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分别于4月27日和5月26日,在芸媖社&岳麓山素茗斋、天倪庐文史读书会,举办了以我主讲的《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鉴赏残雪专场——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残雪作品赏析读书会</p><p class="ql-block">分列如下:</p> 2024年4月27日在岳麓山素铭斋举办了: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残雪作品专题讲座——暨《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 作品赏析<br> 芸媖制作的邀请函 <p class="ql-block">芸媖社制作的邀请函</p> 亲爱的书友:<br>非常荣幸地邀请你参加我们即将举行的文学讲座活动,主题为“[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残雪作品专题讲座——暨《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作品赏析]”。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探讨著名文学家残雪女士的作品及其在现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残雪女士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性探索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广受赞誉,相信她的文学成就将为本次讲座增色不少。我们很荣幸能有机会邀请到 [朱小平]老师 作为主讲嘉宾,她将对残雪女士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文学创造中的生命哲思。 <p class="ql-block">朱小平简介</p><p class="ql-block">中共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机关党委原专职副书记 、研究员;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二十世纪湖南女性文学发展史》《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点: 岳麓区岳麓山南侧 白鹤泉旁 素茗斋</span></p><p class="ql-block">时间: 2024年4月27日 </p><p class="ql-block">周六 14:00至16′:30</p> <p class="ql-block">残雪(1953年5月30日-),本名邓小华,女,湖南耒阳人,生于长沙,中国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 。残雪的文学探索不仅仅是对形式的挑战,更是对精神世界的不断挖掘。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人生的无止境寻找与等待,鼓励我们在不确定与探索中找到生活的意义与活力。</p> 序曲 <p class="ql-block">讲座由妘媖主理李妍婷主持(右一)</p> <p class="ql-block">与妘媖社年轻的主理们在一起(从左至右:周周、我、妍婷、微初、愫愫)</p> 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了讲座 <p class="ql-block"> 在五四运动105周年纪念日即将来到之际,感慨万千:湖南女性文学始于105年前的五四运动,五四时期湖南出现了以丁玲为代表的大批湘女作家群,她们的作品蜚声中外;而新时期和当下却出现了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湘籍女作家残雪……</p> <p class="ql-block"> 在这凝聚着青春激情的时光里,以文学致青春的方式与大家一起分享:“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残雪作品专题讲座——暨《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 作品赏析”深感欣喜和愉快!</p> 目录 <p class="ql-block">所讲的主要内容是我所著的《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里面的章节: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残雪</p><p class="ql-block">分为三个方面赏析:</p><p class="ql-block">1.一个臆想世界的诞生(残雪生平)</p><p class="ql-block">2.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湘籍女作家残雪(诺奖与残雪)</p><p class="ql-block">3.残雪作品赏析:</p><p class="ql-block">1).寓言化的人性警示</p><p class="ql-block">2).不尽的等待 无止寻找</p> 残雪生平 <p class="ql-block">残雪生平</p> 诺奖与残雪 <p class="ql-block">介绍贝尔文学奖与残雪</p> <p class="ql-block">五次赔榜,2019年残雪第一次就成了的热门入选,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阅读达2.4亿!</p><p class="ql-block">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赔榜率残雪排第一。</p><p class="ql-block">2023年整年霸榜,位居榜首!</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陪榜率?