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五十五:我敬重的指导员—洪汉深

曲仁(红工)家园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我敬重的指导员——洪汉深</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谭建文</font></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茶山矿,韶关)</font></div> <br> 1975年,我被招工来到韶关红工矿务局四矿(后改为曲仁矿务局茶山矿),矿里安排新工人工作时,我被分到了掘进五队。这是一支新组建的队伍,除了队干部和值班长是老工人外,其余全是新面孔。我在这个队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仅仅两年多,但有一个人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就是队里的洪汉深指导员。<br> <br> 20世纪70年代,井下采掘队也被称作“连队”,队里的党支部书记便是指导员。掘进五队的职工们都习惯亲切地称呼洪汉深书记为洪指导员。洪指导员是汕头潮阳人,是文革前的老初中生。他口才出众,文笔也很好,为人和蔼可亲,办事公正公平。<br> <br> 那时,煤矿每个前线连队都配备一名宣传员。队里选拔宣传员时,洪指导员决定让每个班推选一人,每人写一篇广播稿,并用毛笔抄写出来,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来确定人选。当时,我所在班的班长推荐了我。我按照要求写了一篇关于班里新工人提高工效的表扬稿,用毛笔认真抄好后交给了洪指导员。经过竞选,我幸运地当上了队里的宣传员,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同时也对洪指导员这种公平竞争的选拔方式敬佩不已。<br> <br> 洪指导员还喜欢和职工们喝茶聊天,他总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渗透思想政治工作,巧妙地解决职工们存在的思想问题。井下采掘队的工作强度极大,而且还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新工人刚开始下井时很不适应,不少人都产生了畏惧情绪,有的请病假不上班,有的甚至想打道回府回农村。针对这些问题,洪指导员加强了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他利用休息时间,经常到职工宿舍,和新工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谈心。他会讲述老工人扎根矿山、不怕苦不怕累,为国家出好煤、多产煤的先进事迹,以及发展广东煤炭生产的重要意义。在洪指导员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下,队里新工人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在老工人的带领下,大家出满勤、干满点,每月都能出色完成矿里下达的任务,成为了掘进系统里的最强队伍。<br> <br> 洪指导员始终严于律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经常下井到工作面,打炮、装矸子、搭棚等工作样样都干在前面,即使汗水湿透了衣服也不停歇。队里每个月都有完成任务的奖金,可他从来都不拿一等奖。记得有两次有提一级工资的指标,他作为1959年参加工作的老工人,工资级别才四级,本来是有条件提工资的,但他一次都没有要,而是把指标让给了垱头工人。洪指导员家里有五口人,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家庭经济挺困难的。有一次我问他:“您家庭这么困难,怎么不打报告给矿工会要点困难补助呢?”他只是笑笑说:“还有比我更困难的家庭,我不能要这个困难补助啊。”后来,洪指导员当上了管福利的副矿长,矿里建起了几栋职工住宅楼,按他的资历,完全可以住一套新楼房,但他一家五口却还是一直住在一间半的平房里。<br> <br> 在我的记忆中,洪指导员无论是作为基层干部还是矿领导,都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为政清廉,从不谋取私利,他是我一直敬重的老领导。