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站在满洲里的蓝天下,望着那座金顶穹隆的火车站时,忽然觉得自己闯入了一场“时光的交响”——新站的纯白与鎏金在阳光下璀璨夺目,不远处老站的木质墙身泛着岁月的温痕,铁轨上满载货物的列车与空中的流云一同奔涌,奏响了百年口岸的过去与现在。</p> <p class="ql-block"> 新站:鎏金套顶下的现代脉搏</p><p class="ql-block"> 走近新站,俄式建筑风格的纯白墙体衬着鎏金圆顶,像一颗镶嵌在北国的宝石。 尖顶、拱门、雕花的窗棂,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独特的异域风情,见证着中俄两国源远流长的交流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老站:木刻楞里的岁月低语</p><p class="ql-block"> 几步之遥的老站更像一位沉默的老者。木刻楞建筑的纹理里藏着风的痕迹,红绿相间的屋顶在蓝天的映讨衬下格外鲜明。我们抚摸着木质墙面,指尖触到的不仅是木纹的粗糙,更是1901年以来的光阴——它见证过中东铁路的繁忙,也记录着边境小城从荒僻到繁华的每一步蜕变。如今它静静伫立,窗棂里没有了昔日的人潮,却盛满了对过往的温柔回望。</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东铁路进入中国的首站,满洲里留存了诸多百年建筑:石头房与木刻楞建筑,这些用石块、原木搭建的俄式民居,墙体厚重、屋顶坡陡,兼具保暖性与观赏性,是当年铁路员工的居所,如今仍能看到历史的肌理。</p> <p class="ql-block"> 站在满洲里的老蒸汽火车旁,锈迹斑驳的“上游1192”仿佛在轰鸣。它是中东铁路第一站的见证者,承载着往昔的汽笛与风尘,将历史的厚重与工业的荣光凝结在钢铁躯壳里,每一道锈痕都是时光的刻痕,诉说着铁路岁月的沧桑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站在满洲里口岸车站的观景处,从白日到夕阳,我们看见的是一部流动的百年史诗。白日里,湛蓝天空下,一列列满载货物的车厢如钢铁长龙,在铁轨上有序排布、穿梭。不同颜色的货箱是经济往来的“像素”,勾勒出满洲里作为出境贸易枢纽的繁忙图景。现代化的铁轨与口岸建筑,和那些记录着岁月的老蒸汽火车(如上游1192)遥相呼应,一边是当下一带一路贸易的蓬勃脉动,一边是中东铁路时代的历史余温,新旧交织间,百年口岸的传承与发展清晰可触。</p> <p class="ql-block"> 当夕阳为天际晕染出橘红的纱幕,余晖洒在铁轨与车厢上,给硬朗的钢铁添了几分温柔。暮色中的车站,少了白日的喧器,多了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 在满洲里车站天桥附近,周恩来总理的铜像静静矗立。朝鲜战争时期,他亲自批准修建铁路人行跨线天桥,保障了援朝军火列车的安全。这份关怀,让满洲里口岸在历史洪流中留下了总理的印记,也成为两地情谊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如今,百年满洲里站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历程。站在站台上,望着那一列列呼味而过的列车,我们仿佛看到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满洲里站,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车站,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末来的挑战,继续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它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历史与时代的见证者,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