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老城一瞥!

空降兵

<p class="ql-block">西园位于榆次老城东大街北侧,与城隍庙相邻,可通过正门或城隍庙西侧小门进入。其匾额“西园”为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所题,楹联“春秋多佳日,园林无俗情”体现其雅致意境。园林始建于元代,历经修缮,是榆次老城(隋开皇二年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寺庙功能与江南灵韵。‌‌</p> <p class="ql-block">榆次老城文庙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是榆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文庙历经金、元、明、清及民国多次修缮,民国初年占地约8.8亩,2004年修复后规模扩大。现存棂星门、大成门等为明代遗构,大成殿为新建建筑。核心建筑包括:‌‌</p><p class="ql-block"> 棂星门‌:四柱三楼木牌楼,绿色琉璃瓦庑殿顶,斗拱密集。‌‌</p><p class="ql-block">‌ 泮池与状元桥‌:半圆形泮池象征“学无止境”,状元桥连接棂星门与大成门。‌‌ </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供奉孔子及颜回、曾参等儒家代表人物塑像。‌‌</p><p class="ql-block">‌其他建筑‌: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敬一亭等,布局严谨。‌‌</p> <p class="ql-block">市楼坐落于老城中心,是四条主街的交叉点,通高24-25米,采用纯木结构,重檐攒角设计,檐角微翘,庄重威严。‌‌匾额与装饰‌:三层楼阁分别悬挂“迎晖霞起”“温风蕙叶”“博厚高远”等匾额,正面顶层匾额“天下第一楼”彰显晋商鼎盛时期的商贸地位。‌‌</p><p class="ql-block">‌历史功能‌:作为清中后期榆次市场繁荣的标志,市楼是晋商文化的重要见证,其布局体现古代城市规划智慧,与县衙、城隍庙等共同构成老城文化核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