</p> <p class="ql-block">残雪为中国女作家在世界文坛争得重要的一席</p><p class="ql-block">残雪喻意即“独立个性,拒绝融化。”在物欲横流、精神废弃的时代,她从社会染缸突围,并对国人精神世界进行深层解剖。她用自己在中国大地体会到的生活和创作,形成世界眼里的“残雪之谜”。</p><p class="ql-block"> 在诺奖热榜中,她为中国女作家在世界文坛争得重要的一席之地!</p> 残雪作品赏析: 1.寓言化的人性警示 <p class="ql-block">当残雪听到一位初中女生很喜欢自己的小说,把它当童话来读时,残雪很高兴地说:“我一贯认为残雪的小说属于未来的年轻一代。我想,也许由于小说里的寓言成分比较重吧,寓言与童话总是很接近的。小读者们有一颗未被世俗完全污染的童心,他们比较容易走进残雪的世界。”</p> 残雪的作品都是写给成年人看的童话,作品里都有一个个与我们公认的平面世界不同的立体世界,如果能进入,就会产生那种美感,那种儿童似的感动,那是成年人久违了的感觉,总之是与世俗公认的空间完全不同的空间。<br>(鉴于此,在本节内容中以杨笛书中的儿童画作为插图) <div>一、寓言化的人性警示:《污水上的肥皂泡》</div>比较一下卡夫卡 《变形记》的开头第一句:“一天早晨, ……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两篇作品的基调都是叙事的而非抒情的,其寓言性的象征手法传达的都是一种再现中的表现。<br> <p class="ql-block">这个和卡夫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开端极为重要,这个短篇为她今后的努力确定了一个大致的方向——这就是以后贯穿于残雪所有作品中的表现风格和寓言风格的确立。由此可见第一个寓言小说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视频内容为:AI学姐雅典娜与AI弗兰兹-卡夫——对话诺贝尔大奖热门中国作家残雪</p> 韩雪作品赏析 2. .不尽的等待 无止寻找 等待与寻找母题 ——西方 <p class="ql-block">“等待”和“寻找”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两个重要母题,在20世纪90年代为我国许多现代派作家所借鉴。</p><p class="ql-block">这方面的西方的经典之作有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和索尔·贝娄的《寻找格林先生》。</p><p class="ql-block">这两位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但是残雪作品已经超越了他们:</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作品所表现的都是“人们追求客观存在为了给现实生活以意义”但这种寻找是一种叙事性的物质性的寻找。</p> <p class="ql-block">而残雪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富有诗意的“等待”和“寻找”,所表现的主要思想是:“等待和寻找那人生中预计不到的转折”。 </p><p class="ql-block">等待往往都是被动的,寻找则是主动的,寻找较之等待是一种远为积极的生命活动。</p><p class="ql-block">残雪作品中的人物把这两种活动融为一体,在寻找中等待,在等待中寻找……</p> 残雪的等待与寻找母题 <div>残雪作品赏析:<br>不尽的等待 无止的寻找<br></div> <p class="ql-block">解析残雪作品《雾》同时还解析了《绣花鞋及袁四老娘的烦恼》和《黄泥街》中的等待与寻找的主题。</p><p class="ql-block">(PPT中扦图出自儿童图册杨笛1—14岁所画所写所著《心语话意——杨笛造型》)</p> <p class="ql-block">在《雾》中,蛋是一种生殖和繁衍的产物,在“母亲”的眼里,它应该是一种生命意义的象征,至少它应该是一种收获,一个结果,</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来,“母亲”一直在寻找自己(女性)的婚姻、生活、生命的意义,自以为找到了,实际上却是空无所有。</p> 绣花鞋是使灰姑娘变成公主的魔鞋,寄托着袁四老娘对女性全部的青春美梦,而找到却是一双毁灭青春梦想的破烂不堪的烂木板拖鞋。 残雪作品等待和寻找的意义:<div>人们从不尽的等待、无止的寻找中获取了人生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积极意义。</div> 彭忠秋: 国防科大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退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四级,大校军衔。湖南省国防教育讲师团讲师、市委讲师团宣讲员、长沙市“五老”讲师团金牌讲师。2016年被评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长沙市委讲师团最美宣讲员、长沙市“阳光老人”。 <p class="ql-block">彭教授一边认真听,一边拿着我著《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残雪章节认真看,认真作笔记……</p> <p class="ql-block">大家专注的神情,让人非常感动!</p> <p class="ql-block">湖南美术界的三位大咖:从右至左——黎丹教授湖南省美术出版社原副社长、为黎氏(黎锦辉)后裔,他的夫人唐宇冰教授湖南女子学院原校长助理,美术学院院长:王元建教授长沙理工艺术学院原副院长。</p> <p class="ql-block">三位大咖与他们的亲朋好友一起莅临讲座!</p> <p class="ql-block">“80后“刘柏良老师在等待、寻找和捕捉一个完美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在欢快的掌声中结束了我的演讲</p> 互动环节 <p class="ql-block">开起了下半场的互动环节,残雪“等待和寻找”的话题,引起了书友们的深切关注:</p> 彭教授眼中的等待与寻找 <p class="ql-block">彭忠秋教授首先发言,引人思索……</p> <p class="ql-block">彭教授:</p><p class="ql-block">今天参加芸媖社的书友活动现场,听了朱小平老师的讲评,有些想法,与大家讨论。