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昵称:贾晓军196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13031788</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贾晓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孟云芳,西山北头人,1924年出生,她比我父亲贾景山大五岁,我父亲六十五岁就逝世了,而这位老太太刚刚过了101岁的生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是我们西山北头四大姓氏孟家的后代,她的父亲孟宪清生了两个儿子和她,土改时划分成分是贫民,所以说他们家还是非常清贫的。她度过了艰难的童年,又赶上了日寇侵华时期,家庭为了节省开支,在1944年抗日战争最激烈的那一年父母做主把她嫁给了下窝头镇台头村的刘长富青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年轻气盛的丈夫在他们结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就参加了部队,而就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年,也就是1946年8月,丈夫刘长付在武清与国民党守军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23岁,他的骨灰被安放在盘山烈士陵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丈夫牺牲给新婚一年的她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特别是解放前,女人的地位没有现在那么好,又加上是小脚女人,地里的劳动不能够施展拳脚,处处都会受到歧视,再加上孩子太小,生活问题根本就解决不了,她痛苦的挣扎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新婚姻法》的实施,改变了众多妇女的状况,在父母的支持下,在五三年改嫁回家嫁给了西山北头的丧妻的金合,转年的五四年生老闺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不行老是有,也就是在五四年继任丈夫去世。这也是晴天霹雳,她要带着前夫与她的女儿,还要照顾继夫与她所生的女儿和前面的两个,就这样孟云芳就与前夫儿子儿媳共同生活在一起,前夫的儿子金庆喜(红)夫妻,文化水平比较高,对待他的后母也是体恤关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那个艰苦的社会主义年代,金庆喜夫妇都投入到了集体的建设之中,特别是金庆喜还承担过一段时间的队长,家里所有事情都是由孟云芳来负责,这个时候她从三十多岁的合作社开始,度过了四十多岁的比较困难的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已经五十多岁的她,把闺女嫁了,也步入了花甲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分田单干后,她感觉责任更重了,儿子媳妇在地里每天的劳作,她也是非常的心疼,她知道老金家有一个光荣传统就是勤俭持家,过日子特别的狠,她在老金家的前二十年里体会颇深,所以她尽可能能的力所能及帮助孩子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进入八十年代,她前夫刘永付的大儿子在81年去世了,99年多大女儿去世,无情的打击没有击垮她,她顽强的挺进了二十世纪,她的儿媳妇金庆喜夫人在2022年也因为癌症去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现在的2025年,过了一百零二岁生日,日期是七月十九六月二十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祝愿老人家寿比南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