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午近9时左右,秋日的阳光斜洒在金色的陶瓷瓦片上,“红星酿酒”四个字象是被刻烙在匾额的骨子里,黑底金书、沉稳有劲,深刻庄严表达了对质量与诚信的承诺,仿佛这不仅是一块匾额,而是“工匠精神”对质量的诺许。</p><p class="ql-block"> 秋日的阳光柔和地洒在田野、树梢、屋檐上,把一切都染得温柔而暖阳,秋风微微袭来,带着醇醇的酒香,似乎那是从明清时走来的脚步声,一步一酿造,一步一醇厚……!</p> <p class="ql-block">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浮雕,匠工们弯腰曲背,蒸粮、拌曲、入窖,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千年的智慧。金色牌匾上“北京二锅头酒博物馆”几个字熠熠生辉,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古老传统技艺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我放慢脚步,细心的品读,仿佛怕惊扰了那些正在劳作的古人,他们用汗水酿出的不只是酒,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执着与信念。</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便是“北京二锅头酒研究院”的门楼。红绿相间的屋檐下,石狮子静静守候。</p><p class="ql-block"> 一位穿红衣的女士站在门前微笑,那笑容像是被阳光酿过的,温暖而通透。 我不由的笑着拍下这一刻。</p><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灰尘,台阶和花台都被擦洗过了,非常的卫生干净。让人忍不住想多待一会儿,多懂一点酒文化。</p> <p class="ql-block"> 走进现代化车间,不锈钢设备闪着光,管道纵横如血脉。头顶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像是节日的祝福,也像是传统的守望。阳光透过高窗洒进来,落在干净的地面上。我看见的不只是效率,更是一种态度:用最先进的方法,守护最古老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中央的酿酒设备静静运转,阀门开合间,是科学与经验的对话。木质托盘整齐排列,像在向传统致敬。天花板上的红灯笼不只为了装饰,更像是提醒: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了从哪里出发。</p> <p class="ql-block"> 一位女士穿过厂房,脚下是整齐排列的酒坛,像一幅流动的画卷。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坛子与时间的低语。我忽然觉得,这样的厂房,不只是生产酒的地方,更像是酿造生活的道场。</p> <p class="ql-block"> 圆形装饰上写着“红里高照”“年份二锅头”,展柜里陈列着不同年份的酒瓶,金栏环绕,灯光柔和。一位女子静静伫立,目光流连于瓶身之上。她看的或许不只是酒,而是某一年的春天,某一次团圆,某一段被酒香浸润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年份展柜依次排开,从2014到2022,像一条时间的长廊。每一年的酒,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那位站在中央的女性,目光沉静,仿佛在回望这些年来的变迁。酒在变,人在变,但那份对品质的坚持,始终未变。</p> <p class="ql-block"> 她站在“北京二锅头技艺的传承”展板前,指尖轻触文字,像是在抚摸一段历史。红五星在展板上闪耀,暖光洒在肩头。我站在她身后,没说话,却感到一种共鸣——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接住这份传下来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 一间中式餐厅里,红桌圆窗,雕花映影。一位女子举起酒瓶,准备为家人斟酒。那瓶酒,也许就来自刚才看到的酒窖。她倒的不只是酒,更是团聚的滋味。酒入杯,话入心,生活的质量,原来就藏在这一个个微小的仪式里。</p> <p class="ql-block"> 她端坐在屏风前的桌边,菜肴已上齐,她正缓缓倒酒,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一件艺术品。那一刻我懂了,喝酒不是为了醉,而是为了醒,清醒地感受生活,清醒地珍惜当下。</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