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座太行山,隔成两个省,东边叫山东,西边叫山西。</p><p class="ql-block"> 很近,德州到山西,车程不过三小时,兜兜转转,经冀入晋,窗外掠过一派撩人景色,看着看着,心头忽然回荡起郭兰英演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p> <p class="ql-block"> 这首歌的名字叫《人说山西好风光》。此歌曾被山西当成省歌,省电台每当开播和结束时必放一次,一天好几遍。</p><p class="ql-block">乔羽的作词很美:</p><p class="ql-block">人说山西好风光</p><p class="ql-block">地肥水美五谷香</p><p class="ql-block">左手一指太行山</p><p class="ql-block">右手一指是吕梁</p><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望一望</p><p class="ql-block">你看那汾河的水</p><p class="ql-block">哗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p><p class="ql-block"> 怎么样,很有画面感,极具代入感吧。</p> <p class="ql-block"> 的确,歌里的画面很美,而见到的实景更美,这更美的实景就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 台 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佛家著名道场。</p><p class="ql-block"> 空中俯瞰,这里矗立着五座山峰,它们巍峨耸立,高出云表,而每个山顶都无林木且平坦宽阔,好象土砌的平台,这些平台分别被称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合称“五台”。由此而来,便有了五台山这一名字。</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是国家5A景区,世界文化遗产,规划面积达600多平方公里。这里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曾有多朝皇帝前来参拜。</p> <p class="ql-block"> 游过了殊像寺,游过了五爷庙,看到了一个个佛家朝拜场,欣赏了一路秋色美景。</p><p class="ql-block"> 许久没游山了,生发出浓浓的新鲜感。</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云雾缭绕中的佛教圣地,这里山峰挺拔,松柏苍翠,镶嵌其中,有太多的庙宇,宛如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沉静,只有僧人的诵经声,还有香客许愿、还愿的心声。</p><p class="ql-block"> 若要远离尘世,净化心灵,放松养性,五台山是个不错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平遥古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它地处晋中,面积2.25平方公里,其历史长达2800多年。</p><p class="ql-block"> 整座城池形如乌龟,故被称为“龟城”。当地人说,这种设计理念蕴含着人们希望借助神龟之力,实现坚如磐石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城内布局对称,中间以市楼为轴心,周围分布4条大街,8条小街,72条蜿蜒曲折的小巷。散落其中的满是店铺、寺庙和民居,它们被高高的城墙合围,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市 楼</p> <p class="ql-block"> 城内遗存300多处文物,近4000处传统建筑,大多受到国家重点保护。</p><p class="ql-block"> 哇!好多好多!徜徉城中,看不完的古建,品不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不愧是中华四大古城之首,又是最年长的老大。人在其中,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它的悠久、厚重和丰盈。</p> <p class="ql-block"> 最为难忘的是被誉为清代“华尔街”的西大街。两百多年前,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业务,被称为“票号”的金融机构在此诞生,随后,陆陆续续发展到20多家。当时的平遥古城以其超前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引来全国各地的商人观摩学习,到19至20世纪初期,这里已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p> <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旧址</p> <p class="ql-block"> 令人赞叹的辉煌成就,让平遥古城成为中国汉民族杰出的城市范例,它呈现出的鲜明特征,为人们展示出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它像一个活样本,在建筑、宗教、商业、民俗、民间艺术上具有丰富且独特的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 真好!这就是古城古建的深刻意义,它们带着往昔的温度从历史中走来,历经时艰,和今人谋面。为我们提供厚重的身心体验和丰富的借鉴及指导。</p><p class="ql-block"> 感谢平遥先人!