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谱与五线谱的起源与发展

李老师(音之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大家好🌹欢迎参加乐理知识培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我们在学习乐理和视唱练耳以前,有必要了解一下简谱和五线谱的起源与发展。简谱又称数字谱,是一种记于数字的简易的记谱法。也就是说,用数字1~7代表音阶当中的7个基本音节,辅以各种符号来表示音高、时值和节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请大家看一下目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一.了解简谱的起源与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二.五线谱的起源与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三.两种记谱法的比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四.现代发展与融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五.总结与展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以上五个标题就是这节课的学习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大问题,简谱的起源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简谱,我们都知道的它又称数字谱,它是一种简易的记谱法,简谱它最早思想的萌芽的时候,就是可以追溯到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其实它不是我们中国发明的,包括五线谱都是在欧洲。为了帮助我们普通人更容易的学唱圣咏,圣咏就是教堂里的赞美诗啊,就是基督教与天主教礼拜活动当中使用的音乐的形式。有一些音乐教育家呢,开始尝试用字母或者数字来标注音高。</p><p class="ql-block"> 数字简谱的雏形最早建于16世纪的欧洲,大家要记住啊,最早的出现简谱的是天主教会的修道士,名字叫苏埃蒂,他首次使用阿拉伯数字,就是1~7这个数字来记录音的高低,并编写了《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的方法》,提出了一套用阿拉伯数字,就是1234567来代替哆来咪发唆拉西这个简谱的体系,并设计了增时线和减时线的方法,来表示音的长短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增时线和减时线是乐理中的基础概念,用于控制音符的时长。</span></p><p class="ql-block">‌1.增时线‌:</p><p class="ql-block">写在基本音符右边的短横线,例如“3 -”。</p><p class="ql-block">作用是增长音值,每增加一条增时线,相当于增加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使音听起来更长。</p><p class="ql-block">‌2.减时线‌:</p><p class="ql-block">写在音符下面的短横线。</p><p class="ql-block">作用是缩短音值,横线越多,音就越短,每加一条减时线,音符的时值减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这样解释是不是更清晰了?增时线让音变长,减时线让音变短。</span></p> <p class="ql-block">  其实简谱的出现简化了复杂的五线谱,应该说五线谱已经更早萌芽了,他让音乐学习变得大众化、平民化,虽然当时没有被科学院采纳,但是这个思想为后来的简谱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大家要记住第一个最早首次使用简谱的人叫苏埃迪,就是天主教教会音乐者。</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就是系统化的奠基,它真正的系统化的奠基人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卢梭,他是在1742年的时候,写了一篇论文,就是《音乐新符号建议书》,系统的提出了数字简谱的理论,倡导用数字替代传统的记谱的符号,尽管当时遭到了法国科学院的驳回,但是其理论成为后续改良的核心框架,所以他是属于简谱发展的第二位音乐者。</p><p class="ql-block"> 那么再后来十几世纪的时候又改良了,法国的音乐教育家加兰;医生帕里斯;还有一个数学家谢丰,他们共同改良前面卢梭的方案,他们确立了什么呢?音高时值、休止符、节拍、小节线、附点等符号,使其成为了一套比较完整可用的记谱法,所以他们把简谱给提升了。 </p><p class="ql-block"> 该体系在西方被称为加兰帕里斯.谢维记谱法就是成为我们现在在用的简谱的范本啊。所以这三个阶段大家一定要非常的明白,它的变化是这样来的。</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来说一下传播和流行,简谱在19世纪末是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当时中国正处于学堂乐歌的时期,就迫切的需要一种就是简单易学的记谱法来推广新式的音乐的教育,那个时候日本人比我们早走了一步。简谱又因其极强的易学性,还有一个就是便捷性,迅速在中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普及开来了,也成为了音乐的启蒙阶段和音乐教育的主流工具。</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又是一个重点,请大家要记住,1904年我们的中国有一位沈心工,编著了《学校唱歌集》,他就是首次系统的应用简谱。由于其符号逻辑与中国的传统的公式谱近似,简谱在中国迅速的普及开来,成为大众音乐教育的主要工具。所以在中国,音乐教育家沈心工等人对简谱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五线谱它起源于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五线谱的前身是在9世纪出现,很早啊。它其实比简谱都早。9世纪的纽姆谱出现,11世纪有一个叫奎多的达雷坐发明了四线谱,四条线的谱的而不是五条线的。而等到16世纪定型为五线谱体系,在巴洛克时期完善,就是17世纪随着复调音乐的发展,五线谱增加了小节线、拍号等标记,形成了现代五线谱的基本的框架。</p> <p class="ql-block"> 五线谱有三个变化,第一个早期的雏形为什么要叫它是纽姆谱啊?大约在公元的9世纪,中世纪也是天主教的修道士们,为了帮助记忆和统一格里高利的圣咏这个旋律,开始在歌词上方画一些简单的符号,比如说点、横线啊,曲线啊,来指示音调的大致的走向。