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何家炉建村已近千年历史。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何氏先贤何贤自上官店前迁徙至此。因先民曾架炉熔铁,声震山谷,故得名“何家炉” 。</p><p class="ql-block"> 何家炉依山而建,面临盱江,村内有很多清中期民居,沿山势层叠展开,马头墙在竹林树丛中若隐若现,充满古韵。</p><p class="ql-block"> 村内有建于1805年的何氏宗祠,其石构立柱、雕花门楼颇具历史价值。此外,何家炉曾有十八座牌坊,如今虽仅存村口的贞节牌坊基座,但仍能让人感受到昔日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 过下官古樟路口不远,右侧一排民房,一对中年夫妇正在门前料理农活。檐下挂着红灯笼,贴着威武的门神画。对面是尚未熟透的稻田。</p><p class="ql-block"> 门牌上写着林坊何家炉。</p><p class="ql-block"> 民房尽头,矗立一座丈许石牌,石牌上的石雕人像栩栩如生,金黄的阳光染在石牌上,时光仿佛凝固了一般。这是十八座牌坊中仅余的一座牌坊基座,基座尚且如此美伦美奂,当初的繁华场景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何氏宗祠距离牌坊基座不远,木门木窗上爬满了青藤,门上还有 “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的红色标语。宗祠前立着两个拴马石柱,刻着恩科等字样,彰显着主人的尊贵地位。</p><p class="ql-block"> 站在拴马柱前回头看,茅草高出人头,寂静的山道只有风呼呼掠过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何氏宗祠往前一点是宽旷的水泥坪地,斜对面山上立着棵400年的古樟,古樟下面是倾颓的古屋,古屋半遮半掩在茅草丛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萧条。</p> <p class="ql-block"> 路口有栋三层砖木结构楼房,进门却没见到一个人,只有石阶上的鸡鸭成群。拾阶而上,不时有受惊的鸡鸭大声鸣叫。石阶上方是一排整齐的明清古宅,居高临下,雕梁画栋,文雅中透着威严。中间的是司马第,大门紧锁,靠里的大夫第门口荒草丛生,推开虚掩的木门,庭院内也是残破不堪。</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锦衣玉食,功名富贵,都遗留在寂寞的风中了。</p> <p class="ql-block"> 风中驻留片刻,转身下坡,在出村口坡上又见两栋古宅,门楼高大威武,倚山而建,宅后古樟遮风挡雨。右面一幢外墙保存得较为完善,门楣上刻着 “露雨深恩” 四字。沿石阶而上,木门洞开,阳光穿透屋顶,映得木门木窗斑驳陆离。</p><p class="ql-block"> 左边的古宅外墙已颓废大半,屋前疯长的杂草快过人头,想要挤到屋前相当困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何家炉是我所见过古宅最为集中的一个村庄,保存得也相对完整,真希望相关部门能加以修缮、保护。</p><p class="ql-block"> 从何家炉空中俯瞰,盱江就在不远的丘陵之后,一条小路在山间蜿蜒盘旋,穿过小补亭、界潭,直到新丰街,古老的渡口边。</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在古老的村庄感慨时光的流逝,再想想这段时间遇到的一些烦心事,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又算得了什么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