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读《金刚经》感悟:在昨天和明天之间,今天才是最重要的,与其为昨天忏悔和期待明天会有奇迹发生,不如在今天、此刻和当下去做一些归正的努力!归正什么呢?一是价值观的归正;二是方法论的归正;三是对过去错误行为做法的归正;四是对自己残存的投机心与侥幸心理进行归正,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面对那些已经发生的问题,如果总是在拆东墙补西墙,说明思想根本没有归正,就会连累更多的人,牵动更多的事,生发更多的问题,最终走向崩盘是个大概率事件。所以,自己种下的因,就该自己去做个了结,智慧的人检讨自己的过去,并且进行归正,还会清醒的认知可以和谁一起做朋友,和谁一起做事,以干干净净的起点,开启一段归正的合作与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读《金刚经》,感悟当下归正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周末无事,闲看经书,看到三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首先,对过去忏悔原本是虚妄的,无意义的,只是对未来期待也是虚无的陷阱,重视对当下的调整和调正,才是改变运势的唯一支点,务必将残存的能量聚焦当下的行动,只有当下果断修正,才能真正阻断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是价值观归正。分析投机心的根源一定是贪求捷径利益,或是攀比他人成就。以干干净净的起点善待合作者,公私分明,尤其是一本财务帐,不苟且于不纯洁的私念,专注于价值共创,并且不私自挪动一分一毫,这是不用别人约束的合伙自律,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是一件坑人的事。重建自己的因果正见,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是《金刚经》业果不虚的智慧:持守正念的人,幸福感会增强;自己种下的因,自己了结,才是业力管理的典型自觉,千万要避免拆东墙补西墙的业力叠加,加到一定的程度,连累更多的人和事,自己的人生就崩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是方法论归正。从空性到妙用,如佛说失败,即非失败,是名成长契机。我们对过去的错误进行当下归正,就要象苏东坡一样,一蓑烟雨任平生,把挫折看成即非实有的历练,转化为经验和教训的资源。无住生心,时刻警醒自己,把心念安住当下。只要是在此刻所做的一切归正努力,就定生其心而不住结果,如稻盛和夫以利他心经营企业,超越得失执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是行为归正。以无相布施重建关系,布施时需无施者、无受者、无施物,应用于行为归正,从完美到真实,很多的关系紧张就会自然消融。我们要清醒认知合作对象,超越亲疏标签,唯以正念为尺度,从合作的开始,就必须无条件的各自归正,以正确的规范和约定,共同去遵守与守护,而不是带入很多的理由和借口,种下不清不楚的因,必定结下乱七八糟的果。我们要慎独,对自己的业力进行记录,对于牵动更多人的连锁反应,恰如恶业种子蔓延,唯有当下截断,毫不犹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是心态归正。破侥幸如破金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于投机和侥幸的心理,只要有一天不出事,就敢继续投机和冒险,若是出了事还侥幸躲过了,就会更加相信投机可以恒常有效,一旦塌方,连神仙都救不了。合作共建,当以清净因缘为先。择友如择枝,观对方是否具多利他心,对业力多加了解,要拒绝与习惯于拆东补西的人共事业,免得一同陷入崩盘漩涡。</p> <p class="ql-block">读书笔记:</p><p class="ql-block">1,看发心(什么样的心?)</p><p class="ql-block">2,自己审视自己的心(别人暂时看不见)</p><p class="ql-block">3,有因,必有果(果报防控的主体是自己)</p><p class="ql-block">4,降伏其心(发菩提心)</p><p class="ql-block">5,知行合一,让行动和说的一样。</p><p class="ql-block">6,世俗,圣意(菩提心)</p><p class="ql-block">7,灭障渡苦</p><p class="ql-block">8,帮人的时候,你在想什么?</p><p class="ql-block">9,面对金钱进出,做一本什么样的账?</p><p class="ql-block">10,帮人,有善良的种子,也有无限的隐患</p><p class="ql-block">11,不要执着于我帮了你</p><p class="ql-block">12,不以爱的名义绑架别人</p><p class="ql-block">13,帮了,就了了</p><p class="ql-block">14,无相</p><p class="ql-block">15,方法</p><p class="ql-block">16,法,无有法,实无有法(没有固定的法)</p><p class="ql-block">17,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下)</p><p class="ql-block">18,方向:发菩提心</p><p class="ql-block">19,方法:无我法</p><p class="ql-block">20,君子不器(强调道,/方向)</p><p class="ql-block">21,君子藏器于身</p><p class="ql-block">22,道器不二(一以贯之,究其本质)</p><p class="ql-block">23,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 是名大身。 ”</p><p class="ql-block">24,不要执着于标签</p><p class="ql-block">25,我的人设是真实的我吗?</p><p class="ql-block">26,假,空,真</p><p class="ql-block">27,念兹在兹,一唱三叹,意在转恶归善,返染成净,转识成智,舍偏邪归中正也。</p><p class="ql-block">28,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 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