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松涛阵阵诉衷肠,</p><p class="ql-block">石碑巍巍刻沧桑,</p><p class="ql-block">当年血沃红土处,</p><p class="ql-block">今朝草木沐阳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遥忆当年烽火燃,</p><p class="ql-block">杜鹃泣血映残阳。</p><p class="ql-block">硝烟散作云和雾,</p><p class="ql-block">忠魂凝成露与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灵化星照前路,</p><p class="ql-block">事迹如炬破迷茫。</p><p class="ql-block">山风拂过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似闻号角在吹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辈今来太阳山,</p><p class="ql-block">风展红旗志高扬。</p><p class="ql-block">誓言铿锵青山应,</p><p class="ql-block">革命初心永不忘。</p> <p class="ql-block"> 后记: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在太阳山一带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而建立的。</p><p class="ql-block">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对福建各地的共产党组织和抗日力量进行了残酷的“清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坚持抗日斗争,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被迫从闽北的邵武、武夷山等地不断转移。</p><p class="ql-block"> 1942年下半年至1943年初,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迁至建阳境内的太阳山地区。太阳山位于建阳、邵武、顺昌三地交界处,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非常适合作为隐蔽的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当地有着良好的革命传统和坚实的群众基础,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支持党和游击队,为省委机关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掩护和物资支持。</p><p class="ql-block"> 在太阳山期间,省委机关领导了福建各地的抗日反顽斗争。其中最著名的是于 1943年 在太阳山上召开的 “太阳山会议” (或称“省委干部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斗争经验,部署了下一步“武装退却、隐蔽精干、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斗争策略,为渡过最艰难的时期、保存福建革命的有生力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直到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 为了缅怀这段光辉的革命历史,教育后代,当地政府在原省委机关旧址附近修建了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他承载着福建革命斗争记忆,是后人追忆先烈、学习革命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