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天使

<p class="ql-block">文编\天使</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904719</p> <p class="ql-block">暑退秋澄,风染桂香,当第一片银杏叶吻过肩头,秋分便踏着诗意而来。这是一年中最温柔的分割线。古人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这不仅是节气的平衡,更是生活的智慧——一半烟火,暖了日常;一半清欢,静了心肠。</p> <p class="ql-block">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公历9月22日至24日交节‌。其含义可从以下多维度理解:‌昼夜均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时长相等(各12小时),此后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阴阳平衡‌:传统哲学认为此时阴阳之气达到平衡,之后阴气渐盛,天气转凉‌45。‌平分秋季‌:按古代四季划分,秋分位于立秋与霜降之间,将秋季90天均分为两半‌。</p> <p class="ql-block">秋分有三候,每一候都藏着自然的诗意。一候雷始收声,夏日里轰鸣的雷声渐渐隐匿,天地间少了几分喧闹,多了几分静谧,仿佛大自然也放慢了脚步,开始沉淀心绪。二候蛰虫坯户,蛰居的小虫察觉到秋寒,便用细土将洞口封起,为即将到来的寒冬筑牢温暖的屏障,这是生命对季节变换最敏锐的感知与应对。三候水始涸,夏日丰沛的雨水渐渐减少,河流湖泊的水位慢慢下降,露出岸边的鹅卵石,勾勒出更清晰的水岸轮廓,水色也因清澈而更显澄净。</p> <p class="ql-block">秋分,不仅是昼夜均分的节气,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新义。从传统来看,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人们会在这一天设案拜月,祈求月神庇佑,寄托对团圆、美满的向往。这一习俗延续千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诗意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从现代而言,2018年国务院正式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首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它聚焦农业丰收与农民福祉,节日期间常举办文艺汇演、农事竞赛等活动,既展现乡村风貌与农耕文化,也让丰收的喜悦传遍四方,为秋分注入了全新的时代内涵。</p> <p class="ql-block">在农人的丰收节,田野间满是沉甸甸的喜悦。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风吹过,稻浪翻滚,送来阵阵稻香,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奏响丰收的乐章;果园里,苹果涨红了脸,柿子像灯笼般挂满枝头,石榴咧开嘴,露出晶莹剔透的籽,每一颗果实都饱含着阳光与汗水的馈赠。农人们忙着收割、晾晒,脸上的笑容比秋日的阳光还要灿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期盼,在秋分这日终于有了最圆满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秋分也是文人笔下的诗与远方,藏着最细腻的情思。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秋分时节的田园间,寻得一份淡泊与宁静;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夜的清冷与羁旅的愁思交织,成了千古流传的怅惘;而现代人心底的秋分,或许是午后窗边一杯温热的茶,看落叶在风中打着旋儿落下;是傍晚漫步在公园,听秋虫低吟,感受晚风拂过脸颊的微凉。</p> <p class="ql-block">秋分,是季节的分水岭,也是心境的转折点。它教会我们平衡——昼与夜的平衡,收获与沉淀的平衡,热闹与宁静的平衡。在这个特别的节气里,不妨放下匆忙的脚步,去感受秋风的温柔,去品尝秋果的甘甜,去珍惜这“一半烟火,一半清欢”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秋分已至,一半烟火暖日常,一半清欢慰心肠。愿我们都能在这平分的时光里,寻得属于自己的安稳与诗意。愿我们在这平分昼夜的日子里,于烟火中觅温情,于清欢中得自在,不负此时,不负秋光。</p> 感谢观看!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