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響箭】​​​​强盗永远不会有羞愧

鍄 艦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沙皇俄国,叩门东北 </b></p><p class="ql-block">孟家屯原是黑龙江岸边的一个东北小村,随着人口聚集后逐渐发展为城镇,被亲切地称为“海兰泡”。</p><p class="ql-block">清军入关后,为了保护龙兴之地故而在东北实施封禁,致使其人烟稀少,防务薄弱。</p><p class="ql-block">此时,中国北边的邻居俄国则开始露出狰狞的面孔。</p><p class="ql-block">早在沙皇伊凡雷帝年代,俄罗斯就开始加速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殖民征服。</p><p class="ql-block">1636年,俄国人首次到达鄂霍次克海,之后扩张到整个西伯利亚地区。</p><p class="ql-block">随后,野蛮而贪婪的俄国人开始向中国东北叩门,华夏民族的噩梦自此开始……</p><p class="ql-block">当远东地区进入俄国视野后,俄国人就试图在黑龙江流域建立军事据点。</p><p class="ql-block">顺治二年(1645年),俄国向黑龙江流域进军,但几次都被清军击退,可一旦清军回撤,俄国人又再卷土重来。</p><p class="ql-block">后来,俄军还在黑龙江流域建城尼布楚(现俄罗斯联邦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现俄罗斯联邦阿尔巴津)两个军事堡垒。</p><p class="ql-block">到了康熙年间,俄国趁着三藩之乱再次入侵蚕食黑龙江流域,并且鼓动当地约干索伦部酋长叛附。</p><p class="ql-block">几次交涉未果后,康熙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派遣彭春率领3000清军围攻雅克萨。</p><p class="ql-block">当年5月25日,清军发动总攻,并准备焚毁木城,战败的俄军开城投降,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在受降仪式上发誓,“永不再返回雅克萨!”清军把俘获的700多个俄国人遣送回国,另有40多人不愿回国,被编入康熙的俄裔近卫军,成为大清天子的御前侍卫。</p><p class="ql-block">强盗是没有任何信义的,清军回防后,托尔布津撕毁誓言,率领俄军在七月分批重返雅克萨,并全力构筑城堡工事,做了长期固守的准备,此时距其投降不过两个月。</p><p class="ql-block">1686年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清军重新攻打雅克萨,由于俄军准备充分,清军攻城未果,于是掘堑筑垒,围困雅克萨城长达10个月。</p><p class="ql-block">城中俄军弹尽粮绝,战死病死大半,仅剩150余人。</p><p class="ql-block">此时,沙皇又派特使来中国求和,康熙于是下令撤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强行霸占,趁火打劫</b></p><p class="ql-block">清军撤兵后,中俄双方达成和议,签订《尼布楚条约》,俄军撤出雅克萨,并毁掉雅克萨城,划定中俄边界。</p><p class="ql-block">根据条约,外兴安岭以内、乌苏里江沿岸的绝大地区和库页岛均为中国领土,整个外东北地区全归中国所有。</p><p class="ql-block">从清朝中后期开始,中国国力衰弱,内忧外患,致使无暇顾及本就人烟稀少的东北地区,贪婪又毫无信义的俄国人再次看到入侵和殖民东北的机会。</p><p class="ql-block">1856年6月2日,一支由约500名士兵组成的军事分遣队抵达靠近结雅河口的黑龙江(俄国人称阿穆尔河)左岸,他们清理土地,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打算建造据点长期驻扎,并开始从国内移民来此定居开垦。</p><p class="ql-block">7月11日,第一批60名定居者哥萨克人由分遣队百夫长率领,定居该处,他们的职责是保护食品仓库、维护邮政服务和为未来的居民建造尽可能多的房屋。</p><p class="ql-block">第二年,另有一百名哥萨克人家庭抵达黑龙江沿岸,永久居住。</p><p class="ql-block">两年后,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俄国人生活在黑龙江河畔,俄国还派了一位名为阿穆尔斯基的总督管理该地区。</p><p class="ql-block">后来,俄国将海兰泡所在的远东地区称为阿穆尔州,海兰泡则成为阿穆尔州的首府。</p><p class="ql-block">1858年5月28日,俄国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阿穆尔斯基在黑河市的瑷珲签署中俄《瑷珲条约》,黑龙江左岸被承认为俄国领土。</p><p class="ql-block">第二天,阿穆尔斯基在军舰的护卫下返回海兰泡,举行盛大合约签订招待会,这位总督兴奋地说:“同志们!祝贺!我们的工作没有白费,阿穆尔河(黑龙江)成为俄罗斯的财产。</p><p class="ql-block">神圣的东正教为你祈祷!</p><p class="ql-block">谢谢你俄罗斯!</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皇帝万岁,在他新获得的土地的庇护下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万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永失国土,历史之憾</b></p><p class="ql-block">东北是清廷龙兴之地,奕山签约后,咸丰帝不仅没有批准《瑷珲条约》,还处分了奕山等人,但当时海兰泡已被俄国实际占据,国力孱弱的清廷也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两年后,清军败于英法联军,俄国声称自己调停有功,逼迫清廷再次签署《北京条约》。</p><p class="ql-block">条约承认此前《瑷珲条约》有效,不但彻底在法律上将海兰泡霸占,而且还抢走了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p><p class="ql-block">从此,中国丧失东北地区在日本海的出海口,黑龙江省彻底沦为一个内陆省份。</p><p class="ql-block">当时,海兰泡还生活着很多中国人,但俄国借义和团之名清剿、驱赶中国人。</p><p class="ql-block">俄国当局称,有中国居民在黑龙江上袭击俄国船只,号召俄居民武装自己,以防止中国居民的袭击。</p><p class="ql-block">在俄当局的煽动下,俄国人对中国居民的暴力和谋杀案越来越多,警察局长没有明确宣布驱逐中国人,但却计划将他们运送至黑龙江对岸的中国境内。</p><p class="ql-block">负责执行该任务的是哥萨克人,在他们的暴力驱赶下,许多中国人因此死亡,有目击者称,“村里的交通设施很少,他们并没有停止从另一边射击,只有一个中国人通过游泳穿越黑龙江抵达对岸……”</p><p class="ql-block">在俄国当局的暴力残害下,海兰泡的中国人几乎绝迹,这里成了俄国人的天下,海兰泡这个名字也逐渐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布拉戈维申斯克”。</p><p class="ql-block">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政府还禁止外国人入境海兰泡,外国人需要当地朋友或亲戚的邀请以及特别通行证才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2022年,俄罗斯在海兰泡举办《瑷珲条约》签订164周年的庆祝活动,市长奥列格·伊马耶夫致辞说,“我们对祖先的责任是保护我们祖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马市长说这话的时候,难道就没一点点羞愧?</p><p class="ql-block">海兰泡的历史明明白白,不管改成什么名字,她都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你们霸占了她,而且还在与中国人一河之隔的对面庆祝你们抢劫的胜利。</p><p class="ql-block">任何一个文明的国家和社会,都不会把抢劫当荣耀,强盗永远不会有羞愧,他们唯一能听得懂的语言只有拳头和炮火!</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本文摘自:</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地狱里望天堂</b><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作 者:</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聪明壹休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原标题:​霸占中国领土,还在中国人面前庆祝,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做出这种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免责声明</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b><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转载或摘自其他平台、媒体的文章,本人将尽可能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人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