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杭州启程往故乡的方向,本是一场归心似箭的归途,却因中途驻足丽水,意外撞进了一片藏着千年诗意与山水灵秀的秘境。缙云仙都的云雾绕着鼎湖峰流转,似是仙人遗落的水墨长卷;河阳古民居的马头墙顶着岁月风霜,一砖一瓦都在诉说旧时光的故事;古堰画乡的瓯江水泛着粼粼波光,将古镇的烟火气晕染成流动的画卷。这一程不期而遇的风景,成了归途里最惊喜的注脚,也让我迫不及待想把这份遇见,揉进文字里与你分享。</p> <p class="ql-block"> Day01:第一站小赤壁,小赤壁又名白岩,绝壁陡峭,东西横亘约650米,崖壁褐白相间,远望又如焰火烧过,酷似长江赤壁,因规模较小,故名小赤壁。</p> <p class="ql-block"> 小赤壁的美,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传说的完美融合。沿着溪畔步道前行,一侧是潺潺溪水,一侧是陡峭石壁,绿树成荫,清凉宜人。而那绝壁之上,有一条长约650米的龙耕路。相传东汉时期,刘秀在称帝前被王莽军队追杀至此,危急时刻,九曲练溪中跃起金龙,用身躯在陡壁上耕出这条石廊,助刘秀脱离险境。踏上这条天然栈道,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惊险与神奇。</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还有许多独特的景观,如西边山巅形态酷肖的“婆媳岩”“舅轿岩”,赤壁下昆潭中奇石错落的“小蓬莱”等。山水相融,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风光旖旎的画卷。此外,这里还是《庆余年》等多部影视剧的取景地,漫步其间,或许能找到剧中熟悉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途中有响洞,又称响岩洞,位于仙都好山的东南麓,行人路过洞口,能听到洪亮的回声,而且用石头敲击洞壁,响声如鼓,因此得名“响岩洞”。洞底呈坡形,洞内空间较大,可容纳数十余人。</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倪翁洞,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倪翁洞原名初阳谷,因传说老子的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助越灭吴后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洞内有“一阳射三洞”的景观,即早晨阳光会穿过灯柄洞、米筛洞、读书洞,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洞外有问渔亭,建在形似莲瓣的青莲石上,相传是为纪念明代樊献科访友迷路、借问渔夫之事。附近还有君子石,原有南宋嘉定年间摩崖和南宋状元王十朋“游仙都”诗刻等。</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独峰书院,朱熹讲学地,对缙云古代的文化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当地重教尚学风气的形成。1985年和2011年,独峰书院先后成为缙云县和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若说江南的美是婉约的画卷,那朱仙潭便是画卷里最灵动的一笔。踏入这片秘境,仿佛闯入了时光放缓的角落,每一处景致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 沿着青石小径漫步,耳畔是潺潺流水声,眼前是澄澈的潭水映着青山绿树,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微风拂过,带着草木的清香,瞬间洗去所有疲惫。偶有飞鸟掠过水面,激起圈圈涟漪,动静之间,皆是诗意。</p> <p class="ql-block"> 哈哈,这个“🐖”牵“🦌”的创意也太妙了吧!虽然没赶上原版“老汉牵牛”,但这么一改编,既有专属感又超有画面感,瞬间把小遗憾变成了朱与陆的独一份趣味纪念,必须给这个脑洞点个赞哦。😐😐</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版的“老汉牵牛”</p> <p class="ql-block"> 走累了,便在潭边石阶上坐下,看云卷云舒,听虫鸣鸟叫,任思绪随流水飘向远方。朱仙潭的美,不争不抢,却足以让人念念不忘,这大概就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也是我们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 第五站:踏入仙都观的刹那,尘世的喧嚣便被山门轻轻隔绝。青瓦覆着岁月的苔痕,朱漆门扉映着参天古木,风穿过檐角铜铃,摇出满院清越,仿佛是山灵在此久候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 观内有招隐洞,上洞矮小,相传有樵夫遇仙的故事;下洞高大宽敞,可容百余人,洞后石壁有古代八大神医雕像。