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到底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思索?比如说残雪,她写的这些作品对其作品的争论是正常的! 但我们要有这个理念,就是有自己:思考和思索!</p> <p class="ql-block">比如讲残雪小说《雾》中的母亲寻鸡蛋、《绣花鞋及袁四老娘的烦恼》找绣花鞋,最后寻来的空无所有、是一双破烂不堪的这个木板拖鞋。 这实际上她是在寻找,寻找中间也有可能有失望。 但是我就感觉到我们有多少次的失望,我们就有多少次的希望啊,在失望和希望中间,我们继续寻找。 残雪的某些作品看起来是虚幻的,有时也是一种悲剧性的。 但是,启示人们:寻找!在寻找中不要怕失败。在等待中去寻找,在寻找中等待的不断进步方式!</p> <p class="ql-block">你看她讲的这个等待,我说它是一种虚幻的,但他又是现实的。 曾回想,在特殊时期,我们多少人在等待,包括我们的老帅,受到冤屈的时候,他在等待。一些普通的民众,他在这个受到一些不公的待遇的时候,他在等待。我们那么多上山下乡的青年啊,他们也在等待。 实际上他们在等待的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一种期盼。</p> 把残雪的整个现代主义作品归纳起来,就是小平教授归纳的:“等待 寻找”这四个字,这是很好的归纳。我们改革开放也好,我们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也好。 我们都是在寻找,寻找着一条我们自己应该怎么走的道路。我认为,我们是在等待和寻找中不断的发展。我相信美好的日子肯定会到来,但我们还要去寻找。 <p class="ql-block">很感谢小平老师啊,对残雪作品的分析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我沉浸在书的故事情节里面啊,沉浸在跟着你的思路,我在这里思索,寻找,我特地把书带来了,作好笔记,回去再学习,再思索!谢谢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彭教授将等待和寻找,上升到很高的社会层面,其思想之深、站位之高、心胸之宽、视野这广令人称赞!</p> <p class="ql-block">与彭教授合影留念</p> 掌灯长谈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时, 大家意犹未尽,又掌灯长谈……</p> <p class="ql-block">朋友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开心开怀放声大笑……</p> 有书友提问:残雪的爱情婚姻生活是怎样的? <p class="ql-block">回答书友提出的问题</p> <div>(图右为残雪一家口)</div><div>婚姻生活</div>残雪1978年与一名回城知青木匠结婚,两人共同经营裁缝店维持生计。其兄邓晓芒提到,残雪的婚姻生活朴素而内敛,但她的精神世界充满“情感的惊涛骇浪”,这种反差成为其创作的重要源泉。低调的婚姻生活与汹涌的精神世界形成强烈反差。<br>文学与哲学的精神共鸣<br>残雪与哲学家兄长邓晓芒合作出版《于天上看见深渊:新经典主义文学对话录》,通过11篇对谈探讨爱情、人性与存在主义哲学,展现了她对精神共鸣的极致追求。 <p class="ql-block">黎丹社长:90年代西方现代派艺术也传到中国,出现了很多现代派画风的作品,与文学相呼应……</p> 黎丹夫人唐宇冰教授,却回忆了小时候与残雪在湖南日报大院玩耍的生活场景,但根本不知道当时的邓小华就是今天的残雪…… 黎丹、唐宇冰伉俪。 王元建教授却提出:残雪既然这么难懂,我们为什么要读残雪呢? <p class="ql-block">回答王元建教授的问题</p> <div>读残雪作品的意义</div>在残雪的故事中,其实不必真的读懂什么,而是随她侵入充满幻想的世界中,感受独特生命体验。<br> 正如王蒙所说:“我把残雪的小说当诗来读。”残雪是“反焦虑”达人,她的文字知现实而超现实,打破常规,带你跳出思维禁锢圈,看到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她的写作,是她的生活方式——受了那么多苦难,依然那么天真自然地笑出声来。她的小说,是作为“人”为了认识自己而进行的精神活动。<br>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她的作品,可以加深对人自身本质的认识,拓宽生命的维度。 <p class="ql-block">湖南大学日语系原主任张予娜教授,讲述了她参与我的几次讲座留给她的美好回忆,并对本次讲座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p> 四位大咖同框 会后为书友签书 与大家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妘媖社会后及时进行了视频报道:</p><p class="ql-block">麓山学社妘媖社于2024年4月27日在岳麓山素铭斋举办了:</p><p class="ql-block">湖南女性文学鉴赏 朱小平老师解读残雪名作 </p><p class="ql-block">书香长沙&麓山学社妘媖社</p><p class="ql-block">麓山学社聚焦湖湘女性文学!</p><p class="ql-block">共赏文学之美!</p><p class="ql-block">专家朱小平深度解析残雪作品!</p> 天倪庐话残雪 2024年5月26在天倪庐文史读书会话残雪 天倪庐里话残雪 以下将以天倪庐公众号的报道为线索报道。<div><br><div>以上题记是出自我的课件中引用的残雪金句,选得非常好:<div>“不尽的等待,无止的寻找”在这篇小说里,等待和寻找已互为条件,“我”只有在寻找中才能听到布谷的叫声,“我”只有等待布谷鸟叫的那一瞬间才能找到“我”所要的,机遇和奋斗交织在一起,生命就在这等待和寻我的过程中焕发出它的全部诗意。 ——《布谷鸟叫的一瞬间》/残雪</div></div></div> 2024年5月26号,由朱小平教授主讲的: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残雪作品专题讲座——暨《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 作品赏析 在天倪庐文史读书会第二期开讲。<br><br>此次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朱小平教授以主讲人的身份,莅临天倪庐第二期文史读书会,同时有幸邀请到朱小平教授的同学长沙海关原巡视员兼缉私局政委姚冠平与好友湖南工商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周柳燕教授惠临,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王书明先生口含“速效救心丸”,亲临现场,令人感动!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及众多高朋书友莅临现场,特别是我们邀请到了思默家园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天倪庐传人陈家书,十分感谢! 与长沙海关原巡视员兼缉私局政委姚冠平同学 与湖南商学院文学院副院长 现任长沙时务学堂研究会副会长周柳燕教授<br> 思默家园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天倪庐传人陈家书与姚冠平政委亲切交流…… 与姚冠平政委、我、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王书明先生、市老于大学湘女文学史班(我曾在那里任该课教师)学员刘利丽(从右至左) <p class="ql-block">与姚冠平政委(右一)、市老于大学湘女文学史班学员刘柏良(右二)、安一(左一)</p> 天倪庐,一座承载着近现代历史文化变迁的风云之地,这里曾经清乾隆时期两朝元老刘权之的府邸,也曾是清同光益阳翰林周桂午的府邸,近代以来,梁启超、谭嗣同等历史名人为传播维新思想的传道受业的身影也曾在此地徐徐流转。在那个跌宕起伏、波涛汹涌的年岁里,时光总是留不住,这里作为中国地下共产党为复兴中华民族的奋斗之地,也有过一段惊心动魄的岁月。<br><br>十分有幸我们能通过本期读书会相聚于此! 读书会首先由学富五车的陈家苏先生致词:他说他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读书会的……读书会现场,高朋满座,热闹非凡。本次读书会多名文史领域的专家学者荟聚,也聚集了许多朱小平教授的文学爱好者,本次读书会主题围绕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残雪作品,暨《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作品赏析展开,主讲人与参会嘉宾们就本次读书会主题进行近距离对谈与讨论。<br><br>本次读书会不仅是对湖湘文化的探索,更是通过此次读书会深入解析残雪作品,揭示湖湘女性文学的深邃内涵,向残雪这位湖湘女作家致以深切的敬意。朱小平教授经过多年研究的《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填补湖湘女性文学方面的空白,从朱小平教授作品的视角中,我们看到了湖湘女性文学创作者更为生动丰富的思想厚度,这部作品更为湖湘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 思默家园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天倪庐唯一传人陈家书先生致词…… 同学姚冠平政委致辞:小平同学在湘女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就,今天她在在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讲座将更加出彩!他说他把我原来送给他的这本书转送给省妇联了,省妇联的领导对该书大加赞赏……<div><br></div> 周柳燕教授:与小平教授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看着写出第一版的书,没想到到今天已经是第五次出版了,今天的讲座很成功!使我这个很太了解残雪作品的人,对残雪其人其作品有了很立体的了解…… 朱小平教授结合残雪本人所经历的时代背景,重点解析了《污水上的肥皂泡》、《黄泥街》、《雾》《布谷鸟叫的一瞬间》等。以寓言、等待、寻找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解析和讲解了如何赏析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湘籍女作家残雪的作品,透过朱小平教授的讲述,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时代磨砺出的女作家残雪以及她作品背后的故事。 图解《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从整体看残雪 介绍第五版《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第四次再版时就加进了画作和小说、散文等)中将自己少时和2017年所作绘画作。 介绍残雪生平 介绍残雪第一篇作品 <p class="ql-block">介绍残雪与诺贝尔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残雪作品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p> 解析残雪小说《黄泥街》<div>邓晓芒从寻找自我的角度来看待《黄泥街》这部小说,走向死亡是活着的另一面,残雪“使中国人直面正在死去的现实”,黄泥街上的人们是“以一种可笑、可怜、可鄙,然而毕竟令人感动的方式表达着他们不甘沉沦的人性闪光和生命的韧力”。“这种怪诞的写法,里面透露出一种摧枯拉朽的生命力……”——《黄泥街》作品赏析</div> 残雪(1953年5月30日-),本名邓小华,原名邓则梅,女,湖南耒阳人,生于长沙,中国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她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的妹妹。