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拉弟</p> <p class="ql-block"> 唐晋居,肇于乙巳孟春初四,试业也;迄季夏三十,乃正式启扉。凡一百九十九日,历试业之磨淬,世间甘苦咸尝,心志亦渐砥砺精进。此百日间,近三十个省市的朋友不远而来,入店就餐。言谈间,常闻其初至太原县城时的失落——寻常商业街巷,终究难衬“三京之一”北方大都市的盛名,更无诱人的文化载体可寻。</p><p class="ql-block"> 每至此,待菜品上桌,余便与诸君闲话太原县与晋阳的过往,盼其能窥得晋阳文化的厚重底蕴。从金胜赵简子大墓出土文物的独特规制,到晋阳城与晋祠唇齿相依的渊源;从蒙山胜景的地理脉络,到唐朝及五代十国时晋阳作为“北京”的荣光;再到平晋县与北宋太原府最盛时芳林寺的恢弘布局,以及太原县城与太原府城的古今之别。更会细说何为“老北京”、何为“老太原”——今之太原城址,原是北宋统治者火烧、水淹古晋阳后,于新地重建而成。</p><p class="ql-block"> 席间言谈,区域饭菜特色与不同时代的饮食嗜好,常常不禁而出。譬如咱晋阳地面上独有的喝“油”习俗、牺汤与全羊汤,其流变藏着文化更迭的密码。早时民间有“喝油”之俗,“油”的甲骨文写法见下图(有甲骨文,金文写法),直观展现了上古时期人们对动物油脂的认识、利用,彼时爊煮动物油汤,粗粝直白,是百姓果腹暖身的寻常吃食。而牺汤的出现,实是民间习俗向统治阶级霸道文化转变的活化石——“牺”的繁体字为“犠”,左侧“牛”旁呼应帝王祭祀“大牢”(牛、羊、豕)的礼制,右侧“羲”含“羊”与“戈”,“羊大为美”,而美味与祭祀之物需“戈”护卫,方保社稷安宁、五谷丰登,尽显王权的威严与霸道。是以牺汤非寻常宰羊爊煮可得,须依祭祀礼制选羊、宰羊、烹煮,从羊的品类、饲养方式到炖煮的器具、工序,皆有严苛规矩,是等级与权威的饮食划分标准。春秋时“羊斟惭羹”“司马子期怒羹”的故事便可见饮食与等级、权力的深刻关联:郑灵公因未赐羹与羊斟,致其驾战车入敌营;司马子期因未得羹而怒投敌国,皆印证饮食所承载的尊卑秩序。全羊汤则承续了“喝油”的市井底色,包容随性,与牺汤一雅一俗,共映晋阳饮食的古今脉络。点滴间,重申吾之初心:营肆非为逐利,盖求日有一乐也。所谓为所好之事,食所嗜之食,见所喜之人。</p><p class="ql-block"> 世俗常云:“十厨营肆,九者败北。”何哉?盖有三弊:一曰阅历浅深各异,二曰交游圈层有别,三曰经营之道不通。诚哉斯言!莫谓己能,纵厨艺精湛,未必深谙管理之术。百日试业,余察己过、明不足,然恒心未改,耐力尚存。遂笃学不怠,勉力前行。</p><p class="ql-block"> 今值开业之期,谨告四方:唐晋居太原头脑,即日上市。店虽小,然以匠心为基,以诚意为本,当竭力求进,惟愿每一位来客皆能食得美味、品得文化,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