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9月份与同学们直奔河北承德避暑山庄。</p> <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国家AAAAA级景点。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扩建,是清代皇帝避暑、理政及接待外宾的场所。避暑山庄景点分博物馆、宫殿区和苑景区三部分。</p> <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依托清代行宫遗址建立,现为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的核心展区,系统展示康乾时期宫廷生活及多民族文化交融历史。</p> <p class="ql-block"> 馆舍占地5.6万平方米,陈列面积1.3万平方米,藏有文物2.17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涵盖瓷器、珐琅器、钟表等清代宫廷文物。</p> <p class="ql-block"> 瓷器馆内展出的黄釉三彩紫绿龙大盘和青花红龙大盘等瓷器,以其独特的纹样和色彩,表现出康熙年间的宫廷制瓷水平;其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釉三彩紫绿龙</span>大盘设计精美,利用暗刻手法以及丰富的色彩装饰,展现出工匠高超的技艺与水平。</p> <p class="ql-block">黄釉三彩紫绿龙大盘</p> <p class="ql-block">青花瓶</p> <p class="ql-block">粉彩无量寿佛</p> <p class="ql-block">黄帝粉彩瓷塔</p> <p class="ql-block">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于元代传入中国,是中国工匠借鉴阿拉伯半岛“大食窑”器的制作工艺发展起来的。明代臻于绚烂, 清代乾隆发展达到巅峰。掐丝珐琅器造型典雅庄重,纹饰纤细婉转,釉料晶莹璀璨,与繁密的金饰交相辉映,呈现出犹如宝石镶嵌般华美瑰丽之势,彰显出皇家的雍荣华贵。</p> <p class="ql-block">掐丝珐琅海屋添筹大瓶</p> <p class="ql-block">掐丝珐琅九狮纹三足炉</p> <p class="ql-block">掐丝珐琅坛城</p> <p class="ql-block">掐丝珐琅葫芦形九佛龛</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展出的钟表是清代皇家园林中重要的钟表收藏地,现存珍贵钟表多为18世纪,涵盖机械制造、装饰艺术等多个领域。 </p> <p class="ql-block">英国铜鎏金四象塔式自鸣钟</p> <p class="ql-block">英国玳瑁饰银花自鸣钟</p> <p class="ql-block">法国嵌白石座自鸣钟</p> <p class="ql-block">英国造铜鎏金山羊表</p> <p class="ql-block"> 宫殿区位于南部,含正宫、松鹤斋等建筑,用于处理政务和居住,风格朴素庄重。</p> <p class="ql-block"> 屏掛屋主要陈列了各类清代宫廷屏掛,这些屏掛以珍贵材质和精湛工艺著称,常见于宫殿区的陈设。 </p> <p class="ql-block"> 澹泊敬诚殿是清代承德避暑山庄的正殿,始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改用楠木建,故别称楠木殿。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采用单檐歇山卷棚顶形制,殿前建有外、内午门及朝房、乐亭,后方连接四知书屋与寝宫等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四知书屋是清代帝王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既是皇帝上下朝更衣的便殿,也是接见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班禅六世等少数民族领袖的外交场所,乾隆曾在此用蒙语、藏语与使者交谈。嘉庆帝题写的“刚柔相济政胥协”条幅仍存,印证清帝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p> <p class="ql-block"> 烟波致爽殿曾是清朝皇帝的寝宫,以“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得名。该殿见证了清王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嘉庆、咸丰两位皇帝在此病逝,咸丰帝在此批准了《北京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咸丰帝曾携后妃避难于此,使其成为晚清政治动荡的象征性场所。</p> <p class="ql-block"> 云山胜地位于烟波致爽殿后,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楼内无常规楼梯,而是通过外部假山磴道通行。二楼西暖阁设有佛堂莲花室,楼下设有戏台,康熙帝曾题名“文明福地”。 因其踞岗背湖的地理位置,可瞰群峰云雾,中秋月夜常被后妃用作祭月祈福场所。楼北设岫云门三间,穿过即可到达湖区。