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石家庄之行主要游览了于家石头村,正定古城和赵州桥。但河北博物院館藏之丰富珍贵更是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 - 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单孔敞肩石拱桥,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拱高7.23米。这种单孔设计使得桥的跨度较大,能够更好地适应河流的宽度。而敞肩结构是赵州桥的一大特色,它在大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小拱。这种设计不仅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还增加了泄洪能力。在洪水来临时,小拱可以分担一部分水流,减少对桥身的冲击,大大提高了桥的抗洪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李春是这座伟大桥梁的缔造者。他的智慧和技艺使赵州桥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杰出代表,对后世的桥梁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州桥不仅是工程技术的典范,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博物院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953年4月:河北省博物院的前身河北省博物馆在保定市古莲花池院内的藏经楼成立。1982年:河北省博物馆迁至石家庄市。1986年:河北省展览馆与河北省博物馆合并改建。</p><p class="ql-block">2006年:河北省博物馆启动改扩建工程。2012年:经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由原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民俗博物馆等机构合并组建河北博物院。2013年6月8日:河北省博物馆新馆试运行开</p> <p class="ql-block">河北博物院共有10个常设陈列,包括《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曲阳石雕》《北朝壁画》《名窑名瓷》《抗日烽火——英雄河北》《“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p> <p class="ql-block">河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24万件,其中一级文物340件/套,二级文物1926件/套,三级文物17383件/套。藏品以满城汉墓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瓷器、石刻造像、明清名人字画以及抗战时期革命文物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1977年,考古学家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发现了中山国都城遗址,出土了两件密封完好的青铜扁壶,其中盛放的液体被证实是2300年前的中山国古酒。</p> <p class="ql-block">这两件铜壶中的一件盛放的酒液呈浅翡翠绿色,清澈透明,重6.7公斤。经科学鉴定,这些酒是用粮食酿造的,是中国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的实物酒。</p> <p class="ql-block">自古燕赵多壮士, 豪情热血贯长虹。 沙场点兵声震岳, 铁骨铮铮铸英风。</p> <p class="ql-block">武士头盔</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一一透雕龙凤纹铜铺首:出土于易县燕下都遗址,高74.5厘米,重21.5公斤,为燕国宫门构件,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铺首。兽面衔环,饰以龙凤纹,工艺精湛,象征驱邪避凶。</p> <p class="ql-block">中山王铁足铜鼎:中山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采用铜铁合铸工艺,鼎身刻有长篇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的重要史实,为研究中山国提供了关键史料,其铭文也是战国文字及书法研究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鎮馆之宝一一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中山王墓出土,底座为四龙四凤缠绕造型,通体错金银装饰,工艺复杂,展现战国青铜器极致技艺。</p> <p class="ql-block">错金博山炉: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炉盖上因山势镂孔,雕塑出生动的山间景色,神兽出没,虎豹奔走,轻捷的小猴或蹲踞在峦峰高处、或骑坐在兽背上嬉戏玩耍,猎人手持弓箭巡猎山间。炉柄透雕成三龙出水状,以龙头擎托炉盘。</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表现猛虎噬鹿场景,动态逼真,错金银纹饰华丽,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p> <p class="ql-block">鎮馆之宝一一刘胜金缕玉衣:满城汉墓出土,由2498片玉片和1100克金丝编缀而成,是汉代最高规格的殓服。刘胜为西汉中山靖王,其玉衣制作精美,工艺高超,是汉代玉器制作工艺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鎮馆之宝一一长信宫灯:出土于刘胜墓,青铜鎏金灯具,设计巧妙,宫女跪坐执灯,灯盘可调节光线方向,烟尘通过右臂溶于体内,体现汉代环保理念,被誉为“中华第一灯”。</p> <p class="ql-block">该灯整体造型犹如一棵大树,由镂空夔龙纹底座、三只独首双身猛虎托起的树干及七节可拆卸树枝构成,枝上承托15盏错落分布的灯盘。