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午朝门篇(崔楷瑞)

崔楷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南京故宫午门,大明皇宫正门,因“居中向阳,位当子午”而得名。此门为官员朝会的必经之地。也是传达圣旨和“廷杖”大臣的地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今天我来到了这里,玩了有趣的游戏,也了解了明代的法律知识。首先来讲一讲游戏,这次的游戏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观察城楼上柱础的位置,并想象出当时城楼的布局。第二个就是模拟大明王朝上朝时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讲第一个游戏:了解柱础的位置,并且小组内抽人答题。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小组的成员选择集体行动,四个人都走的是一边,到了上面以后,会的人要给不会的人讲解。到了下面,何老师本来是选我去答题的,但是看我们小组另一个成员在那边庆幸,然后何老师就立刻选了另外一个同学,另外一个同学也答得很好,我们也得到了学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讲第二个:模拟大明皇宫上朝时的景象。我们扮演的是文官和武官,还有家长扮演锦衣卫和监察御史在监督我们。如果走不好还要被扣掉学分。扣分的标准是:一、不能抬头。二、表情要严肃。三、不能咳嗽吐痰。四、不能大声喧哗。五、列队要整齐。六、走路要小步快走。我选文官,站在倒数第二个。其中一个锦衣卫就是我爸,我们这群“官员”,走着走着,出了一点小岔子——到了金水桥的南边,何老师在对面模拟铁鞭穿过空气的声音,但是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领头的人都没有往前走,直到何老师提醒了一下,才往前走。走到最后,监察御史和锦衣卫就要检举出两个人来扣学分,因为大家表现都很好,只能扣锦衣卫和监察御史他们孩子的学分。结果,我就这样扣了学分。但是锦衣卫和监察御史他们都是有一个学分的工钱,所以说我被扣的学分就被抵消掉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明朝,惩罚就不是扣一个学分那么简单了。这样就是仪态不整,需要被廷杖伺候,廷杖所使用的木棍,打人的那一头会用铁皮包裹着,不要以为这就完了,铁皮上面还有倒刺儿。两下就可以把你打得皮开肉绽。廷杖大臣,它还有一些小猫腻。掌印太监命人把将要行刑的官员给拖到午门外,行刑的人要看掌印太监他的脚是朝向哪边的。如果脚尖外八字的话,那就是用心打——轻一点。脚尖闭合就是用力打,是一种严刑,难以幸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我们再说回上朝,在上朝时,有很多礼仪。凌晨3点,大臣们从自己家中起床,来到御道上的办公室准备,马上就要去上朝了。到了午门的大门口,终于等到了三通鼓敲响。现在是仪仗队入宫,马上到了5点钟才敲钟,然后开午门,武官、勋贵、六部文官次第进入,在金水桥南按品级列队,等待皇帝现身。皇帝现身以后,铁鞭挥三下示意大臣可以过金水桥了。过金水桥以后要拐弯。拐到皇帝的面前来上早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步入午门,昔日帝国森严的大内,已是市民休闲的公园,真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现在这里,有跑步的,吹奏乐器的,还有各种各样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都在这里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秋天,很难想象到这个公园以前还是森严的大内呢。(1150个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手记:午朝门是中国第一个午门,他的原貌是一个“凹型”,始建于1366年,位于明故宫南北中轴线上。正门高达8米、宽6米,专供皇帝走的大门,两边还有四个相对小一点的拱门,是皇亲国戚还有文武百官走的。正门中间留下了很深的车辙印,都是几百年来皇家不断走车所磨出来的,特殊的情况下,中间正门也可以允许极少数人出入,比如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通行一次;科举状元、榜眼、探花宣布完考试成绩之后,殿试出宫后可以走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