感谢这座非凡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穿梭在平遥古城的街巷里,时不时会遇见身着古装的女子,她们三五成群,花枝招展,颇为亮眼,成为小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入夜,六个容嬷嬷穿越到平遥,一个个凶巴巴、恶狠狠直冲我走来,着实把我吓了一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悬 空 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人见人称赞,人见人称奇。</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李白看后留评:“壮观”!</p><p class="ql-block">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后惊叹:“天下巨观”!</p> <p class="ql-block"> 李白题字“壮观”的“壮”字多了一点。</p><p class="ql-block"> 导游告诉我们,大诗人看到悬空寺后颇为赞叹。想来想去,除了壮观,好像再无恰当的评语,只是这赞叹之情稍有欠缺。于是,诗仙大笔一挥,在壮字上面多加了一点,由此,升级、加强版的“壮观”跃然石上。</p><p class="ql-block"> 完美!李白之赞,准确表达。</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对面建有凉亭,亭中有碑,上刻“霞客遗迹”。</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p> <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远远望去,悬空寺就像一组浮雕悬挂在半空中、峭壁上,真真的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它离地面60米,从顶端算起则有90米。</p><p class="ql-block"> 独具特色的建筑,如临深渊的险峻,被民间俚语形象准确的概括为:“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不是单一阁楼,而是一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寺内总面积472平方米,寺前平台面积7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921平方米。整座寺院的高度23米,由四层阁楼组成,这四层阁楼里一共有40间殿阁。其中有关帝庙、纯阳宫、钟鼓楼等等。各殿中共有铜雕、石雕、铁铸、泥塑神佛像80余尊。</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建筑的奇巧就在于这几十间殿阁都是以插在悬崖上的横梁为基础,横梁之下以立木支撑,横梁及立木均用熟桐油浸泡,所以,能经千年风雨而不朽。</p> <p class="ql-block">更为智慧的是,古代建筑匠师综合考量,科学选址,悬空寺所处的点位,能遮光,能避风,能防雨。从而实现延长“寺寿”的目的。精准独到的选择,科学合理,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示范和指导作用。</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各楼阁之间以栈道相通,其布局顺势而为,顺其自然,看上去重叠交错,变化微妙。无论是视觉还是感受,都给人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丰富的内涵堪称一绝。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悬空寺凭实力冲上榜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洪洞大槐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p><p class="ql-block"> 一句民谣,浸满泪水和乡愁,被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穿越时光长达6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一颗槐树,撑起一个景区,引来千万游客寻根朝拜。在中国,乃至世界,也怕是绝无仅有。</p><p class="ql-block"> 这棵生长在晋南洪洞县的古槐是汉代种下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千年风雨早已摧毁了它的身躯,而其庞大坚韧的根系,在不远处顽强的滋生出了第二代和第三代。</p><p class="ql-block"> 它蜚声全国根植人心全因明代的移民潮。</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战乱和天灾造成了人口布局失衡,明政府决定把最密集的山西人迁往外地。50年间,18次迁徙,大量人口流向11个省,227个县城,遍布全国,姓氏涉及1230多个,其中就包括王张李刘等大姓。</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地处繁华、交通便利,官府把大槐树定为移民集散处。</p><p class="ql-block"> 每个背井离乡的人,最后泪眼所见就是这颗大槐树。</p><p class="ql-block"> 它背负着那段沉重的历史,承载了太多心酸,太多无奈,太多苦难。</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移民潮衍生出一个热词,它流行了数百年,至今还在使用。这个词就是“解手”。</p><p class="ql-block"> 迁徙途中,每个移民的手都会被绑在一根长绳上,以防逃脱,每当有人想要拉撒时,就会告诉看管人,请求解手,时间长了,入厕就成了解手。</p><p class="ql-block"> 在景区,所有的卫生间都标注着三个字:“解手场”。</p> <p class="ql-block"> 近两个小时的游览,处处可见一组组群雕,一处处浮雕,一个个“石人”形象逼真,好似从远古穿越而来,他们满脸愁容,满眼泪水,栩栩如生的向人们诉说着离别、悲伤、迷茫和痛苦,不由得让人感同身受、心情沉重。