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行18天,第十天。

misz520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1日,昨晚住在成都的新都凯冠酒店,我们要在这儿连住五晚。今天自由活动一天,我夫妇就在酒店附近游玩。上午八点出发,乘公交 前往宝光寺和桂湖景区游玩。下午回到酒店休息。</p><p class="ql-block">这是宝光寺内著名的宝光塔,被誉为“东方斜塔”。</p> <p class="ql-block">宝光寺,始建于东汉,初名大石寺。唐广明元年,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至四川,驻跸于此,见塔下霞光,命人挖掘出石函,内有13颗舍利子,遂敕令悟达国师重修宝塔,扩建佛寺,并赐名“宝光寺”。宋代,佛果克勤禅师住持宝光寺,宋徽宗敕赐寺名“大觉寺”。明代寺庙毁于火灾,清初重建,形成现存格局。</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宝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宝光寺在1956年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p> <p class="ql-block">宝光寺,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是“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里的金刚。</p> <p class="ql-block">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兜率陀天</p><p class="ql-block">何當此身容入座、</p><p class="ql-block">與君相見有前緣。</p> <p class="ql-block">尊胜幢,造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曾毁于正德年间,仅留存顶部与座础,清同治二年(1863年)恢复原貌。其所在的天王殿也被称为尊胜宝殿。</p> <p class="ql-block">宝光寺香火很旺。</p> <p class="ql-block">作为宝光寺的“镇寺之塔”,它不仅是佛教信徒供奉舍利、祈福礼佛的重要场所,也是寺内建筑布局的中心——中轴线上的山门殿、天王殿、七佛殿等均围绕舍利塔展开,凸显其在宝光寺建筑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是研究四川地区唐代至清代佛教建筑演变的重要实物例证。</p> <p class="ql-block">宝光舍利塔,“镇寺之塔”,因塔身微微倾斜,又有“东方斜塔”之称。</p><p class="ql-block">​密檐式十三级四面塔,高约30米,塔身由砖石构筑,外观庄重古朴。</p> <p class="ql-block">光明藏。</p> <p class="ql-block">七佛宝殿,寺内核心殿宇之一,位于中轴线上舍利塔的正后方,是供奉“过去七佛”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七佛宝殿。</p> <p class="ql-block">七佛宝殿前的钟楼。</p><p class="ql-block">鐘敲萬壑</p><p class="ql-block">​我心若惱夢迷人、鐘韻清幽名刹客。</p> <p class="ql-block">七佛宝殿前的鼓楼。</p><p class="ql-block">鼓響龍鳧</p><p class="ql-block">勿著於相證三妙果、咸來這裡覲九重金</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韦陀。</p> <p class="ql-block">殿内正中供奉“过去七佛”,即佛教传说中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出现的七位佛陀,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中间三尊。</p> <p class="ql-block">左边二尊。</p> <p class="ql-block">右边二尊。</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宝光寺的核心主殿,内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殿前悬挂“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大雄宝殿”等匾额。</p> <p class="ql-block">罗汉堂,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历时数年建成。</p><p class="ql-block">国内现存四大罗汉堂之一(与武汉归元寺、苏州西园寺、北京碧云寺罗汉堂齐名)。</p> <p class="ql-block">宝光寺罗汉堂简介</p><p class="ql-block">宝光寺罗汉堂兴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平面呈“田”字形,占地1600平方米,位于寺内东北角。堂内塑有彩绘贴金的佛、菩萨、五百罗汉、祖师造像共577尊,济济一堂,气象宏森。</p><p class="ql-block">五百罗汉是中国人根据佛经中五百弟子、五百比丘、五百上首等提法塑造出来的佛教艺术形象。按照佛教的说法,他们应都是亲耳聆听佛法而获证悟的声闻弟子。</p> <p class="ql-block">罗汉造像工艺精湛,融合了木雕、泥塑、贴金等技法,是清代四川佛教造像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中央供奉一尊高约6米的观音像,四周环绕576尊金身罗汉,每尊罗汉形态各异、神情生动。</p> <p class="ql-block">神情生动。