底座:底座由三只独首双身、口衔圆环的猛虎托起,猛虎昂首屹立,威严有型,使底座显得非常平稳坚固。树枝与灯盘:四周伸出七节树枝,枝上托起15盏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每节树枝均可拆卸,榫口形状各不相同,便于安装,并可根据需要增减灯盏的数量。</p><p class="ql-block">枝杈间装饰有夔龙、鸣鸟与8只嬉戏群猴,第三层曲枝有两只单臂悬空讨食的猴子,树下塑有抛食戏猴的鲜虞族家奴二人。十五连盏铜灯造型独特,工艺精湛,人物与动物刻画得妙趣横生,展现了战国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审美。科学价值:当15盏灯同时点亮时,灯下竟然没有影子。这是因为多个灯盏高低错落排列,形成了以灯柱为中心的圆形大面积光源,消除了本影。这种设计几乎与现代无影灯的原理一致,是中国最早的“无影灯”。稳定性设计:三只猛虎呈三角形分布,保证了底座的稳定;灯枝除第五层外,其余均向相反方向扭曲,呈左右对称分布,保持了整体平衡。和谐共生:整个构图将人、虎、猴、鸟、龙和谐地融为一体,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铭文:底座刻有铭文,内容大致描述了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及墓葬的浩大规模,为研究中山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十五连盏铜灯不仅是战国时期青铜铸造技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的巅峰之作。它集实用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于一身,展现了战国时期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参观这件国宝级文物,让人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宋汝窑精品</p> <p class="ql-block">青花开光镂雕红蓝釉花卉大罐:元代瓷器,展现了元代瓷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错銀鎮纸,两只眼晴玛垴嵌入。</p> <p class="ql-block">刻金劍</p> <p class="ql-block">古代制作工艺,看似銅器实是黑陶。</p> <p class="ql-block">曲阳石雕是中国著名的传统雕刻艺术,属于河北省曲阳县的地方传统工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曲阳的石工就已经开始用大理石雕刻石果、碑文、龙凤、雄狮、观音、佛像等工艺品。北魏时期,曲阳成为北方佛教造像中心,石雕技艺逐渐成熟。到了唐代,曲阳石雕技艺更加精湛,成为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元代,曲阳石雕达到鼎盛,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民间雕刻艺人,如杨琼等。明清时期,曲阳石雕工艺更加精巧,清末刘普治的作品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二等奖,自此“天下咸称曲阳石雕”。</p> <p class="ql-block">河北博物院的曲阳石雕馆藏丰富,涵盖了从汉代到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的石雕作品,展示了曲阳石雕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北魏背光千佛石像:北魏熙平二年(517年)的背光千佛石像,花岗岩材质,500余尊小佛像层层叠叠,大像亭亭玉立,小像环拱其间,形成“佛中有佛,万象森罗”的奇妙景象。工匠运用透雕技法,在4平方米的岩面上创造出深邃的立体空间。</p> <p class="ql-block">唐代胁侍菩萨立像:1954年出土于曲阳修德寺遗址的白石造像,通高1.43米,菩萨身躯呈S型曲线,帛带如行云流水般缠绕周身,蚕节纹项圈与璎珞的刻划精细到毫米级别。</p> <p class="ql-block">唐代仕女雕多超前</p> <p class="ql-block">石雕鼠生肖</p> <p class="ql-block">石雕龙生肖</p> <p class="ql-block">石雕鸡生肖</p> <p class="ql-block">石雕马生肖</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一一彩绘散乐图浮雕:1995年出土于河北省曲阳县北平王望初墓,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真实地再现了晚唐五代乐舞的情景,人物表情栩栩如生,服饰和发型美轮美奂,色彩斑斓,充满了“晚唐遗风”。</p> <p class="ql-block">1994年出土于曲阳县灵山镇西燕川村王处直墓,长136厘米,高82厘米。图中共有15个人物,右方领队的女子身穿男装,头戴幞头,为乐队的指挥,其身边的两位舞者正在表演舞蹈;12名乐伎分别持笙、箜篌、方响、筝、琵琶、筚篥、横笛、拍板、座鼓等乐器演奏。</p> <p class="ql-block">河北园博园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新区新城大街,南距滹沱河3.2公里,西距正定县城1.5公里,占地面积约1200亩。这里不仅是河北省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综合性园林博览园,还是一个免费开放的永久性城市公园及园林文化展示窗口。</p> <p class="ql-block">参观赵州桥和河北博物院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赵州桥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科技的智慧,河北博物院则让我领略了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的震撼。这次参观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这些文化场所,感受历史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