</p><p class="ql-block"> 游完景区,顿生感慨!千百年悠悠岁月,芸芸众生,多少坎坷苦难,多少生离永别。</p><p class="ql-block"> 有幸!生在二十世纪,有幸!生在华夏!有幸,过上今天这样安稳富裕的好日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 关于王家大院的传说有很多、很多,比如“华夏民居第一宅”,比如“山西紫禁城”,还比如“皇家看故宫,民宅看王家”……等等等等。</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好大!好大!它在鼎盛时期共有5个宅院组成,占地面积多达25万平方米。现在保存下来可供游客参观的仅俩院,面积有5万平方米,房间多达2078间,一个人如果每天住一间,一轮下来,需要长达五、六年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地处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它前后共修建了300多年,历经明清两朝,其布局讲究,左右对称,空中俯瞰,可见一个规整的王字。</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一个个院落,一间间古屋,如亲手抚摸岁月的痕迹,如翻阅王家一页页史书。</p><p class="ql-block"> 王家发迹始于祖先王实。早在元朝,王实从太原迁徙到晋中市,当时他还是个农民,可以说是个穷小子。种地之余,他凭一身做豆腐的好手艺,逐渐发家致富,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范围越来越广,收入越来越多。明代初期,王实与子孙开始买地建房,到中期,所建宅院已颇具规模。</p> <p class="ql-block"> 古代商人地位低下,为了实现阶层跨越,王氏家族想方设法参政入仕。到清朝康熙年间,王家已有140多人为官,最高为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这时的王家已成为显赫官商,山西望族。从1664年到1811年这140多年,王家一次又一次兴师动众、大兴土木,最终建成这座规模恢宏、精致考究、美轮美奂的民宅大院。有学者感叹:“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p> <p class="ql-block"> 然而,兴衰交替,古今铁律。</p><p class="ql-block"> 自清咸丰年间开始,王家开始走向衰落,至光绪年间已彻底败落。1891年,王家有人变卖房产,还有后人沦为乞丐。</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p> <p class="ql-block"> 1995年,当地政府腾空大院,恢复原貌,修葺如故的王家大院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忽然想起《红楼梦》里曹公写下的“好了歌”,想起了甄士隐对“好”与“了”的解悟:“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 冈 石 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500年前,山西大同,一场8级地震突然发生,山崩地裂之后,原本隐藏于山体洞窟中的一尊巨佛,完全暴露在世人眼前,不仅如此,它周围还有成千上万尊雕像密集分布,形成了一个绵延一公里的众佛殿堂,它是那样震撼,那样精美,有人说它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云岗石窟。</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开凿于1650多年前的北魏,前后历时约150多年,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18000余平方米。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这其中最大的高达17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有三大著名石窟,除了山西的云岗石窟,其他两个分别是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河南的龙门石窟。</p> <p class="ql-block"> 极具特点的是,云岗石窟融合了世界多元文化,它既有印度造像艺术的影子,又有希腊、罗马的雕刻技法,同时还保留了中国大量的传统元素。它这般“独一无二”且自成体系,被称为“云冈模式”,其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不愧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处处彰显出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穿梭在一个又一个洞窟之中,犹如走进李杜的诗篇,虽已久远,却让人内心轰鸣。</p> <p class="ql-block"> 五年前曾游览过莫高窟,非常失望,几乎无感。今到大同,看见了气势恢宏,看见了石像注释的岁月沉浮,看见了人类建筑创意最为极致的模样,惊叹!惊叹!全是惊叹!</p> <p class="ql-block"> 走进第二十窟,仰望众窟中最具代表性的旷世佳作,感受其粗犷与豪放、宽宏与睿智、剽悍与强大。</p><p class="ql-block"> 站在高达13.7米的巨佛脚下,思绪穿越,恣意畅想,感慨万千:多少个古代匠师,百年之间,一钎一斧,愣是在一面山上开凿出这炫耀的灿烂,一处处,一片片,光彩夺目,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人生短暂,皆为过客,都是渺小,一个个石匠,一个个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代代,一茬茬,新面孔,新感受;唯有这大佛,唯有这云岗石窟,屹立千年,面对众生,淡然若定,用沉默,用微笑,为人们指点迷津,矫正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