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挖掘红色文本的育人价值,提升教师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能力,2025年9月16日上午,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六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开展了集体教研活动。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全程参与。</p> <p class="ql-block"> 一、集体备课:聚焦目标,研磨细节</p><p class="ql-block"> 活动前期,六年级语文备课组以“如何让红色精神在课堂落地”为核心,开展了集体备课。备课组首先深入解读教材,明确两课时的教学定位:第一课时侧重“梳理事件脉络,感知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把握“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情节;第二课时聚焦“品味语言细节,体悟精神内涵”,通过品读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理解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p><p class="ql-block"> 在具体教学环节设计上,老师们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展开讨论,最终确定多项教学策略:第一课时采用“情节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脉络,结合“狼牙山地形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理解“诱敌上山”的艰难;第二课时通过“角色朗读”“关键词品析”“影视片段辅助”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五壮士跳崖前的决绝。同时,备课组统一了两课时的作业设计,确保教学目标连贯落地。</p> <p class="ql-block"> 二、课堂执教:同课异构,各展风</p><p class="ql-block">采</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安排两位骨干教师分别执教两课时,呈现“同课异构”的精彩课堂。</p><p class="ql-block"> (一)麦秀玲老师执教第一课时:理脉络,初塑形象</p><p class="ql-block"> 麦老师以“什么样的人才称之为壮士”为导入问题,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的图片,迅速将学生带入红色情境。课堂中,她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情节梳理表”,并通过“小组展示+教师点拨”的方式,明确五壮士的行动路线。在分析“诱敌上山”环节时,麦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崎岖”“悬崖峭壁”等词语,结合地形示意图想象环境的险恶,进而理解五壮士的勇敢。课堂结尾,麦老师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下对五壮士的初步印象,学生们用“无畏”“坚定”“机智”等词语表达感受,初步达成“感知人物形象”的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二)谢琼妃老师执教第二课时:品细节,悟精神</p><p class="ql-block"> 谢老师承接第一课时内容,以“五壮士的哪些举动让你震撼”为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在品读“痛击敌人”部分时,她让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关键词概括自然段内容,并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通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的递进式朗读,让学生感受五壮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在分析“英勇跳崖”环节,谢老师播放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片段,随后引导学生聚焦“昂首挺胸”“壮烈豪迈”“惊天动地”等词语,讨论“五壮士为什么选择跳崖,而不是投降”。学生们结合文本与历史背景,纷纷表达“他们不想让敌人活捉”“他们要守住军人的尊严”等观点,深刻体会到五壮士的爱国情怀与牺牲精神。课堂最后,谢老师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五壮士的生平故事,为后续的“红色故事分享会”做准备,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衔接。</p> <p class="ql-block"> 三、评课研讨:聚焦问题,共促成长</p><p class="ql-block"> 课堂展示结束后,全体参与教师围绕两堂课展开集中评课,由六年级组备课组长雷巧婧老师主持。</p><p class="ql-block"> (一)授课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 麦老师首先反思第一课时的教学:“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梳理情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时,时间分配不足,部分学生未能深入理解。”谢老师则表示:“第二课时的朗读环节效果较好,但在处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时,我的引导不够灵活,未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两位老师均提出了后续的改进方向,展现出鲜明的反思意识。</p><p class="ql-block"> (二)教师评课</p><p class="ql-block"> 参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方法有效性”“学生参与度”三个维度展开评价。老师们一致认为,两堂课均实现了预设教学目标,麦老师的“情节梳理表”和谢老师的“关键词品析”策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如第一课时可增加“学生模拟五壮士行动路线”的互动环节,增强体验感;第二课时可引入“五壮士战友的回忆”等补充资料,丰富学生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总结语:以研促教,传承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教学副校长梁青荣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亮点:“麦老师的课堂注重‘基础夯实’,通过清晰的任务设计帮助学生掌握文本脉络;谢老师的课堂侧重‘情感深化’,通过多元朗读和情境创设,让红色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同时,梁副校长也强调:“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既要‘走进文本’,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情感;也要‘走出文本’,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今天的我们该如何传承英雄精神’,这是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向。”他指出,本次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定方向、课堂执教展实效、评课研讨促提升”的模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探索了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路径。两节课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深入解读文本、精准设计活动、关注学生情感,才能让红色经典“活”起来,让英雄精神真正浸润学生心灵。</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