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1885

徐顺之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5年9月22日,星期一,农历七月三十一,今天多云转小雨,南风3级,最高温度零上22℃。最低温度零上10℃,空气质量优。</p><p class="ql-block"> 不成熟的麦穗直挺挺地向上立着,成熟的麦穗却低垂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分量不一样了。如同做人一样:宽容别人就是度量,谦卑自己就是分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p><p class="ql-block"> 独处是为了不陪他人演戏,</p><p class="ql-block">不争是为了放过自己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湖面像一面刚擦亮的镜子,白鹅排成一行缓缓游过,划开细碎的波光。我常来这里散步,看它们从容不迫地划水,仿佛时间也跟着慢了下来。这样的画面总让我想起“养生之道”里说的——静能生慧,慢可养气。人若能像这些鹅一样,不争不抢,顺水而行,身心自然就轻盈了。</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夕阳把湖水染成一片金红,芦苇在风里轻轻点头,像是在和一天的喧嚣道别。我坐在湖边长椅上,呼吸着带着水汽的空气,感觉胸口那团因工作积压的浊气,一点点被晚风带走。养生不是非得吃什么名贵药材,有时候,就这么安静地坐着,让自然替你调理气息,便是最好的疗愈。</p> <p class="ql-block">那棵垂柳是我最喜欢的去处。它的枝条垂到草地上,像在轻抚大地的额头。几只白鹅在树下踱步,偶尔低头啄一口青草,悠然自得。我常想,它们大概不懂什么“养生1885”,可它们活得比谁都自在。不急、不躁、不贪,吃的是草,吐的是从容——这不正是最朴素的养生真谛?</p> <p class="ql-block">一条红步道蜿蜒穿过树林,两旁芦苇高耸,像天然的屏障,隔开了城市的嘈杂。我沿着步道慢慢走,看见旗杆上的五星红旗在风中舒展,阳光照在脸上,暖而不烈。这里没有健身房的器械,也没有养生馆的香薰,可每一步踩下去,脚底都像在按摩穴位。原来最好的养生,是让身体走在自然的节奏里。</p> <p class="ql-block">一栋浅黄色高楼倒映在水面上,像被大自然轻轻抱住。树影摇曳,水波不兴,几个散步的人影在岸边缓缓移动。我不禁笑了——城市与自然,未必是对立的。有人在钢筋水泥里焦虑奔波,也有人在这片绿意中找到了平衡。养生之道,或许就藏在这种微妙的融合里:住在城里,心在山水。</p> <p class="ql-block">小径上挂着红灯笼,柳枝间透出斑驳的光影,帐篷上金色的纹饰在阳光下闪动。节日的气息扑面而来,却并不喧闹。我走过时,听见风穿过灯笼的细响,像一声声轻柔的祝福。喜庆不一定要热闹,温馨也可以安静。养生,不仅是调养身体,更是滋养心情——让心常住在一个温暖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砖石小径两旁是民族风的帐篷,树影婆娑,阳光洒下来,像撒了一地碎金。我走在这条路上,脚步不自觉地放慢。头顶的蓝纹帐篷像一片片天空的碎片,让人想起远方的草原与山歌。原来养生不只是吃喝作息,更是让灵魂偶尔出走,去呼吸不一样的风。</p> <p class="ql-block">亭子里飞檐翘角,橙瓦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花坛里花开正艳,两只梅花鹿低头啃食青草,耳朵轻轻一抖,便惊起一片宁静。我站在不远处看着,心也跟着软了下来。人若能像鹿一样,知足于一餐一草,不惊不扰,大概也就接近了“天年”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石桥横跨湖面,倒影完整如初,像把天地对折。我站在桥中央,看水底云影流动,仿佛自己也漂浮在空中。桥边柳树轻拂水面,一圈圈涟漪扩散开去,像在替人梳理心绪。养生之道,有时就是找个安静的地方,让心跟着景动,又随着景静。</p> <p class="ql-block">湖如镜,桥如画,遮阳伞下有人闲坐。我走过小桥时,听见楼上传来孩子的笑声,又看见树下老人在打太极。城市在这里没有咄咄逼人,反而与湖光山色相融。养生不是逃离生活,而是在生活中找到呼吸的缝隙——哪怕只是午后的一把伞,也能撑起一片安宁。</p> <p class="ql-block">白桥静卧,柳丝垂水,阳光穿过叶隙,在桥面洒下斑驳的光影。我扶着雕花栏杆,看水中倒影微微晃动,像一首未写完的诗。这样的地方,不适合快走,只适合慢慢踱步,让思绪随风飘散。养生,有时就是允许自己“无所事事”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一组白马雕塑立在林间,有的昂首,有的腾跃,仿佛下一秒就要奔腾而出。它们静止却充满力量,像在提醒我:养生不只是静养,也需要动势。刚柔并济,动静相宜,才是长久之道。我站在它们面前,忽然觉得体内也涌起一股劲——不是急于奔跑,而是准备从容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