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中学652班老同学山西行之七(五台山景区)

洪永勇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1日,多云到少云,五台山4—16摄氏度。但21日晚9点后有小雨,半夜至凌晨最低气温到1摄氏度。</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们今天游览了五台山的殊像寺、罗睺寺和广化寺。</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景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部,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属北岳恒山山脉,由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环绕而成,“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得名。景区面积607.43平方千米,属温暖带半干旱型森林草原气候,昼夜温差大。</p><p class="ql-block"> 佛教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传入五台山,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为最早的寺院。此后各朝代相继修建,唐代时寺院多达360余座。五台山是中国唯一汉传、藏传佛教并存的名山,也是唯识宗、净土宗、华严宗等诸宗竞秀的中国佛教“首府”。</p><p class="ql-block"> 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米,可东观日出云海;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1米,是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南台锦绣峰海拔2486米,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 </p><p class="ql-block"> 殊像寺有五台山最高大的真容文殊骑狮像;五爷庙以“有求必应”闻名,人气极旺;塔院寺的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供奉着佛主舍利;菩萨顶是等级最高的皇家寺庙,有“内地小布达拉宫”之称。 </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是清凉避暑胜地,年平均气温-4.8℃,暑天平均气温15-20℃。同时,它也是红色革命圣地,保存着毛泽东路居纪念馆、晋察冀边区司令部旧址等大量革命遗址。</p> <p class="ql-block">  殊像寺是五台山佛教最早建立的寺庙之一,位于台怀镇大白塔西南里许的凤林谷北侧 。 </p><p class="ql-block"> 殊像寺原名殊祥寺,始建年代不详,推测可能建于后赵,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年)重建后遭火灾,明代弘治九年(1496年)再建,万历年间重修。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圣祖题匾“瑞相天然”,殊像寺成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与十大青庙之一。</p><p class="ql-block"> 寺院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属殿建一进三层,前有牌楼、天王殿,后有位于高台上的藏经阁5间,两侧各有耳楼3间,寺院正中为文殊殿。正殿前东西两侧分别是钟鼓楼,正殿东侧有伽蓝殿、五观堂,西侧有祖师殿、客堂。</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与山门合一,殿前有一对蹲狮,殿内正面供弥勒佛,背后佛龛中是韦驮像。文殊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也是最大殿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殿内供奉着高9.87米的文殊骑狻猊像,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文殊像背面是渡海观音菩萨群塑,两山及后面墙壁上有“五百罗汉渡口”悬塑群像,总长48米,高6.8米,总面积达326.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殊像寺佛教音乐是“五台山佛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五台山佛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寺外有般若泉,据说饮此泉水能长智慧、去愚痴,清代帝王朝山礼佛也专饮此水。</p> <p class="ql-block">  火神庙位于五台山核心景区的旧台怀村,在从殊像寺去往五爷庙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火神庙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2022年,台怀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在原址复建,复建后的火神庙规模更加宏大。</p><p class="ql-block"> 火神庙主体为二层建筑,建设在一个南北向的人工土坝上,南高北低,庙处于南边最高处。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五台山传统佛教建筑的特点与道教的特色,有北京什刹海火神庙的影子。庙内主殿供奉火神祝融,同时还供奉有喜神月老、和合二仙、五路财神等。</p><p class="ql-block"> 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的火神爷圣诞,火神庙都会举行盛大法会。其中,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火神的活动尤为隆重,人们通过祭祀祈求辟邪、四季平安、益寿延年、事业兴隆、财源茂盛。</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大白塔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 。 </p><p class="ql-block"> 佛教传说,古印度阿育王铸造了84000座佛舍利塔,中国有19座,五台山的慈寿塔便是其中之一。现存大白塔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设计建造,明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帝命太监杨升重修此塔,并独立起寺。</p><p class="ql-block"> 大白塔环周83.8米,通高75.3米,是中国现存元代覆钵式塔最高建筑。塔基呈八角形,塔身由粗及细的轮状造型组成的十三天,上面盖着按八卦位置安装的八块铜板形成的圆形圆盘,圆盘上面立着风磨铜宝瓶。檐边吊装36块铜质垂檐,共安装风铃252个,风吹铃响,悠然成韵。</p><p class="ql-block"> 大白塔是朝台佛教信徒的心中偶像,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的第一圣迹就是大白塔。此外,大白塔底座石洞中藏有佛足碑,相传是唐玄奘取经时拓下带回,唐太宗敕令刻石,明万历年间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养于此。</p> <p class="ql-block">  五爷庙,本名万佛阁,是五台山主要寺庙中面积最小但香火最旺的一座 。我们原计划游览五爷庙,近前一看排队人太多,只能放弃。