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349069</p><p class="ql-block">作者:留存岁月(李敏)</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过去,我对山西运城没有概念,只当它是一座普通的地级市、一座三线城市而已,能有什么惊人之处?大学同窗义堂兄——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运城代言人”,凭着记者的敏锐与热忱,总把家乡渲染得令人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 三年前,他邀我们赴运城共庆毕业四十周年,我却因身体不适遗憾错过。可同学们传回的照片里,古建巍峨、盐湖浩渺,字里行间满是震撼,让我感叹:运城,原来是一座值得细细品读的城。</p><p class="ql-block"> 于是,9月20日这天,我们一行23人浩浩荡荡向运城出发。天公似是要为这场旅程添些意趣,清晨旅游巴士刚抵近盐湖景区,一场绵密的秋雨便淅淅沥沥落下,随即一天一刻未停。雨雾朦胧了运城的山山水水,却像一把拂尘,轻轻拭去时光的尘埃,让这座古城的历史地位,愈发清晰地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我坐在旅游车上,窗外的雨时紧时慢,景色蒙笼不清,我只好作罢,专注听着导游讲解。首先了解了“运城”名称的来历:运城又叫盐湖城,皆因这里是华夏“盐文化”的发源地。运城盐湖是中国最古老的天然盐湖之一,史称“解池”,上古时便有人在此采盐、制盐。春秋时期,这里因“盐运”而兴,历代朝廷设“盐运使司”管理盐务,“运城”之名,正是取“盐运之城”的寓意,从千百年的盐香中走来,藏着一座城因“盐”而生的厚重根基。</p><p class="ql-block"> 据说运城有102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古迹,主要有蒲坂(永济)是炎帝故都,鹳雀楼屹立于此。蚩尤城(盐湖区)蚩尤文化遗址静静矗立,诉说着上古部落的传奇。解州:黄帝曾在此定都,另现存关帝庙气势恢宏,为全国武庙之冠。尧王台(永济),尧都旧地,陶城遗址犹存,残留着先民的生活痕迹。舜帝陵(盐湖)鸣条岗上,舜陵肃穆庄严,承载着后人对贤君的敬仰。安邑(夏县):夏朝都城,“西邑夏”的起源地,解锁华夏王朝的开端。 垣曲商城:先商时期亳城遗址,填补了商文化起源的关键空白。绛县、曲沃:晋国古都,晋文化的发祥地,演绎着“春秋五霸”的风云。蒲州(永济):唐代中都,更是《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地,浪漫与厚重交织……</p><p class="ql-block"> 这数字大大超出我的意料,这历史的厚重度更让我惊诧。于是我认真了解了运城的地理人文。运城的地理位置是,它地处山西南部,黄河东岸,古称涿鹿、安邑,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重要发祥地,五千年文明在此绵延不绝,十五朝古都在此更迭兴替,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华夏文明的璀璨年轮。这里,是炎黄蚩尤逐鹿中原、共创文明史诗的舞台;是尧舜禹夏商周相继立国、奠定华夏根基的沃土;更是一代武圣关羽的故乡,忠义精神在此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早在神农时代,第四代炎帝柱便建都蒲坂(今永济);蚩尤部落则在盐湖南岸筑城而居,与盐池共生。为争夺这处“国之大宝”的盐池,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取胜后亦定都于此(今解州)。此后,尧都蒲坂、舜都安邑与蒲坂、禹都安邑,文脉一脉相承;夏启建都安邑,开创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拉开“家天下”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商族昭明迁都砥柱(今平陆),契的后人在垣曲建亳城;祖乙亦曾定都于耿(今河津)。西周时,唐叔虞受封于夏墟,以绛为都,晋国霸业自此兴起;战国魏文侯以安邑为都推行变法,开启魏国百年强盛之基。东汉末年,汉献帝曾暂居安邑;唐代开元年间,蒲州升为“中都”,跻身全国六大雄城……这些印记,皆是运城作为华夏文明核心地带的辉煌佐证。</p><p class="ql-block"> 五千年文明不曾断流,十五朝古都底蕴悠长。恰逢第三十六届关公文化旅游节,运城正以最厚重的历史、最炽热的情怀,邀请世界走进这里,读懂华夏</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冒雨走进永乐宫,才算真正触摸到了元代艺术的魂。这座始建于元代的道教宫观,因黄河水利工程迁建于此,却完整保留了原有的规制与神韵。最惊艳的是三清殿内的《朝元图》壁画,近三百位神仙人物衣袂飘飘、神态各异,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色彩历经数百年依旧鲜活。雨水打湿了宫墙外的石阶,却丝毫未扰殿内的静谧,站在壁画前,仿佛能听见神仙低语,看见时光流转。</p> <p class="ql-block"> 随后前往鹳雀楼,雨势渐大,狂风裹挟着雨丝扑面而来,站在楼前,竟生出几分“欲渡黄河冰塞川”的壮阔感。烟雨中的鹳雀楼少了平日的清晰,却多了层朦胧的诗意——灰瓦红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登楼远眺,黄河在雨幕中化作一条朦胧的银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瞬间涌上心头,此刻才懂,唯有这般风雨,才能衬出这座楼的苍劲与沧桑。</p><p class="ql-block"> 最后驻足普救寺,这里是《西厢记》的诞生地,是张生和崔莺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浪漫开端。雨丝斜斜落在寺内的梨花深院,青石板路湿滑如镜,仿佛能看见崔莺莺轻提裙角走过,听见张生在西轩下的深情吟咏。大雄宝殿的钟声在雨中回荡,红娘撮合的佳话、月下盟誓的温柔,都藏在这雨雾缭绕的古寺里,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怕惊扰了这段跨越千年的浪漫。</p><p class="ql-block"> 雨还在下,但我对运城已肃然起敬了。来时我带着对“三线城市”的轻慢;而现在心中满是对华夏文明的敬畏。这场雨,没有扫了游兴,反而让运城的历史多了份湿润的温柔,它洗去了城市的喧嚣,让古建、故事、文明,都变得愈发清晰动人。运城,这座藏在雨雾里的千年古城,不是一座需要“打卡”的景点,而是一本需要静心品读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华夏的根与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