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吴起镇是因人得名,这是全国唯一一个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命名的城市!吴起(公元前440年一公元前381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曾在这里屯兵戍边23年。刚进吴起镇,路边高大的吴起雕像就映入眼帘。他一手掐腰,一手持剑,高大威武守护着这一方水土。</p><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在这里会师,毛泽东称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出发点。</p> <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19日,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此时的吴起镇隶属于靖边县。</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设置吴起县。8月22日,吴起县成立大会与临时参议会正式开幕。“吴起”县因镇为名,不久改吴旗县。</p><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为吴起县,属延安市管辖。</p><p class="ql-block">吴起革命旧址位于城内中街燕窝山南麓。旧址分为南北两个大院,南院为一排5孔土窑洞,其中有一孔窑洞是毛泽东住过的。红军10月19日到达吴起,10月30日离开,在这里只待了12天。短短的12天召开了多次重要的会议,指挥中央红军夺取“切尾巴”战斗的胜利,宣告国民党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阴谋彻底地破产了。</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土窑洞还保持当年的模样,走进毛泽东旧居,入眼仍保留历史痕迹,墙上的红军标语 “为人民服务” 字迹清晰,守馆的老爷爷还会讲好多课本外的红军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群怀揣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广大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队伍,每日身背几十斤的重负:武器装备、粮食、个人物品等等,没日没夜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日晒雨淋,饥寒交迫,天当被,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的前行,还要面临着敌人不断的围追堵截,随时随地面对生死,那需要何等的毅力,何等的意志啊!</p> <p class="ql-block">以胜利山为核心建设的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是一个集教育、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教育主题公园,也是展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阵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节点、“长征胜利”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馆内陈列着一双双草鞋、一封封电文、一张张照片等,生动记录着长征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离开纪念馆,我们来到长征纪念园。三座青铜门拱上有三个巨大的五角星,后面是250级的登山步梯。步梯中间镶嵌红色石材,犹如一条彩带通向山顶,上面刻着红军长征时的大事记。当年切尾巴战斗的遗址被改称为胜利山,在胜利山上,洛水河畔修建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纪念园分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志丹县烈士陵园和其它纪念地、纪念标志、雕塑等。</p> <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10月21日,中央红军在此全歼敌35师骑兵团,击溃敌32师和36师的两个骑兵团,取得“切尾巴”战役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苍松翠柏之间,是志丹县烈士陵园(又称吴起县烈士陵园)。陵园始建于1959年,占地近5000平方米,因当时吴起镇是志丹县下辖镇,被命名为志丹县烈士陵园,如今也称吴起县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陵园内纪念碑高19米,纪念碑南面刻有“志丹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字样,下面是“红军会师地,英名垂千古”,背面刻有碑文,东西两侧刻有革命口号。碑身下部三面刻有包括刘志丹将军在内的315名烈士名录。</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仅仅过去了近90年,并非久远,红军长征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迹应该为中华民族世代铭记,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应该世代传承,他们的伟大精神应该世代弘扬。长征精神更应该融入我们的血液,长征道路应该成为我们挺起的脊梁,唯其如此,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