</p> <p class="ql-block">文物精品馆是集中展示寺内千年珍贵文物的核心场所,是了解宝光寺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关键去处。</p> <p class="ql-block">精品馆的这尊卧佛,是馆内极具代表性的佛教造像之一。</p><p class="ql-block"> 它呈现的是释迦牟尼佛涅槃时的姿态,造像通体贴金,工艺精湛,神态安详。</p> <p class="ql-block">明代汉白玉观音像,以汉白玉为材质,通体施金彩,工艺精湛。观音像头戴宝冠,手持净瓶与柳枝,身披璎珞,立于莲花座上,背后衬以华丽的金色缠枝花纹背光,尽显庄严华贵。</p> <p class="ql-block">千佛碑,刻造于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因成于梁大同年间,又被叫做“大同遗碣”。碑上还留存有“大唐咸通四年岁次癸未”“大元至元太岁己卯”等历代题记。</p> <p class="ql-block">碑身通高175厘米、宽65厘米、厚14厘米,坐以六边形莲花盘螭。碑身四面刻有足有一千尊佛像,佛像高约5厘米,双手合十,趺坐莲台,纵横有序。</p><p class="ql-block">碑正中有一穹隆状龛窟,内刻有一佛(释迦牟尼)二菩萨(文殊、普贤)。碑背面有释迦牟尼的法身、报身和化身佛像,身后衬以火焰形灵光。碑楞下端为东、南、西、北四天王,手执法器。碑额中心为接引佛,佛座下刻二力士,佛左右刻“双龙蟠缀”。碑下配以圆形莲花座和六边形盘螭座。</p><p class="ql-block">​在千佛碑碑额的接引佛下,刻有一只17厘米长的右脚印,按碑上佛像比例折算相当大。刻制佛的单脚印在国内其他地方尚未见到,其来历和含义至今仍是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器物精品 </p><p class="ql-block">宝光寺所藏文物门类繁多,涵盖了铜器、铁器、锡器、瓷器、陶器、玉雕、泥塑、经书、法衣等等。其佛教文物囊括了造像、法器、呗器、佛经、供器、碑刻乃至僧人日常生活用品。精品造像有如“清·鎏金释迦牟尼铜佛像”、“清·药师佛铜坐像”等,法器如“清·人面明咒铭文铜法器”、“清五佛银冠”等,碑刻如“清·宝光寺方丈铭心石刻碑”、“清·道光恭请龙藏碑序石刻碑”等。它们详实地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各个侧面,活脱就是一个佛教文化直观而生动的再现。</p> <p class="ql-block">罗汉一对。</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佛。</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铜坐像。</p> <p class="ql-block">唐代施衣功德碑,刻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通高210厘米、宽80厘米、厚16厘米。碑身雕刻有一佛二菩萨的佛教造像,下方是密密麻麻的施衣功德主姓名,碑座为莲花纹与兽首纹结合的样式,是研究唐代佛教造像艺术、功德文化及社会捐赠制度的珍贵实物,也是宝光寺文物精品馆中极具历史价值的唐代石刻文物代表。</p> <p class="ql-block">木刻药王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五佛银冠。</p> <p class="ql-block">高僧塔林,是安奉历代方丈、高僧灵骨塔的场所,是寺院历史传承与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塔林集中了多座历代高僧的灵骨塔,每座塔的形制、雕刻都蕴含着不同时期的工艺风格与佛教文化内涵,是研究宝光寺历代高僧谱系、佛教丧葬仪轨及古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也为寺院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历史底蕴与宗教肃穆感。</p> <p class="ql-block">塔林。</p> <p class="ql-block">进去看看,景色很美。</p> <p class="ql-block">天台胜境,寺院一处颇具禅意的景观区域。</p> <p class="ql-block">游客拍照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宝光寺内的素餐厅,最能体现宝光寺素食精髓。餐厅采用"素菜荤做"工艺,将豆筋、豆油皮、面筋等原料制作成形似荤菜的精美素食,如宝光禅排、回锅肉、水煮鳝段等,色香味俱佳,让人难辨真假。</p> <p class="ql-block">宝光寺游览完毕。</p><p class="ql-block">步行20分钟,来到桂湖景区。</p><p class="ql-block">桂湖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桂湖中路109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历史文化街区以杨升庵祠及桂湖为核心,是现存唯一一处杨升庵的故居纪念地。桂湖是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的故居,因环湖遍植桂树而得名,其完整保存了秦汉时期“一池三山”的典型构园模式,对研究中国园林史具有重要意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全国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桂湖内的杨慎雕像。</p><p class="ql-block">杨慎(1488 - 1559)是明代著名学者,号升庵,新都桂湖是他的故居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荷桂飘香”,匾额由郭沫若题写。桂湖以荷花、桂花闻名,盛夏荷花盛放,金秋桂花飘香。</p> <p class="ql-block">桂湖城墙,始建于隋唐时期,明朝正德初年合砌砖石,是成都平原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之一,全长约850米。