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一游

心语

<p class="ql-block">  下了一天的雨终于停了,秋高气爽,凉风拂面,天光澄澈如洗。筹划已久的探望好友之行终于成行,清晨便驱车奔赴即墨马山。此行既为会友叙旧,亦为贴近自然,寻一处清幽,涤荡尘心。</p> <p class="ql-block">  马山坐落于即墨城西约四公里处,因山形酷似马鞍,故又名“马鞍山”。主峰海拔211米,虽不高峻,却气势端凝。山体多由安山玢岩构成,呈灰绿与灰褐之色,纹理沉稳,如岁月镌刻的印记,默默诉说着大地的古老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下车步入宽敞大道,迎面就是即墨大夫雕塑。战国时期,即墨大夫三度见载于《史记》与《资治通鉴》,其人刚正廉明,勤政爱民。首者治即墨,开垦田野,富庶一方,却因不媚权贵而屡遭谗毁;幸得齐威王明察,封之万家,诛阿大夫以正朝纲。自此齐国振作,即墨声名远播。后世建“九贤祠”,即墨大夫位列其首,德风遗韵,千年不息。</p> <p class="ql-block">  山之西南,耸立一片“马山石林”——四方柱状节理拔地而起,单株截面近一米,高达三十余米,排列紧密,笔直如削,宛如一片凝固的石之密林,气势恢宏。其地质价值堪比美国“魔鬼之塔”,规模更胜南京六台石柱。山间还蕴藏大量硅化木,埋藏丰富、保存完好,为国内罕见,兼具科研与观赏之珍。</p> <p class="ql-block">  我的感觉叫石林有点自降身份,纯粹是当局者想借助"石林“二字的噱头罢了,曾经去过云南的石林,云南石林的确是石头耸立如森林一般,而此处是垂直的崖壁,纹路之中是柱状的结构,牵强算为"林“,这一绝壁景观实属罕见,查资料被誉为“世界三大柱状节理地质奇观之一”,与英国“巨人堤”和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被称为“微型地质博物馆”。其四方形柱状节理在安山岩中极为罕见。这是由1亿年前安山岩岩浆冷凝收缩形成,此处发现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战天斗地的水利工程采石,也应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大发现与贡献,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岩浆均匀收缩,形成截面呈四棱、五棱或六棱的四方柱状节理,石柱高30多米,独特的四方柱状节理和地质价值,兼具科研与自然美学,是探索地球历史的重要见证,不应该以石林名命,应该以青岛马山柱形崖壁为佳,叫响这一地质奇观,不仅仅是向大众的地质普科,还能吸引世人来观赏,你说呢?</p> <p class="ql-block">  崖型周边有硅化木群(国内罕见)、沉积构造及接触变质带等地质遗迹,山体以灰绿色。</p> <p class="ql-block">  途中又遇到一崖壁,也是当年采石遗留下来的遗迹吧,看来此山的结构一致,值得开发与研究。</p> <p class="ql-block">  山上植被茂密,树木苍翠,杂草丛生而有序井然,显然也有人为管理为功,为自然添色,途中空气非常清新,是纯天然的氧吧,行走其中身心愉悦。</p> <p class="ql-block">  安营扎寨青岛,也曾游历于世界各地,对距我老家二百多公里也算是咫尺之距,在游山玩水之间感受到原籍与当地浓厚文化的不同,步入胶东,方知此地信仰别具一格。不同于中原儒释道主流,胶东民间尤崇狐仙。去过的东京山庙至小珠山狐仙洞,香火绵延不绝,可见胶东信仰之念。拾级而上,不久便至东北方的孤仙居。此庙踞马山主峰之前,占地两千平方米,为山中最高、最显之宗教建筑。依山势而建,东临断崖,气势凌然。迎壁镌“修仙”二字,庄重古朴;两侧“香橼”“云洞”圆门如月,意趣天成。主殿奉“狐老仙师”及“狐大太爷”“狐二太爷”;中殿供“狐三太爷”,身着八卦道袍,慈眉善目,额点朱砂,俨然道家真仙;东偏殿祀“胡大仙姑”“胡三仙姑”与“眼光菩萨”。殿后岩穴嶙峋,狐仙洞幽深莫测,传说纷纭,为山中添几分神秘。历代以来,狐仙由精怪化为护佑乡里的善灵,信仰愈深,香火愈盛,只是建筑风格不具古朴,钢筋水泥甚至不锈钢等大登殿堂,与青城山等名川大山相比逊色太大,实为遗憾,青岛若想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不只是经济发达与霓虹闪烁的高楼大厦,更应该关注古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开发和保护的景观,应注重档次和品位,严把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立于庙前,东望即墨北站,楼宇巍然,如雄鹰展翅,腾跃于平野之上,古今交汇,气象万千。</p> <p class="ql-block">  山下小庙亦供狐仙,香火隐约,可见此地民间信仰之深,传说之远,早已融入山川草木之间。</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远眺石崖,沧桑而壮观,虽为采石而形成的奇观,也实为当年改造自然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  缓步下山,忽见铜雕“老鹰捉小鸡”,童趣盎然,不禁莞尔。五年前疫情封控,家中小儿及两个小孙子淘气难抑,大闹天宫,无奈我便领他们玩此游戏,一时欢声满屋。如今小儿已长成185的俊朗青年,步入大学;孙辈亦渐成长。回首往昔,心头暖意涌动,岁月虽逝,亲情长存。</p> <p class="ql-block">五年前的一幕,如在昨日,稚子嬉笑,绕膝承欢,皆成心底最柔软的珍藏。</p> <p class="ql-block">  山脚桂花含苞,香气暗浮;海棠果缀满枝头,红艳如珠。昔日稀罕的瓜果,如今寻常可见,无人问津反显丰盈。这何尝不是时代之变?国富民安,物阜民丰,生活早已悄然跃升。</p> <p class="ql-block">  老友重逢,把酒言欢。出身海军的方老师酒风豪爽,如军令般干脆利落;土生土长的蓝老师亦豪情满怀,杯杯见底。酒香氤氲中,话旧叙新,情意酣畅。人生难得几回聚,愿彼此前路顺遂,万事如意,一顺百顺,岁岁年年皆安康。</p>