</div> <font color="#ed2308">已发表文章:</font><br><br>征文一:朝花坪拾 赵武(花坪水厂,佛山市)<br><br>征文二:肖伯的故事 肖玉平(茶山矿,珠海市)<br><br>征文三:家庭传承的精神之光 唐贤智 (大塘山矿,深圳市)<br><br>征文四:“煤矸石”里的矿山爱情 黄耀辉(红尾坑矿,肇庆市)<br><br>征文五:“两记耳光”的矿山故事 黄耀辉(红尾坑矿,肇庆市)<br><br>征文六:地层深处:光与尘的组诗 曾佑平(佛山市三水区作家协会副主席)<br><br>征文七:花坪散记 沈建平(花坪矿,深圳市)<br><br>征文八:“家属工”在煤矿生产中的艰辛与功劳 彭良武(茶山矿,韶关市仁化)<br><br>征文九:登尖公山 彭广容(茶山矿,韶关市)<br><br>征文十:留级生老王 方韶英(花坪矿,汕头市)<br><br>征文十一:山稔花的故事 唐桂生(局建工队,深圳市)<br><br>征文十二:忆二叔,讲矿事,望前路 王文宗(茶山矿,河南省洛阳)<br><br>征文十三:全国劳动模范曹庭顺事迹 彭良武(茶山矿,韶关市仁化)<br><br>征文十四:故乡安好 石龙生(田螺冲矿,现居澳洲)<br><br>征文十五:茶山--矿山之殇 陈宇新(茶山矿,现居美国旧金山)<br><br>征文十六:十二孔上的暖阳 王文姣(花坪矿,佛山三水市)<br><br>征文十七:云顶矿记:褶皱里的光阴 胡春毅(云顶矿,广州市)<br><br>征文十八:回忆我矿山的文艺生活 陈红燕(红尾坑矿,佛山市高明)<br><br>征文十九: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黄丽萍(曲仁矿务局,惠州市惠东)<br><br>征文二十:我的生平述略 谢子光(格顶矿,去世)<br><br>征文廿一:河源新丰江库区三个移民队遗留问题的概述 林友则(曲仁矿务局,广州市)<br><br>征文廿二:花坪的山 方韶英(花坪矿,汕头市)<br><br>征文廿三:难以忘怀的茶山矿采煤三队 陈立能茶山矿,深圳市)<br><br>征文廿四:曲仁格顶矿小学的由来 刘石中 (格顶矿,深圳市)<br><br>征文廿五:人间有味是清欢 卢宽萍、卢建成姐弟(花坪矿,韶关市)<br><br>征文廿六:你鼓舞了我 尹捍红 (云顶矿,深圳市)<br><br>征文廿七:暖居 刘粤明 (田螺冲矿,韶关市)<br><br>征文廿八:我的矿山情结 谢奕群 (矿务局,韶关市)<br><br>征文廿九:丹霞山青春之旅 杨春青 (茶山矿,深圳市)<br><br>征文三十:学校足球队:来自矿区的骄傲 李建华(花坪矿,广州市)<br><br>征文三十一:我的父亲是矿山教师 钱伟琨 (茶山矿,汕尾市)<br><br>征文三十二:追忆“曲仁工大”的光辉历程 潘力(矿务局,深圳)<br><br>征文三十三:矿山生活的回忆和眷恋 郭熙兴 (局工会,韶关)<br><br>征文三十四:梦回格顶 江萍 (格顶矿,东莞市)<br><br>征文三十五:永远的曲仁云顶矿 段辉明 (云顶矿,东莞市)<br><br>征文三十六:那些带着煤屑味的70年代记忆 李雁辉 (茶山矿,潮州市)<br><br>征文三十七:用青春拥抱时代,曲仁矿务局共青团工作 张建平(局团委,韶关市)<br><br>征文三十八:从煤窑工的第一声呼喊照见的信仰 郑少斌(云顶矿,汕头市)<br><br>征文三十九:记恩师蔡明金 林翠华 (茶山矿 深圳)<br><br>征文四十:怀念我的父亲徐代伟 徐花 (茶山矿,广州市)<br><br>征文四十一:一次难忘的采编经历 卢炳辉 (局红工报,深圳市)<br><br>征文四十二:岁月里的黑与暖 聂刚君 (大岭冶炼厂,广州市)<br><br>征文四十三:留在照片上的回忆 钟锦玲(田螺冲,翁源县)<br><br>征文四十四:煤矿的童年记忆 巫克州 (云顶矿 深圳)<br><br>征文四十五:吾心安处—忆故土田螺冲 邱碧君 (田螺冲矿,中山)<br><br>征文四十六:矿山二三事 肖玉平 (茶山矿,珠海市)<br><br>征文四十七:曲仁矿务局,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记忆 陈继敏<br>(局工程处,广州市)<br><br>征文四十八:一纸信笺,载满十年感恩 罗丹 (局建工队,韶关乐昌)<br><br>征文四十九:那些年,花坪矿区的年味 林春丽(花坪矿铁路面,广州黄埔区)<br><br>征文五十:青春永驻,情谊长存 王玉萍 (局医院,佛山市)<br><br>征文五十一:寄语曲仁后生 张明彪 (花坪,珠海)<br><br>征文五十二:《煤质人生》 刘粤明 (田螺冲,韶关)<br><br>征文五十三:征战南北,驻足曲仁 王桂忠 ( 花坪,韶关)<br><br>征文五十四:曲仁矿:我生命深处的黑色光芒 何继业(花坪,东莞)<div><br>征文五十五:我敬重的指导员—洪汉深 谭建文 (茶山矿,韶关)</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