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阎聚福</p><p class="ql-block">图:荆麟峰</p> <p class="ql-block"> 五、爆破采石</p> <p class="ql-block"> 1977年7月,村里在村南头梢下面,清理出一块空地,给知青建新房。知青们就在村沟底下,就地取材,炸山采石垒房基,这样既省工省力还节约资金。</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们起早贪黑干了一段时间,采石的活儿到了尾声,公社支援往山上拉石头的拖拉机再拉一上午就该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 那天一早,知青们早早地起床,去灶房打上“熬三饭”,窝头主食,是定量不能多给的。饭后,我们一行扛着锹、镐、钢钎、炸药、雷管等物品,下到了村山角下沟底采石的地方。多数人开始挑选搬运炸下来的石头,准备装拖拉机。</p><p class="ql-block"> 打炮眼的人开始选位,还是我和同屋的黄华民一对,一个掌钎,一个轮锤,累了互相换一下。好像是他那天轮锤扭着了,轮到他轮锤,力气明显小了,锤到钎上一点不往下钻,看到一侧的炮眼都打好了,都在等我俩时,他有些着急了,汗是出了一头又一头。</p> <p class="ql-block"> 当三个炮眼都打好了,开始置放牛片纸筒装的矿山炸药,剥开导火索的表皮,露出线芯,轻轻地插入雷管,再将雷管塞进划开囗的炸药筒中,然后将两筒炸药送入炮眼,回填泥土并夯实,当我在操作这一切时,一些知青放下手中的工具,警惕地看着我的一举一动。</p> <p class="ql-block"> 当一切准备就绪,黄华民可能是出于好玩,提出他来点炮。他可能是意识到这是爆破而不是点鞭炮,紧张得手直发抖,烟头一直对不住已剥开的导火索线头。</p><p class="ql-block"> 两侧不远处的两处爆破点导火索在嗞嗞作响,随时都有爆炸可能,现场顿时紧张万分,喊叫声一片。随着火光一闪,终于点燃了。他丢下烟头,我俩扭头就跑,他却跑反了方向,跑向前面已点燃的爆破点!我的天!我大声地喊他往回跑!就在他扭头往回跑的同时,可能是导火索留得不够长的原因,“轰”!随着一声巨响,周爱民点燃的第一个爆破点炸开了。可能是炮眼的方向偏仰高了,炸起得碎石犹如天女散花般,竞向山上村里冲去。这才使他躲过一劫。紧接着王用和黄华民点的后两炮也响了。非常恐怖,炸起的碎石腾空而起,带着呼啸声向下四处翻落了下来,远远看去,尘土飞扬,空气中还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倒下的石头遮盖一地。</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却听着那爆炸产生的巨大轰鸣声,还有一股莫名的兴奋感。</p> <p class="ql-block"> 多年后,回忆起那一刻,都感到心惊肉跳,但在当时条件下也只能如此。好在当时我们都还年轻,天不怕地不怕,思想也单纯,不去过多地想什么。但这一切留给我们的印象,已被永远定格在我们的人生记忆中了。</p> <p class="ql-block"> 采石这段时间,苦累是家常便饭,知青们在苦累中自寻欢乐,你一言我一语,时不时地讲些笑话,逗得大伙儿开怀大笑,我曾写过一篇“吃面”文章,就是发生在这天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