建筑与周围山石、树木融合,形成“曲径通幽”的意境。 </p> <p class="ql-block"> 云山胜地内的戏台设计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舞台与观众席通过通道连接,既满足演出需求,又方便观众进出。戏台下方设有地井和天井,可配合剧情进行特效表演(如“神鬼从地下升腾”或“天降异物”)。 </p> <p class="ql-block"> 岫雲门位于避暑山庄宫殿区北侧,是烟波致爽殿与云山胜地楼之间的通道,属于山庄建筑群的后部区域。 该门采用传统青砖灰瓦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与宫殿区整体建筑基调一致,体现了朴素淡雅的皇家园林特色。岫雲门作为宫殿区与苑景区(湖区、平原区、山区)的分界线,既是后宫禁地的出口,也是连接山庄核心区域的交通节点。</p> <p class="ql-block"> 四面云山位于避暑山庄之巅,环山游览车可到达这里。四面云山云雾缭绕,群山环抱,仿佛置身于仙境。登上四面云山,可俯瞰整个避暑山庄美景,更是拍照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 二马道是山庄西北部宫墙上的核心观景点,以兼具军事防御功能与绝佳视野著称,往北向下俯望,外八庙(小布达拉宫)全景及承德市区与周边自然景观近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站在二马道上向东望便是棒槌山、蛤蟆石等自然奇观,还可一览武烈河风光。</p> <p class="ql-block"> 青枫绿屿是承德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二十一景,位于北枕双峰亭与南山积雪亭之间,以枫林景观和悬崖庭园为特色,始建于1709年,是游客游览的重要景点。此处霞标由康熙皇帝题名,乾隆在此赋诗:“疏幕几重当昼卷,遥山三面送青来”,生动描绘了登高远望的视觉体验。</p> <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湖泊区由泉水及西北山峦的溪流汇集而成,现存水面约500亩(约33公顷)。通过长堤和洲岛分割为西湖、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及半月湖八处水域,统称“塞湖”。<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泊区有热河、烟雨楼、金山、文津阁等主要景点组成,这些景点分列河道两岸,游客乘摆渡船才能到达。</span></p> <p class="ql-block"> 乘坐皇家游船时,尤如穿越回那个时代,在蓝天碧水间,感受到“塞北水云乡”的诗情画意,体会到皇帝的闲情逸致,真正品味到了避暑山庄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人工撑杆的船在水面缓缓行进,撑杆人技艺娴熟,竹篙挺直,入水有力,船行如诗 ,两岸绿树成荫,景色迷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金山位于承德避暑山庄澄湖东侧,是康熙帝南巡后仿江苏镇江金山寺建造的人工景观。该景观建于康熙四十二年,由山石堆砌而成,三面临湖一面临溪,整体造型如紫金浮玉镶嵌湖中。俯瞰湖中往来穿行的游船,与岸柳、古建筑构成了一幅完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 烟雨楼为乾隆三十六景之一,为双层楼阁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红柱青瓦,四周环廊,二层悬乾隆御书“烟雨楼”金匾。烟雨楼附属景观包括青杨书屋(皇帝读书处)、对山斋、八角轩、翼亭等,西南侧叠石山下设迂回洞穴,登上山顶六角亭,周围景物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烟雨楼周围景点布局错落有致,融合江南园林的秀美与北方皇家园林的恢弘,夏秋季节湖面烟雨缭绕时最具诗画意境,通过曲桥与如意洲相连,体现了清代皇家园林“移天缩地”的造园理念。</p> <p class="ql-block"> 从热河景点下船,就是避暑山庄的核心水源,泉水从湖底涌出,经九曲桥蜿蜒流向各处湖泊。</p> <p class="ql-block"> 九曲桥造型独特,桥畔设有采菱舟等雕塑,乾隆曾在此题诗描绘江南风情。 这里的湖水冬季不结冰,夏季清凉宜人。</p> <p class="ql-block"> 站在九曲桥上,远望就是永佑寺舍利塔(又称六和塔)。该塔由乾隆帝为报母恩于1754年仿杭州六和塔和南京报恩寺建造,<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角九层密檐式结构,通高66米,</span>历时十年完成。该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清代皇家建筑的代表。 </span></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园林的巅峰之作,更是一部浓缩的“半部清史”,承载着康乾盛世的辉煌与帝国衰落的沧桑,但凡来过这里的人,均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与永恒。</p> 编辑:华山 <p class="ql-block">摄影:华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