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需要是一种幸福”看似简单朴素的话语,却蕴涵着生活智慧,人生目标和心态。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对离开工作岗位或退居一线的人员,可能感触更深。这两天与教育部关工委领导以及两所高校部分领导师生共同学习中国关工委成立35周年总结表彰大会新闻和相关领导讲话,再次被这句话触动,再次被激活了我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情和动力。</p><p class="ql-block">打开AI小助手,闪现眼前一段话“不怕被人利用,就怕自己没用。” —— 被需要是免疫系统的激活剂,更是幸福的催化剂。当年“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这句出自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的口号深深感动着广大市民的心。今天这句话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不仅仅触动我,也会触动更多人。进入老龄化阶段的“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蕴含的道理AI帮我系统总结出以下:</p><p class="ql-block">被需要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情感纽带:它能带来自尊心的满足、人际关系的深化以及内心的充实感。 </p><p class="ql-block">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体现出你的价值感:当他人依赖你时,你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存在被认可,比如父母因孩子的依赖而感受到意义。</p><p class="ql-block">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体现出你的情感联接状态:亲朋好友间的“麻烦”反而让关系更紧密,通过互相关注,关心照顾增进感情。
被需要是你的快乐源泉:帮助他人带来的满足感,同事协作中的互信会让工作更有成就感。帮助儿女照顾孙辈,亲情其乐融融。帮助亲朋好友排忧解难,邻里之间生活小事相互给予的帮助都会带来心里的愉悦和满足感。</p><p class="ql-block">我想,要让“被需要”滋养生活,对父母,主动“求助”,比如让父母帮忙取快递或接受他们的关心,他们会因参与你的生活而幸福。对朋友,适当接受帮助而非一味付出,平衡的互动才能长久。对伴侣,表达依赖,分享烦恼或共同规划未来,让彼此感受到不可替代。</p><p class="ql-block">我想,被需要当然是一种幸福,但是进入晚年生活,更需要自己寻找幸福,对于不同的人,幸福的需要也各有不同。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人,更多的幸福可能源于精神的富足,心灵的丰盈。寻找自己的兴趣和乐趣,和彼此能够给予良好情绪价值的人互动往来是一种心里的满足和幸福,不仅活着,还要有品质的、好好活着。物质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人,更多的幸福源于生理的需求,每天为生存、仅仅为活着而奔波着。</p><p class="ql-block">无论我们是怎样的人,都各有各的活法,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也是千姿百态。我比较敬重的一位老领导说:良心、责任、担当是做人最基本的元素。我想,无论你是否幸福,是否想要幸福,都要先做一个最基本的人。</p><p class="ql-block">伯特兰·罗素在《幸福之路》中提出的核心名言包括“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幸福的秘诀在于:让你的兴趣尽可能广泛,对你关心的人与事保持友善而非敌意的反应”以及“忍受无聊的能力是幸福生活的关键”,这些名言揭示了幸福的本质源于多样性、广泛兴趣和内心宁静。罗素认为幸福并非静态目标,而是动态过程,其核心在于接纳世界的多样性与内在平衡。罗素主张爱和知识是幸福的双翼,但需避免功利化。“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激励,为知识所引导的人生”爱提供情感联结,知识赋予超越自我的视角。</p><p class="ql-block">让爱、广泛兴趣、内心平静融入被需要的过程中……</p> <p class="ql-block">大爱,公益</p> <p class="ql-block">被需要的过程是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坚持是兴趣养成的重要因素</p> <p class="ql-block">兴趣丰富自己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兴趣让内心宁静</p> <p class="ql-block">喜欢朗读</p> <p class="ql-block">感恩所有的遇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