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9月21日,星期天,天空灰蒙,雨丝细密斜织,清凉浸润秋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茶韵千年,点茶雅集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福安师范附小三(6)班雏鹰假日活动在福安阳头察阳古街钟师傅(宋代点茶文化非遗传承人)小木屋展开,以“茶文化”为主题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代点茶。学生和家长80多人参加了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为宋代点茶。点茶是唐、宋时期一种主流的沏茶技法。它始于唐末五代,盛于宋代。明代泡茶法盛行后,点茶法在中华大地几近失传,直至当代才被重新挖掘和恢复。其核心是将茶饼碾磨成极细的茶末,置于盏中,先注入少量沸水调成膏状,然后继续注水,同时用名为“茶筅”的工具反复击拂,使茶汤表面形成持久且细腻的沫饽(泡沫),宛如粥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木屋主人(茶文化非遗传承人)钟师傅分两个阶段进行点茶,并且耐心细致手把手地教学。第一阶段,一、碎茶:用干净的纸将茶饼包裹起来,放入木质茶臼中捣毁;二、碾茶:将捣毁的茶块放入碾槽中,快速有力地碾细;三、磨茶:将碾细的茶放入石磨中,磨成粉末。四、罗茶:将磨好的茶粉放入罗绢做的筛网中,细筛几遍,直至达到“绝细”的程度。五、置盒:将筛好的茶末放入盒子中保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注意倾听钟师傅讲解流程,接着,自己动手实践,按照钟师傅所讲的过程,从碎茶、碾茶、磨茶,到罗茶、置盒,制作认真细致,有条不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钟师傅进行第二阶段讲解:六、量茶:用沸水温盏后,取约2-3克茶粉(一勺)投入盏底,用量依盏大小调整。七、注汤:用执壶注入少量的水,先将茶粉调成均匀的茶膏。八、击拂: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击拂茶汤,使茶汤出现稳定而持久的泡沫。击拂是点茶的关键,用茶匙或茶筅等工具搅动茶汤,使之产生饽沫,甚至咬盏挂杯,宛如云雾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否则茶不发力。宋徽宗认为要注汤击拂七次,每一次使用的力度和方式都不一样,直至乳雾汹涌,溢盏而起。九、置托:当汤花浓稠绵密,如同刚煮好的米粥表面凝结的米脂,将茶盏置于漆器或同材质的茶托之上。</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阶段开始了,同学们按照钟师傅就如何量茶、注汤、击拂以及置托,到最后倒茶请父母长辈品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代点茶不仅是一种饮茶方式,更是一门融合了技艺、审美与文化的艺术。它体现了宋人精致的生活品味和高雅的文化情趣。这项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当代重新焕发光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了解宋代点茶文化,对同学们来说,能带来不少独特的收获。它不仅是种技艺,更是一种融合了历史、美学和心性的综合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传承千年技艺,连接中华文脉;培养同学们的专注力、耐心,提升审美情趣,获得心灵宁静。点茶强调“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专注于点茶的过程,能帮助同学们放松身心,感受当下的宁静与平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减压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代点茶是中国茶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通过亲手实践炙茶、碾茶、点汤、击拂等步骤,同学们初步了解感受古代生活的雅韵和宋代美学的精粹。这比书本知识更加生动有趣,能帮助同学们建立起与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连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