这个有上升的下降的,还有就是回转的被称为是纽姆谱。但它只能提示旋律的轮廓,就是不能明确的表明正确的音高和时值。</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就是线的引入,它是革命性的突破。又等于提升了一个里程碑了。为了解决纽姆谱无法标定音高的问题,有一位名叫圭多达雷佐这个人,他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就是《圣约翰赞美诗》跟教堂有关系的。而且他还跟意大利的那个僧侣呀,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所以这个不是从民间来的,他们都是从教堂里出来的。包括简谱也是从教堂发源的。</p><p class="ql-block"> 那么,纽姆谱后来他引入了一条线,通常是用红色的代表F音将纽姆谱符号呢放在线的上下,以表示固定的音高。现代的五线谱,它有固定的音高,有的不是固定音高的,到时候我们学上去大家都会懂得。那个时期先是四线谱,它是用不同颜色的线表示,比如说:用不同颜色的红黄线分别代表F音或者是C音,各种调式,这就极大的提高了记谱的准确性。</p> <p class="ql-block">为了视唱方便,圭多手确立了Do Re Mi Fa Sol La Si这七个唱名体系,这也是来源与《圣约翰赞美诗》每一句的开头。</p> <p class="ql-block">  以上介绍可以说是一种圣乐,圣乐也称圣咏。那么“圭多手”解释是什么?是一种音乐教学的工具,它就是通过左手每个手指的关节,对应不同的音符。现在我们在小学生或者幼儿园音乐课会经常让小朋友用手指搞一个五线谱的样子,每个音,可以让他掰着唱,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叫六声音阶和唱名。所以这就是中世纪音乐理论家圭多.达雷佐创立的而因此而得名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那个时候先人们学习五线谱啊,已经用非常形象的方法来给大家认识音阶到底是在哪个位置?</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要在键盘上的从中央C开始背熟,因为C是中央钢琴位置C,CDEFGAB就是哆来咪发唆拉西这样的固定音高上行音阶。平时也可以通过手指动作辅助记忆音节结构和唱名。</p> <p class="ql-block"> 五线谱它也有演进与标准化。就是随着复调音乐的发展,对节奏记录的要求越来越高,在13世纪的左右时期,音乐家们开始用不同音符的形状,比如说,方形、菱形等来表示不同的时值长度,这其实已经很复杂了。这叫有量记谱法。</p><p class="ql-block"> 文艺复兴时期,是十五十六世纪那个时候,是非常繁华的欧洲音乐形成时期。所以四线谱逐渐增加到了五线谱,线的颜色也统一为黑色,就是现在这种五线谱的样子了;音符的形状呢,也从方形变为易于书写的椭圆型。</p><p class="ql-block"> 巴洛克时期以来五线谱体系不断的完善,它又增加了小节线、拍号、调号、表情、术语、力度记号等等。最终,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初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现代的五线谱的完整形态。</p> <p class="ql-block"> 以上,我详细的说了一下五线谱的三个发展以及演进和标准化。接下来我再来讲一下五线谱的专业特性。五线谱应该说是比简谱更专业、更实用,它有更广泛精确的记录音高和时值特点,这是非常棒的。五线谱通过音符的位置和形状准确的表达音高、节奏力、力度等音乐的要素,适合复杂的音乐的作品记录。比如说,需要一首交响乐什么,假如使用简谱就很复杂了,视唱不舒服了,五线谱一看就一目了然啊,五线谱就是国际通用的记谱标准,也是作为当时古典音乐的标准记谱法。</p><p class="ql-block"> 所以,五线谱在全球范围内被专业音乐教育和演奏广泛的采用,所以大家不要怕学五线谱。现代学生要学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我们先让这些学生接触五线谱的,然后他们反而简谱不认识,但是回过头来,让他通过学习西洋琴以后再回过头来让他们学简谱,就非常的简单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来谈谈简谱和五线谱的两种谱的比较。</p><p class="ql-block"> 先来说说它的结构特征的对比,因为毕竟我们要看图的嘛,我们就要在结构特征方面去对比一下,就符号系统的根本的差异分析,简谱是用数字加符号,五线谱用音符加谱表,所以这个大家必须要记住,前者侧重于音高的关系,后者展现的是空间的音位。应用场景的互补性:简谱适合单声部的歌曲,很适合喜欢歌唱的朋友。五线谱擅长多声部的作品如交响乐使用等。两者在普及以及专业领域都各具优势,我们只要学了以后,大家今后都会非常熟练的看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两种谱对现在的发展和融合有什么影响?</p> <p class="ql-block"> 一个就是数字化时代的演进,现在我们都是大数据时代了,计算机也出现了音乐软件的普及,实现了两种记谱法的数字化,推动了音乐创作与传播的革新。还有一个就是混合记步法的创新,在当代音乐教育当中常采用五线谱和简谱对照的方式,也就是说他们兼顾了专业的训练与快速的识谱的需求,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演进,音乐人制作MIDI音乐的那个录音室,或者是作曲师他们采纳数字化记谱是非常广泛的,同时音乐数字化也纳入音乐学院教学体系中。</p> <p class="ql-block"> 再来说说我们教育领域的应用的趋势,今天我们培训也是有点差不多的,那么音乐启蒙教育有个分层的设计。比如说,儿童音乐教育往往从简谱入门过渡到五线谱。但是呢,也有相反的,如果幼儿阶段先学钢琴的人,他先入门的是五线谱,所以会对五线谱有更加熟练掌握的习惯。如果五线谱和简谱同步,那是更加的好。那么,从专业教学与同国际化的接轨来分析,更要确保与国际音乐体体系的兼容性,尤其是欧美国家习惯于使用五线谱。</p> <p class="ql-block"> 两种记谱的体系的发展的历程,它折射出了东西方音乐审美,与教育理念的差异与融合,就是在技术变革下的存续挑战。在音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记谱法需要重新定位。它在音乐传承中的核心的价值我们已经在做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怎么样啊?我们要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的前景,AI技术可能实现动态可视化的记谱,突破传统记谱法。人工智能辅助创作音乐已经形成了,AI记谱系统能够已将整合多种记谱法的优势,开发更符合人类认知习惯,方便又实用。许多音乐人已经尝到了“甜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