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博物院、小雁塔游记

行思青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025年5月28日,今日结束西安出差乘高铁回廊坊,候车期间决定就近旅游,在“大众点评”上评估后,选定了西安博物院,那里还有小雁塔,选择骑行,到后看时间约上午八点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正门进入后,见展馆前有一雕塑,感觉这个位置适合拍照打卡。请一位路过的老兄帮我拍照,他拍完后说另一个位置拍照更好,带我到不远处,后面背景是小雁塔。我们互相拍照打卡,他摆出了个马步拉弓的姿势。回到展馆前,边走边聊,这位老兄是住在附近的本地人。他要我帮他录一段视频,我拍录时他昂首阔步走了一段,形态很健康乐观,呵呵,是应有的退休好状态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进入展馆,我注意到展馆的穹顶非常美观。迎面的展厅主题是长沙窑瓷器展。查百度资料,长沙窑是唐朝著名的三大瓷窑之一,开创了“南青北白长沙彩”的彩瓷时代。长安是盛唐的都城,在陕西西安看湖南长沙的瓷器展,呵呵,不违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长沙窑出品的瓷器主要是民生用品,饮食器具、文房用品、塑玩造像等承载着唐人的烟火日常。看着展柜中的碗盘壶罐等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简朴的造型和色彩,感觉很亲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看到展柜中有两个瓷枕,感觉尺寸不大,思忖是摆件还是唐人生活中实际用品呢?这枕在上面,不小心会滑落啊!瓷枕旁有一个标为“扑满”的瓷器,上面有一扁孔,感觉像个储钱罐。查百度果然是古代的储蓄器具,通常由陶土制成,顶部设有投币孔,底部无出口,钱币装满后需敲碎取出,因“满则扑之”,故名“扑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看唐代瓷器制作流程图,原料中有“梅土”,百度查“梅土”没有找到可信的词解。查deepseek,给出的解析:“梅土”是唐代长沙窑为了克服本地胎土缺陷而创造性使用的一种白色化妆土。哈哈,我想到了女孩们化妆前往脸上打的粉底,“梅土”为长沙窑的工匠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画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展柜中有多组小巧精致的动物塑像,我想这些也许像我小时常玩的彩绘泥塑玩具,是否也是唐代儿童把玩的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百度资料:唐代主要有三大瓷窑,“南青”的越窑,在今浙江宁波。“北白”的邢窑,在今河北邢台。“长沙彩”的长沙窑,在今湖南长沙。长沙窑的釉下彩绘,在单色釉的基础上创新出了多彩釉技法。很喜欢展柜中一组釉下彩的罐碗瓶,我想:如果退休在乡村居住,生活中用这样一套瓷器,会感觉很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隔壁展厅内主要是石佛像,看到一盘龙石柱和卧狮石雕,感觉很奇特,拍照留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出一楼展厅上二楼,看到“奇遇三星堆”主题展厅,入内观看都是三星堆主要文物的复制品。呵呵,那个像现代方向盘的青铜太阳轮,曾让很多人认为三星堆来自外星文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青铜大鸟头,古人应有现实中的巨鸟参照吧?青铜歪头人像,有学者考证其帽与彝族帽子相近,那三星堆是否是古彝人的遗留?青铜戴冠纵目面具,想起李白《蜀道难》中那句诗:“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和鱼凫是传说中的两位古蜀王,蚕丛教养蚕,鱼凫教捕鱼,其中蚕丛是首位蜀王,其形象特征是纵目,这个面具是否是祭祀蚕丛的呢?黄金面具,古蜀人是怎么淘金的呢?这个面具是否是蜀王专属呢?且观且思,感叹华夏历史的悠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看到著名的青铜大立人和戴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像,呵呵,确感觉像外星人!神秘的三星堆,方便时一定要去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出三星堆主题展厅,见楼下有很多游客围着地板上的地图听导游讲解,刚入馆时没有注意到脚下的地图。这是自秦到明清时历代长安的主要区位图,长安是我国建都朝代最多的古城,有十三朝先后在此建都,可惜地上文物多毁于朝代更替的战乱,但地下文物极为丰富,故有“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之说。有博主调侃:西安修地铁的速度,取决于文物考古的进度,一铲子下去,公主墓!清理完了,再一铲子下去,宰相墓!哈哈,将军墓更是多到数不过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二楼另一个展厅是以“天地之灵”为主题的玉器展,广义的玉泛指温润有光泽的美石。