</p><p class="ql-block"> 五爷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原是塔院寺的属庙,只有万佛阁文殊殿一座建筑。清代康熙年间,寺庙由青庙改为黄庙,并成为独立寺院。民国六年(1917年),五爷庙重修,卷棚顶改为重檐歇山顶,并增修抱厦前庭。</p><p class="ql-block"> 五爷庙为二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9097.43平方米,中轴线依次建有戏台、五爷殿和文殊殿。其中,五爷殿位于寺院中轴线正中央,其东南面是最早的建筑万佛阁。</p><p class="ql-block"> 万佛阁坐东朝西,是三檐四出廊歇山顶建筑,因上下两层墙壁摆有一万尊三寸左右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而得名。五爷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四出廊,殿前有抱厦前庭,殿内供奉着五爷等五位龙王铜像,墙上绘有《龙王出巡布雨图》等壁画。文殊殿位于五爷庙北面,为2002年新建,内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普贤菩萨塑像。古戏台位于五爷殿正对面,为卷棚歇山顶建筑,是五台山唯一一座像样的戏台。</p><p class="ql-block"> 传说文殊菩萨从龙宫借来歇龙石,五台山变得清凉,五条小龙找文殊菩萨斗法,被压在五座台顶之下,后拜文殊菩萨为师,镇守五台。其中镇守北台的五龙王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康熙年间曾救过康熙皇帝,康熙赐其龙袍、半副銮驾,五爷庙从此名声大振。</p> <p class="ql-block">  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 。</p><p class="ql-block"> 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最初是大华严寺(今显通寺)的十二院之一,名为善住阁院。明成化年间,赵惠王将其从大华严寺独立出来,称名罗睺寺。明万历年间,李彦妃为祈子登基许愿,拨款重修。清康熙年间,此寺由青庙改为黄庙。</p><p class="ql-block"> 罗睺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725平方米,建有殿堂118间,均为明清建筑。沿中轴线依次分布着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主要建筑,左右两侧对称分布着厢房、配殿和廊屋,整体布局规整。</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内塑有四大天王。文殊殿内供奉的文殊菩萨面部为乳白色,坐骑卧于莲台,肩花上放置经书和智慧剑,体现了黄教文殊造像的特点。大雄宝殿内供有“三世佛”。藏经阁后殿有“开花现佛”景观,莲花台与圆盘用通柱相连,僧人驱动木轮,莲花即可开合,露出佛像。</p><p class="ql-block"> 寺名可能源于释迦牟尼佛之子罗睺罗。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是五台山地区罕见的珍品。此外,罗睺寺还是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青海、西藏的喇嘛教信众来五台山朝拜几乎都要到罗睺寺礼佛。</p> <p class="ql-block">  “开花现佛”是五台山罗睺寺后殿的著名景观。 </p><p class="ql-block"> “开花现佛”主要由一朵3米高的莲花座、可以旋转的中轴、轮盘以及地下暗室内的木制连动构件组成。莲花由八片莲瓣组成,四尊佛像端坐于内,莲花与下方的大圆盘用通柱连在一起,当僧人在圆盘下的暗室驱动木轮,通柱即会转动,莲花随之开启或闭合,便会出现“开花现佛”的奇景。</p><p class="ql-block"> 传说山门内东侧原有一棵古松,宋朝丞相张商英游五台山时,亲眼目睹树顶呈现神灯,后人将这棵松树尊为“佛树”。到清代,此树突然枯死,为祭奠佛树,便将枯树伐倒,主干做成“开花现佛”,枝梢及斧渣锯末,原地埋葬,上面建塔,称为“松塔”。</p><p class="ql-block"> “开花现佛”是古代巧妙的机关装置,寓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体现了佛法的神奇和奥秘。</p> <p class="ql-block">  广化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密宗黄教寺院。位于台怀镇营坊村北端,北邻五台山尼众律学院普寿寺,东面是清水河,西遥对菩萨顶,南迎台怀寺庙群。</p><p class="ql-block"> 该寺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代,曾是五台山著名的华严道场,后成为章嘉活佛的“五处”之一,也是五台山“黄庙十大寺”之一。</p><p class="ql-block"> 寺院坐北朝南,呈北高南低的格局,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阁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内供弥勒佛和韦驮菩萨,两山墙间为四大天王。文殊殿是清光绪年间所建,单檐四阿顶,前出廊,佛坛中央供文殊菩萨,两侧为金刚萨埵、观音菩萨。大雄宝殿主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前面供宗喀巴大师,两侧为16尊铜铸罗汉。藏经阁为三层歇山顶建筑,木质结构,庄严雄伟。</p><p class="ql-block"> 寺内保存着一座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的八角单亭阁式石塔,通身由青石雕成,雕刻华丽细腻。此外,还有十六尊者石刻等珍贵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广化寺地藏殿位于寺院西侧。地藏殿色彩斑斓,具有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整体建筑风格与寺院其他部分相协调,红墙青瓦,雕梁画栋,显得十分气派。</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着六金刚地藏王菩萨、悲愿金刚地藏王菩萨、大愿金刚地藏王菩萨等。</p><p class="ql-block"> 地藏殿前有一座白色藏式喇嘛塔,塔高十余米,外贴珐琅瓷片,通体彩绘浮雕,刻有狮子、花草、璎珞、宝轮、经文等图案,色彩鲜艳,精美异常。</p><p class="ql-block"> 地藏殿有一副对联,内容为“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三十六层宝刹森严,法雨三乘,永超苦海;四十五里袈裟围绕,昙云一朵,常护名山”。</p> <p class="ql-block">  今天恰好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据记载,唐朝时新罗僧人金乔觉法号地藏,他在九十九岁那年的七月三十日安详示寂,三年后开函,其肉身完好无损,人们认定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此后,农历七月的最后一天便被认定为“地藏菩萨圣诞”,即地藏王菩萨的生日。2025年的地藏王菩萨生日是公历9月21日 。</p> <p class="ql-block">  根据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信息显示,五台山现存寺院86处 。这些寺庙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其中多为敕建寺院 。</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只游览了3个寺庙,哪位有兴趣可在五台山住上十天半个月,甚至两个月才能尽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