<br><br>1970年后历任街道工厂工人,赤脚医生,个体裁缝,湖南省作协专业作家。 1953年出生在长沙的残雪,以裁缝为生,一笔为剑,历经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残雪,在她的视角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认清现实而又不甘心屈服于现实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不仅仅是写给现在的人,更是写给未来的人,她的作品知现实而超现实,同时也为为湖湘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br>残雪作品中的等待与寻找的主要思想是:“等待和寻找那人生中预计不到的转折”。 <br>等待往往都是被动的,寻找则是主动的,寻找较之等待是一种远为积极的生命活动。<br>绣花鞋是使灰姑娘变成公主的魔鞋,寄托着袁四老娘对女性全部的青春美梦,而找到却是一双毁灭青春梦想的破烂不堪的烂木板拖鞋。<br>——《绣花鞋及袁四老娘的烦恼》作品赏析 读书会现场 与发小王莉莎 与碧升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事业部张世水经理(右)、业务总监李玲(左)合影留念。 与会议的大摄影师杨少校合影留念 与书友签名 <p class="ql-block">与市老干大学湘女文学史班的学员们:李景华(右)刘利丽(左)</p> 李景华(左)安一(右) 兰兰(左)安一(右) 安一(右) 兰兰(左)安一(右) 优秀的作品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透过残雪的作品,仍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在流动的光阴里,在这个尚未结束的时代中寻找与等待着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意义与可能性,阅读残雪的作品,我们期待从从前的那个枷锁紧固的时代,透过主人公的脚步窥见人生的可能性,汲取生的希望,打破现实的桎梏,看见人生的种种可能。<br>残雪已荣获多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候选人,作为一位世界级的文学大师,让我们一起满怀期待地向残雪女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p class="ql-block">湘女文学史班学员陈海琴(左)</p> <p class="ql-block">海琴对《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之爱,令我非常感动:</p> <p class="ql-block">她在这么高档的拍照场所拍美照,也心心念念的拿着这本书做道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让瞬间成为永恒……</p> 本次活动采取主讲人开题引导,参会者自由讨论的自由学习方式,在欢声笑语中传播与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让历史的身影与脚步踏入时代,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摩擦出新时代的火花。在这里再次感谢朱小平教授在现场透过《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为我们带来关于残雪作品的精彩赏析与讲解,让我们更加了解湖湘女性文化的独特魅力。<br>《污水上的肥皂泡》 里的 “母亲” 形象, 是一个抽象了的艺术符号, 与残雪后来大多数作品中的 “母亲” 形象及阴盛阳衰现象一样, 不但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意义, 还为她以后全部作品寻找自我的主旋律定了音。——《污水上的肥皂泡》寓言化的人性警示 蛋是一种生殖和繁衍的产物,在“母亲”的眼里,它应该是一种生命意义的象征,至少它应该是一种收获,一个结果。二十多年来,“母亲”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婚姻、生活、生命的意义,自以为找到了,实际上却是空无所有。——《雾》作品赏析 <p class="ql-block">致谢!</p> <p class="ql-block">互动提问</p> <p class="ql-block">回答问题</p> <p class="ql-block">提问</p> <p class="ql-block">回答</p> 天倪庐总经理主持人刘力女士,总结本次读书会非常精彩,并介绍了天倪庐文史读书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围绕历史文化等相关主题在周末不定期举办读书会,届时将邀请到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带领大家一同学习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也十分期待在读书会的现场见到您的身影。 <p class="ql-block"> 今天在这生机勃勃的、绽放着青春光芒的日子里,在时务学堂,在天倪庐文史读书会这样一个充满湖湘文化神韵的读书殿堂里,与大家一起分享:“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残雪作品专题讲座——暨《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 作品赏析”,感到非常愉快!</p><p class="ql-block"> 在此衷心感谢天倪庐文史读书会的热忱邀请!感谢陈家书先生、刘力女士的精彩致辞、评述和主持,以及为读书会所作的精心策划!衷心感谢天倪庐提供了这样一个热情洋溢的、充满湖湘文化氛围的会场。</p><p class="ql-block">衷心感谢各位尊敬的领导、学界名流、学术大咖、众多高朋书友莅临现场指导!</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