</p> <p class="ql-block">沉霞榭,一座临湖而建的双层古建筑,典型的川西园林风格,飞檐翘角。</p> <p class="ql-block">沉霞榭,桂湖“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荷风榭。</p> <p class="ql-block">桂湖是全国八大荷花观赏胜地之一,盛夏时节,桂湖红莲碧叶连天。</p> <p class="ql-block">杭秋舫,一座小青瓦卷棚式木结构廊桥,此处是87版《红楼梦》黛玉与湘云联诗的取景地之一,置身其中,可尽览两侧荷花池的红莲碧叶,桂湖“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看杭秋舫。</p> <p class="ql-block">绿天庵,一座双层茅草亭,风格质朴自然,与周围的荷花池、绿树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好高大的荷花,比人还高,没见过。</p> <p class="ql-block">美女喜欢拍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桂湖碑林,新都桂湖的重要文化景观,集中展示了大量历代碑刻、楹联与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云坞(明代僧人)的介绍碑刻。</p><p class="ql-block"> 云坞是明代四川新都(今成都新都区)人,俗姓何,法名崇远,字性明。他精通经史、文辞,还懂医术,著有《云坞古今体诗钞》二卷,书法功力深厚,草书尤为出众。二十岁时在新都宝光寺拜妙穆禅师为师,后住持龙藏寺,使寺庙面貌一新,香火兴旺,为龙藏寺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也留下了诸多文化印记,这块碑刻便是对他生平与贡献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新都县八阵图记》碑,由明代学者杨慎(号升庵)撰文,刻于1516年,是新都桂湖碑林的重要碑刻之一。</p> <p class="ql-block">龟趺碑。</p> <p class="ql-block">《杨升庵墨迹碑》,明代学者杨慎(号升庵)是新都籍文坛大家,其墨迹碑是桂湖碑林的核心藏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董其昌题〈临立内诗图〉碑》。</p><p class="ql-block">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此碑刻有他的书法作品,字体飘逸,风格典型。碑刻被玻璃罩保护,下方铭牌详细介绍了其创作背景:董其昌(1555 - 1636)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书法兼工各体,此碑刻于1626年。</p> <p class="ql-block">《周绍濂&lt;游藏寺赠雪堂&gt;碑》。</p><p class="ql-block">周绍濂是清代浙江桐乡人,官至成都知府,工诗文、善书法。此碑刻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桂湖碑林收录的清代名家碑刻珍品。</p> <p class="ql-block">《福禄寿星图》壁画,晚清中晚期的壁画作品,2002年在新都区大丰镇一处拆除的阁楼砖墙上发现,后移至桂湖保护展示。壁画描绘了民间崇奉的福禄寿三星,对研究新都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民间美术艺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新都博物馆,位于桂湖公园内。</p> <p class="ql-block">馆内馆藏16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37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比如东汉说唱陶俑,它以夸张生动的造型展现了汉代陶塑艺术的高超水准,也是成都乐活文化的生动体现;还有汉代石棺画像砖、战国巴蜀铜剑等,从不同维度呈现了从古蜀时期到汉唐盛世再到明清的千年“新都故事”。</p> <p class="ql-block">连理古藤</p><p class="ql-block"> 桂湖紫藤位于桂湖正门内两侧,相传为明代新都状元杨升庵所植,距今已有500来年历史。大的一株主干直径86厘米,小的一株32厘米,枝蔓在大门正上方相交缠,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绵延延伸91米,形成一座全国罕见的百米紫藤长廊,总覆盖面积420平方米,桂湖古藤条蔓纠结,盘桓缠绕,象征状元杨升庵和才女黄峨缠绵悲壮的爱情。桂湖紫藤的主干直径和覆盖面积比苏州拙政园和江阴中山公园的紫藤大许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藤王”,而成为桂湖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紫藤长廊:大门内两侧有一大一小两株紫藤,大的一株相传为杨升庵亲手所植,距今有500余年历史,两株紫藤枝蔓形成全国罕见的百米紫藤长廊,总覆盖面积42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桂湖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天府第一湖,由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p> <p class="ql-block">“桂林”月洞门,穿过此门,便是桂湖的桂花树林区域。</p> <p class="ql-block">桂林,每到金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满园,此处是桂湖赏桂、感受“桂海”意境的重要节点,体现了桂湖“以桂名湖,以桂成景”的园林主题。</p><p class="ql-block">看过桂林,桂湖景区游玩结束,很不错的一个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