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南京研修回来已经一周了,去观摩的另一所小学——南京市长江路小学“15分钟教育圈”还时时在脑海里浮现。它将学校的围墙打开,让博物馆、纪念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实现了真正的“馆校融合”。</p> <p class="ql-block">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园博园学校——我们不仅拥有15分钟的资源,更拥抱着一个与校园零距离的超级课堂:武汉园博园。</p> <p class="ql-block">其实,学校已经开始了探索。去年金秋,我关注到学校公众号这样一篇报道。在学校旁的杉杉湿地,那一堂生动的稻田劳动课至今让人记忆犹新。金黄的稻穗、锋利的镰刀、孩子们专注而喜悦的脸庞,以及那句“粒粒皆辛苦”的真切感悟,正是涂校长将身边资源转化为教育活水的成功案例。</p> <p class="ql-block">而去年在金银湖小学,我带领全体语文教师做大单元教学,开展了“醉美东西湖”和“探秘湿地之城”大单元教学设计均获区一等奖。学生们通过观察记录、科学实验、创意表达,深度探索了家乡湿地的奥秘。这些实践告诉我们,教育素材,往往就藏在孩子们日常可见、触手可及的生活里。</p> <p class="ql-block">基于这样的认知,借鉴长江路小学的系统思维,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可以走得更远、更扎实。武汉园博园不再只是一个公园,而是我们最大、最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库。</p><p class="ql-block">构建“零距离教育圈”,让校本课程实操落地,我有一些这样的想法:</p> 一、系统规划,形成“园博课程”图谱 <p class="ql-block"> 首先,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对园博园资源进行教育化改造。不是简单地带学生去逛园子,而是基于学科标准和学生发展需求,设计系列化、主题化的课程模块。例如:</p><p class="ql-block">1. 生态观察课程:延续“探秘湿地”项目,在园博园内开展植物辨识、鸟类观测、水质检测等活动,进行观察与体验,制作《园博生态笔记》。</p><p class="ql-block">2.文化探源课程:结合湖北园、汉口里等展园,开展“楚文化符号探秘”、“传统建筑中的智慧”等项目,聚焦探究与理解,实现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3.创意表达课程:在“醉美东西湖”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文字、绘画、影像等方式记录园博之美,编写《园博诗画集》。</p> 二、双师协同,保障课程专业品质 <p class="ql-block">借鉴“馆校合作”模式,与园博园深度合作。形成学校教师和特聘教师的双师课堂。</p><p class="ql-block">1.校内教师:校内教师负责课程设计、学科联结与组织管理;</p><p class="ql-block">2.特聘教师:聘请园博园的园艺师、工程师、讲解员担任特聘教师,提供专业指导。</p><p class="ql-block">双师协同,确保活动既好玩又有料,让学生收获超越课本的知识与技能。</p> 三、活动指南,让课程复制推广 <p class="ql-block">作为校本课程,其开展一定是可持续、易操作的,可制定《园博园零距离校本课程活动指南》,明确每次外出活动的“四个一”标准流程:</p><p class="ql-block">一个核心问题:带着明确学习任务出发。</p><p class="ql-block">一份学习单:引导有目的地观察、记录。</p><p class="ql-block">一次动手实践:必须自己动手做。</p><p class="ql-block">一场分享交流:分享成果,深化认识。</p> 四、学科融合,深化课程内涵 <p class="ql-block">充分借鉴“探秘湿地之城”项目化学习经验,打破学科界限:</p><p class="ql-block">语文:撰写观察日记、实验报告、导游词,培养写作能力。</p><p class="ql-block">科学:开展植物生长、水质净化等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精神。</p><p class="ql-block">美术:进行自然写生、手工制作,培养审美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劳动:参与园区维护、植物养护,培养劳动习惯。</p> <p class="ql-block">长江路小学的“15分钟教育圈”和我们的“湿地探秘”实践都启示着我,<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教育的空间无限广阔。</span></p><p class="ql-block">从一次成功的“割稻子”劳动实践出发,从两个深入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起步,到构建一个完整的<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零距离教育圈”校本实践</span>,我很期待想法能变成现实。<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不是要“走出去”,而是要“融进去”,将这片世界级的园林真正内化为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基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