“玉不琢不成器”,观琢美石所成的玉器,总是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玉杯、玉瓶、玉猪、玉鹰首,这些西安出土的玉器,都非常精美。那个精美的玉杯看介绍为西安杜陵出土。百度查资料,杜陵是西汉宣帝刘询之墓,我知道他是西汉既有传奇故事又颇有作为的帝王。幼儿时在狱中,后流落民间,被权臣霍光寻到拥立为帝,大臣提议把霍光之女儿嫁给他为皇后,他却“故剑情深”不忘平民之妻许平君,且立其为皇后,并创造了“孝宣之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玉作为饰品大体可分为冠饰、发饰、项饰、身饰、腰饰和嵌饰,看到一玉组佩非常精美,拍照留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展柜中看到一组非常精美的玉带钩,这是古人的腰带扣,想想要是作为现在腰带扣的装饰,是不是可以秒杀那些奢侈品牌的腰带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下了二楼去地下一楼展厅,这里是古都西安的主题展。展厅中央有一古长安城的模型,墙上大屏幕播放着古长安城的布局介绍。我知道日本的古京都是仿古长安而建,不知道现在的日本京都是否还有古长安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在人们常把购物说成“买东西”,看了古长安的布局介绍,明白了“买东西”的来历。原来古长安城的市场分为“东市”和“西市”,人们购物要么去“东市”,要么去“西市”,久而久之,购物就成了“买东西”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墙上有丝绸之路图,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长安是世界最富庶的中心,迢迢远路通长安啊!现在的一带一路,正在复兴着汉唐盛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周秦文明”主题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出土于周朝的各种青铜器。认知中不了解为什么古人铸很大的青铜鼎,看介绍了解到,鼎为饮食器,祭祀时将牲煮熟后盛放于鼎,而祭祀天子和公卿要有牛羊豕,我想:这些大牲畜煮熟了就需要大鼎盛了。另周礼祭祀中除了鼎还有簋,簋用来盛放煮熟的黍稷稻梁等饭食,北京有个著名的餐饮街区“簋街”,现在明白了原来“簋”是古代的食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看到一名为“甗”的青铜蒸煮器,它有两部分组成,下部煮水以产生蒸汽的称为“鬲”,上部蒸食物的称为“甑”。想起陕西有一小吃名为“甑糕”,应是古人以“甑”蒸糕而得名。看到这个“甗”的蒸煮器,可以想象古人做饭的场景,在“甗”下燃起柴火蒸煮食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青铜饮酒器主要有爵和觚,看系列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君臣饮酒多用的就是爵和觚。哈哈,这东西如果现代做成铜石酒具,宴请时使用,是不是很有古风的感觉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看到一出土于阿房宫的玉杯,较前面看到杜陵出土的玉杯更加精美!唉,想到项羽破秦火烧阿房宫,毁了多少好东西啊!相比较,刘邦的“约法三章”更得民心,这也是最终刘邦胜项羽而得天下的一个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展柜中的出土的周秦时期的陶器,应是那个时期平民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具,青铜器太贵重了,普通人是用不起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展柜中的一只“彩绘百枝陶灯”出土于汉代,样子非常精美。虽是陶制,我想:这么精致的陶灯应是王侯公卿所用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一面墙上的展柜中有很多面铜镜,这些铜镜的背面图案都非常精美,如果有现代工艺的铜镜摆件,放在家里感觉也很好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汉唐风采”主题展厅,看到一排唐代仕女塑像,每个仕女梳着不同的发型。呵呵,随着华夏复兴,文化自信,这些发型会不会再次成为当今的时尚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看到展柜中精美的唐三彩瓷器,想到它们多是唐代官员按品级随葬的冥器。周秦是青铜器随葬,到了唐代换成了唐三彩瓷器,这也彰显了朝代冥器的变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展厅展品极为丰富,时间所限不能尽观尽思。出展馆去看小雁塔,博物院内景致非常幽静,沿路走不远,即看到小雁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来到小雁塔前,塔只能外观不能入内,感觉小雁塔比昨天看的大雁塔要高,看标牌介绍为十五层,建于唐景龙年间,晚于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围着小雁塔转了一圈观看后,沿博物院东侧路往回返,注意到院内池中有很多金鱼,站在池边观赏良久后出博物院,结束了西安之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