难忘的是临夏的美食一一手抓羊肉和牦牛肉,唇齿留香,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炳灵石窟位于刘家峡水库的尽头,属丹霞地貌。小艇停靠炳灵寺石窟码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山峰绝壁中间,炳灵寺三个大字与边上的老君洞,对岸炳灵石林崚险秀美的神奇景观。千峰竞秀,万壑争艳,奇岩壁立,怪石嶙峋,高山仰止已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一幅绝美的水墨丹青画。来之前听说炳灵寺很美,想不到身临其境,无法语言表达如此美景。</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者独守山门。</p> <p class="ql-block">  炳灵寺保存有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元、明、清窟龛183个,大小石雕像近800尊,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山体崖面上。炳灵寺石窟保存有中国石窟最早期、中期和最晚期的壁画和石雕,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被誉为"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侧卧像, 龛内泥塑释迦牟尼涅槃像,长8.64米,脚穿木屐。造像原位于窟龛群中部下方15米处的卧佛院中,1967年修建窟前防护堤坝时搬出原窟。2001年迁至此处陈列馆,复原北魏时期原塑层后在此陈列展出</p> <p class="ql-block">  老君洞始建于北魏时期,原为佛教禅窟。北宋时,炳灵寺的佛教势力渐衰,道教逐渐占据此窟,洞内原雕立佛已损毁。光绪十六年(1890年),一位姓刘的道士在此窟重新塑老君像,并将此窟改建为“老君洞”,此名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刘家峡大桥,是中国首座跨越黄河的悬索桥。桥塔为世界上最大直径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它的建成不仅方便了两岸人民的出行,也成为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上了大桥公路临崖设有的第二观景台登临观赏。高峡出平湖:一碧万顷的湖面波光潋艳,烟雾浩渺、行船如梭、水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浏家峡参观,驱车来到了“金城”兰州,旅行社按排的九色甘南行程中最后一站“黄河风情线”的景点(中山桥,水车公园,黄河母亲像)。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O七年,是兰州历史上 最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  兰州羊皮筏子, 用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乐趣。</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回程火车在下午1点多,足足有一个上午自由活动,头天晚上就订了甘肃博物馆的门票,第二天早上7点40分到博物馆门口,队伍已经排到了大街的人行道上,8点准时开门,我直奔马踏飞燕的展馆一一丝绸之路馆。</p> <p class="ql-block">  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其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1983年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p> <p class="ql-block">《仪礼》简:1959年出土于凉州磨嘴子6号汉墓,统称凉州汉简,包括《仪礼》简469枚及其他日忌杂占简11枚。《仪礼》简是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完整的《仪礼》经籍手抄本,被称为“天下第一汉简”。</p> <p class="ql-block">医药木简,东汉(25一200年)。</p> <p class="ql-block">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唐延载元年时期文物,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玻璃舍利瓶层层套置而成,精巧华丽,反映了盛唐时期金银细工的最高技艺,是佛教文化史上的重要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垂鳞纹秦公铜鼎:春秋早期文物,1999年在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出土,高41厘米,口径40厘米。折沿,平唇,双立耳,器腹内壁刻“秦公作铸用鼎”,是研究秦国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东罗马鎏金银盘: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物,出土于靖远县北滩,口径31厘米。盘内满饰浮雕花纹,分三圈置列,外圈饰葡萄卷草纹,中圈为奥林匹斯山十二神头像,内圈为斜倚雄师、双手执权杖的男神,是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元代玻璃莲花托盏。</p> <p class="ql-block">战国鱼形青铜壶</p> <p class="ql-block">  战国鼎形铜行灯,出土于甘肃省平凉市庙庄战国秦墓。其设计将鼎与灯结合,反映了当时的实用需求与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  甘南身在甘肃却不似甘肃,没有人们印象中甘肃的苍凉,有的是清新典雅,山水画般的人间仙境。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世俗的浮华,有的只是舒适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绿草如茵的辽阔草原,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骏马,它以特有的自然风貌,向世人展示着,一道宛如立体画卷般的风景长廊。九色名附其实,赤诚红:这是甘南藏区最直观的色彩,藏式建筑、僧人僧袍等。功德橙:甘南有珊瑚、玛瑙,珊瑚是佛教七宝之一,信徒用珊瑚做的佛珠是最珍贵的。神圣黄:黄教(藏传佛教宗派之一,格鲁派的俗称)僧帽、寺庙金顶、转经筒、酥油等。生态绿: 绿色的大草原,被誉为“生态大观园”。凝重青: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坡的过度带,墨绿的高山树种在这里连绵生长。深邃蓝:高原上的蓝天与碧湖是这里的标配。尊贵紫:藏族的传统贵族服饰,紫色菩提、紫色蕨麻。神秘黑:寺庙外墙黑色装饰神秘而庄重。黑色的牦牛在草地上成群结队。纯洁白:白塔、羊群、哈达等,藏传佛教视白色为神圣的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