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踏莎行·农民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是村夫,何堪田垄。家乡一别为追梦。围腰反系背泥沙,压低旧帽浓眉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户装修,满楼颤动。灰尘电钻钻心拱。夜间能否不加班?把头乱摆谁人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晏殊《细草愁烟》填写。</p> <p class="ql-block">心中天下不平事</p><p class="ql-block">笔下今时卖炭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礼书屋《踏莎行·农民工》小议</p><p class="ql-block">王建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注礼书屋词作《踏莎行·农民工》是作者在卯兔年大疫初定后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大疫初定,悲情中的城市又逐渐恢复了些往日的烟火气。词人的目光关注着了一个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p><p class="ql-block"> 词人以她善良的悲悯之心,以她深切的爱民之情,以她固有的家国情怀,以屈原“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胸襟 ,以饱含着复杂情感的笔端,刻画出了农民工的冰山一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本是村夫,何堪田垄”,起句,词人简单地介绍了农民工目前所处的地位。这些本来应在家务农的农民,却“何堪田垄”。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p><p class="ql-block">”,而被迫去寻找新的出路,还是由于占田占地而无农可作?也许这两种和其他各种我们想象不到的状况,让他们不得不去当农民工。</p><p class="ql-block"> “家乡一别为追梦”,接起句,词人道出了所有农民工离乡背井的共同原因:为追梦。看似轻松的一句,读者却掂出了沉甸甸的重量,一个肩负着家庭父母妻儿对美好生活期待的沉重负担。也道出了农民工共同的愿景——追梦。</p><p class="ql-block"> “围腰反系背泥沙,压低旧帽浓眉耸”,这一句,细腻地刻画出了农民工劳作时的场景,刻画出了农民工劳作时的情态,一个“反系”,一个“背”,一个“压”,一个“耸”,把背负着“梦”的农民工的艰辛,坚韧和坚强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心灵上的冲击。</p><p class="ql-block"> 上半阕词人从大的方面交代了农民工离乡背井的原因,以及农民工的艰苦处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户装修,满楼颤动”,下半阕词人选取了一个农民工工作的具体的、典型的,并为大家所熟悉的工作。一个“满楼颤动”,让读者不仅领会到了楼的颤动,也感知到了词人心灵的颤动,同时也引发了读者思想上的颤动。</p><p class="ql-block"> “灰尘电钻钻心拱”,词人没有止步在“颤动”上,而是进一步描写出了灰尘、电钻,并由之引起的“钻心拱”。电钻钻的不仅仅是墙壁,也钻的是农民工、词人,读者的心。这种高超的表现手法,小编不认为词人有多高深的写作技巧,而是词人对农民工深深的同情的自然流露。词人深深地知道,农民工的辛勤劳作,无非和秦韬玉《贫女》描写的那样:“苦恨年年押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的场景,怎么不叫人“钻心”。</p><p class="ql-block"> “夜间能否不加班?把头乱摆谁人懂!”读到这里,小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白居易的《卖炭翁》。农民工与卖炭翁何其相似,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农民工“夜间能否不加班,把头乱摆谁人懂”。而词人的写作手法又与白居易的写作手法何等地相似。如果说我们在阅读白居易的《卖炭翁》时,能够对卖炭翁寄以深切的同情,而在阅读《农民工》时,就不仅仅是局限于对农民工的同情了。</p><p class="ql-block"> 《农民工》难道不会让人们对一些社会问题作一些深层次的思考?难道不会引起人们对一些事情的反思?</p><p class="ql-block"> 若能够起到这些作用,《农民工》的思想性、艺术性就无须小编去赘述了,都是生活在当下的民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殷切地希望农民工在“颤动”“钻心”,期盼“懂”后,能追到那个“梦”,以血汗的付出去追的那个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