</p> <p class="ql-block"> 观内石阶蜿蜒,每一级都似浸着千年的沉静。殿宇依山而建,飞檐翘角探向云端,与身后的黛色峰峦相映成趣。香火轻烟袅袅升起,混着草木的清香,漫过供奉的神像,也漫过游人浮躁的心。</p> <p class="ql-block"> 离观时回望,夕阳正为仙都观镀上一层暖金。这方藏于山水间的秘境,不问世间纷扰,只以千年的沉静,待每一个寻幽而来的人。</p> <p class="ql-block"> 第六站:暮色漫过仙都的青峦黛影,寻味的脚步停在了缙云烧饼总部——这里不仅是游客必到的打卡地标,更是藏着地道烟火气的小吃天堂。</p> <p class="ql-block"> Day02:第一站打卡鼎湖峰景区,赴一场山水与古风的千年之约。还未走近,便被那座直插云霄的鼎湖峰震撼,孤峰凌云,如柱如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像极了仙人遗落人间的玉簪。乘一尾竹筏缓缓划入湖心,两岸青山如黛,碧水如镜,将峰峦、竹筏、行人都揉进了这幅流动的青绿山水长卷里。站在筏上,看微风掠过湖面泛起涟漪,听远处鸟鸣与水声和鸣,恍惚间竟不知自己是在画中,还是画外。</p> <p class="ql-block"> 在挂满书法长卷的竹亭里小坐,看墨色在绢布上流转,字里行间尽是古人的诗意情怀。那一刻,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的风,感受到那时的人对这片山水的钟情。</p> <p class="ql-block"> 若你也爱山水,恋古风,鼎湖峰定是你不容错过的打卡地。来这里,写一篇属于你的“千年山水诗”吧!</p> <p class="ql-block"> 循着古朴气息,我们来到了黄帝祠宇。红墙黛瓦映着青山,檐角飞翘似载着千年故事,推开厚重木门,香火气息里满是庄重。在这里打卡,不只是定格风景,更是与华夏文明的根脉完成一次温柔的联结,这份震撼与敬畏,值得永远珍藏。</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 午饭后,我们来到岩宕书房,这座千年的采石遗址,经历人工开凿与自然雕琢,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奇观。古老遗址与现代设计的巧妙融合,使其成为兼具历史底蕴与时尚气息的文化地标。如今,这里已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打卡地,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访,见证时光与创意的完美对话。</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河阳古民居,这里不是寻常的江南古镇,而是流淌着朱氏血脉的家族印记,每一步都像在与先祖的足迹重叠。</p> <p class="ql-block"> 走在祠堂旧址旁,仿佛还能听见旧时族人议事的声息;天井里的老桂树年年开花,香气或许仍如百年前那般,萦绕着族人团聚的温馨。不必刻意寻找什么,只需静静站在马头墙下,看阳光斜洒过雕花窗棂,便懂了“根”的意义:它不在族谱的文字里,而在这方水土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在我们朱氏后人回望时,心头那份踏实的归属感里。</p> <p class="ql-block"> Day03:踏入古堰画乡,仿佛跌进一幅流动的水墨丹青。千年通济堰静静卧在瓯江之上,青石板路蜿蜒过白墙黛瓦,乌篷船推开粼粼波光,桨声里尽是江南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 沿着瓯江漫步,江水悠悠,岸边的茅草亭颇有野趣。远处青山如黛,与江水相映成画,忍不住在此驻足,任江风拂过脸颊,把所有的浮躁都吹散在这一江碧水里。</p> <p class="ql-block"> 从堰头来到画乡老街,画风陡然活泼起来。青石板路两旁,商铺林立,连“蜜雪冰城”的可爱雪人都融入了古街的风情。在这里,既能感受古朴的市井气息,又能尝尝时下的网红美味,古今交融的趣味,在舌尖与眼前同时上演。</p> <p class="ql-block"> 而画乡之所以为“画乡”,少不了艺术的浸润。在画室聚集地,随处可见支着画架的创作者,他们以瓯江为纸、山水为墨,将眼前的美景化作笔下的丹青。站在其中,仿佛自己也成了画中的一角,艺术的气息在空气里流淌。</p> <p class="ql-block"> 最后,在“巴比松”艺术地标前,以蓝天碧水为背景,尽情舒展双臂。这里是艺术的乌托邦,也是旅人的诗与远方,来过,便知何为“一步一景皆入画,一眼千年尽是情”。</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浙里漫游终至尾声,缙云仙都的仙气还萦绕心间,河阳古村的千年烟火又暖了心怀,古堰画乡的笔墨丹青定格了美好。<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机里存满了山水与烟火,心里装着满溢的松弛,暂别是为了下次更好的出发,这份江南记忆,先好好珍藏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